一种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208发布日期:2019-08-16 22:0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监护病人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参数的精密医学仪器,由于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多、长,容易相互缠绕、整理费时费力,给医护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同时由于导联线散落在地上,也会造成磨损折断的问题出现。传统导联线的固定方法是使用绷带捆绑、胶布粘贴,这样的固定方法会造成导联线易松散、导联线表面留下胶布痕迹等问题,同时影响美观。

如专利公告号CN207445047U公开的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包括U型卡板、连接板、固定板、放置槽、盖板、明细袋、第一螺栓、观察板、避让槽,该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对心电监护仪上各类型的导线进行有效的分类规整,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导线的夹持固定,最终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告别导线以往出现缠绕、随处散落以及凌乱不齐的现象,节省了整理导线的时间,即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达到干净、整齐以及美观的作用,确保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便于临床的推广应用。但是心电监护仪的线路存在粗细不均的情况,通过同一种规格的固定夹紧装置无法对每根线进行夹紧,导致局部的线缆松散而影响后续操作。另外该整理装置由于高度不可调,无法满足不同环境下心电监护仪安放的要求,且安装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高度可调,可根据线路粗细自动适应夹紧且能方便安装与拆卸的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安装板、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滚轮,所述安装板上靠近所述承载板一侧设置有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承载板可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滑槽外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滑槽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部件,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设置多个上夹紧部件、下夹紧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紧部件包括多个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上T形槽、插接在所述上T形槽中的上T形块、通过上铰接轴和所述上T形块铰接的上安装块、设在所述上安装块上的上夹紧槽以及设在所述上夹紧槽中的上线缆夹紧部; 所述下夹紧部件包括多个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下T形槽、插接在所述下T形槽中的下T形块、通过下铰接轴和所述下T形块铰接的下安装块、设在所述下安装块上的下夹紧槽以及设在所述下夹紧槽中的下线缆夹紧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线缆夹紧部包括设在所述上夹紧槽中的一对弹性圆弧夹板以及设在所述弹性圆弧夹板端部的外倾斜板,两个所述外倾斜板形成上线缆导向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线缆夹紧部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夹紧槽中的一对圆弧夹板、套装在所述铰接轴上的扭簧以及设在所述圆弧夹板端部的倾斜导向板,两个所述倾斜导向板形成下线缆导向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T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承载板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多个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贯穿所述滑槽的通孔,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滑槽中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孔,所述固定部件为多个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弹簧销,所述弹簧销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连接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多个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贯穿所述滑槽的长孔,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滑槽中的两端分别设置螺纹孔,所述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孔径,所述固定部件为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包括多个连接板以及将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连接板端部的矩形插接腔、中间连接块、设在所述中间连接块两端的插接板以及位于所述插接板两侧的弹性倾斜卡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解决了一般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高度不可调,且不可根据线路粗细进行夹紧而导致适应范围较小的问题。通过用于放置和整理线缆的承载板可沿安装板上的滑槽上下移动,以及设置于滑槽外的固定部件对承载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整理装置高度可调,同时通过上夹紧部件和下夹紧部件分别对承载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线缆进行夹紧固定,且可根据线路粗细进行夹紧,防止局部的线缆松散而影响后续操作。另外上夹紧部件和下夹紧部件均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于承载板上,方便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夹紧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夹紧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杆,11-滑槽,12-通孔,13-长孔,2-承载板,21-连接孔,22-螺纹孔,23-连接板,24-连接机构,241-插接腔,242-中间连接块,243-插接板,244-弹性倾斜卡条,3-滚轮,4-固定部件,5-上夹紧部件,51-上T形槽,52-上T形块,53-上铰接轴,54-上安装块,55-上夹紧槽,56-上线缆夹紧部,561-弹性圆弧夹板,562-外倾斜板,563-上线缆导向口,6-下夹紧部件,61-下T形槽,62-下T形块,63-下铰接轴,64-下安装块,65-下夹紧槽,66-下线缆夹紧部,661-铰接轴,662-圆弧夹板,663-扭簧,664-倾斜导向板,665-下线缆导向口,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心电监护仪线路整理装置,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安装板1、设置于两个安装板1之间的承载板2以及设置于安装板1下方的滚轮3,具体的滚轮3为万向轮,可以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和停止。每个安装板1上靠近承载板2一侧设置有沿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11,承载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安装板1上的滑槽11内,且承载板2可沿滑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滑槽11外设置用于固定承载板2与滑槽11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部件4,承载板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设置多个上夹紧部件5、下夹紧部件6。通过用于放置和整理线缆的承载板2可沿安装板1上的滑槽11上下移动,以及设置于滑槽11外的固定部件4对承载板2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整理装置高度可调,同时通过上夹紧部件5和下夹紧部件6分别对承载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线缆进行夹紧固定,且可根据线路粗细进行夹紧,防止局部的线缆松散而影响后续操作。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上夹紧部件5包括至少五个沿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上T形槽51、插接在上T形槽51中的上T形块52、通过上铰接轴53和上T形块52铰接的上安装块54、设在上安装块54上的上夹紧槽55以及设在上夹紧槽55中的上线缆夹紧部56。通过上线缆夹紧部56对位于承载板2上表面的线缆进行夹紧,同时由于上安装块54与上T形块52通过上铰接轴53连接,因此上线缆夹紧部56可自由调节角度,从而增大了适用范围。另外由于上T形块52插接于上T形槽51内,方便安装与拆卸。具体的,上线缆夹紧部56包括设在上夹紧槽55中的一对弹性圆弧夹板561以及设在弹性圆弧夹板561端部的外倾斜板562,两个外倾斜板562形成上线缆导向口563。该结构可以根据线缆不同粗细进行夹紧,同时上线缆导向口563的设置也能方便线缆快速直接安装进入上线缆夹紧部56,提高了工作效率。上T形槽51的深度小于承载板2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该结构可以保证承载板2的承载强度。

如图3所示,下夹紧部件65包括多个沿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下T形槽61、插接在下T形槽61中的下T形块62、通过下铰接轴63和下T形块62铰接的下安装块64、设在下安装块64上的下夹紧槽65以及设在下夹紧槽65中的下线缆夹紧部66。通过下线缆夹紧部66对位于承载板2下表面的线缆进行夹紧,同时由于下安装块64与下T形块62通过下铰接轴63连接,因此下线缆夹紧部66可自由调节角度,从而增大了适用范围。另外由于下T形块62插接于下T形槽61内,方便安装与拆卸。具体的,下线缆夹紧部66包括通过铰接轴661铰接在下夹紧槽65中的一对圆弧夹板662、套装在铰接轴661上的扭簧663以及设在圆弧夹板662端部的倾斜导向板664,两个倾斜导向板664形成下线缆导向口665。该结构可以根据线缆不同粗细进行夹紧,同时下线缆导向口665的设置也能方便线缆快速直接安装进入下线缆夹紧部66,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承载板2包括多个连接板23以及将相邻两个连接板23连接起来的连接机构24,连接机构24包括设在连接板23端部的矩形插接腔241、中间连接块242、设在中间连接块242两端的插接板243以及位于插接板243两侧的弹性倾斜卡条244。该结构可以根据线路的多少自由组合承载板2的长度,且组合安装承载板2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单块安装板1上设置至少三个沿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贯穿滑槽11的通孔12,其中通孔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承载板2位于滑槽11中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孔21,固定部件4为至少六个设置于安装板1上的弹簧销,弹簧销贯穿通孔12后与连接孔21配合。通过弹簧销实现承载板2和安装板1的相对位置的固定,既可以保证连接强度,又可以方便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对承载板2以及上夹紧部件5和下夹紧部件6的表述的基础上,对安装板1进行修整,具体是将单块安装板1上设置至少三个沿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贯穿滑槽11的长孔13,而承载板2位于滑槽11中的两端分别设置螺纹孔22,长孔13的孔径大于螺纹孔22的孔径。固定部件4为与螺纹孔22配合的螺栓。通过螺栓贯穿长孔22后并旋拧入承载板2上的螺纹孔22,实现承载板2和安装板1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可以保证连接强度。同时安装板1上设置有把手7,且把手7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处。通过把手7的设置可以方便人们推拉整个整理装置,进而方便将整个整理装置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