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加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090发布日期:2019-09-25 00:1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加温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加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加温仪。



背景技术:

每年血液中心都会通过各种渠道采集到很多血液用以临床及科研等各种用途,采集到的血液不是直接用于临床,多余的血液必须要保存,而为了保持血液活性,血液保存温度一般在4±2度,如果将保存的血液直接用于临床会导致病人的不适,因此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对血液加温,而加温的手段也很简单,直接用温水浸泡,也就是所谓的水浴,此方法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水温不好控制,初液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但将血液包放置水后,因热传递水温必然下降,如果不再添加热水血液必然达不到体温。血液温度无法测量,仅仅只能通过体感来感知,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水浴技术,可快速提高血液温度的血液加温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加温仪,包括一壳体、水泵、控制主板和操作盘,所述壳体内设有血液加热腔和液体加热腔,所述水泵连接在血液加热腔与液体加热腔之间,所述血液加热腔的底部连接有排放管,其内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体加热腔内设有加热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泵、操作盘、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加热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主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回流缓冲腔,所述排放管与回流缓冲腔连接,所述回流缓冲腔经回流管与液体加热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血液加热腔、回流缓冲腔和液体加热腔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排放电磁阀,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电磁阀,所述排放电磁阀和回流电磁阀分别与控制主板连接,所述回流缓冲腔和液体加热腔上侧设置透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侧还设有仓盖,所述操作盘设置在仓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仓盖与壳体之间设有一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控制主板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温指示灯和蜂鸣器,所述指示灯和蜂鸣器分别与控制主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指示灯和蜂鸣器设置在壳体外侧或仓盖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器为棒状电阻加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排放管上还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控制主板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浴技术,自动循环提供可供血液升温的温水,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可以有效防止水溢出和无水干烧现象,通过设置仓盖及检测开关,防止运行时液体及温度流失,可快速提高冷藏血液的温度,减少血液升温时间和降低病人等待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血液加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血液加温仪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加温仪,该血液加温仪包括一个壳体1、水泵2、控制主板3和操作盘4等,壳体1内设有血液加热腔5和液体加热腔6,血液加热腔5优选设置在壳体1的内上侧,便于加热时放入和取出血液包。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的液体为水,水泵2连接在血液加热腔5与液体加热腔6之间,水泵2可以采用潜水泵或其它类型的水泵,将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水泵入到血液加热腔5内。在血液加热腔5的底部连接有排放管7,在血液加热腔5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第一液位传感器9,在液体加热腔6内设有加热器11、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加热器11优选采用棒状电阻加热器。水泵2、操作盘4、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一液位传感器9、加热器11、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分别与控制主板3连接。操作盘4上设有操作按钮、工作指示灯及显示器等,操作盘4用于执行本仪器的启停、显示工作状态、以及温度及液位的阈值设定操作等。操作盘4把相应的指令发送给控制主板3,控制主板3根据指令控制本加温仪启停,并且存储相应的设定阈值等。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2分别用于测量血液加热腔5与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位,并把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主板3。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用于分别测量血液加热腔5与液体加热腔6内液体的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主板3,控制主板3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13采集的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温度信号控制加热器11工作,控制主板3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8采集的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温度信号,依次控制血液加热腔5内温度降低后的液体排放和泵入设定温度的液体,实现循环水浴加热。

血液加热腔5内温度降低后的液体可以直接排放到液体加热腔6内,但排放后会使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温度降低,为了防止液体加热腔6内的温度明显降低,可以将液体加热腔6的容量设置的较大,使液体加热腔6内可充满有较多的液体。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壳体1内还设有回流缓冲腔10,排放管7与回流缓冲腔10连接,使得血液加热腔5内温度降低后的液体先排放至回流缓冲腔10内,回流缓冲腔10经回流管14与液体加热腔6连接,当向血液加热腔5内补入液体完毕后,再将回流缓冲腔10内的液体经回流管14回流至液体加热腔6内,液体加热腔6内的温度降低后,控制主板3控制加热器11工作,可快速加热至设定温度。

血液加热腔5排放至回流缓冲腔10中以及回流缓冲腔10排放至液体加热腔6中均可通过在排放管7和回流管14上设置水泵来实现,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将血液加热腔5、回流缓冲腔10和液体加热腔6由上向下依次设置,在排放管7上设有排放电磁阀15,在回流管14上设有回流电磁阀16,排放电磁阀15和回流电磁阀16分别与控制主板3连接。控制主板3控制排放电磁阀15打开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可流入回流缓冲腔10内,控制主板3控制回流电磁阀16打开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缓冲腔10内的液体可流入液体加热腔6内。为了便于流动,还可在回流缓冲腔10和液体加热腔6设置透气孔。

为了防止液体及温度流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上侧还设有仓盖17。为了便于操作,操作盘4优选设置在仓盖17上。为了实现电气联锁,在仓盖17与壳体1之间设有一个检测开关18,检测开关18采用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等均可,该检测开关18与控制主板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保温指示灯19和蜂鸣器20,保温指示灯19和蜂鸣器20分别与控制主板3连接。当血液加热完毕后,控制主板3控制保温指示灯19亮起和蜂鸣器20发出声音,以提醒医护人员,血液加热完成。保温指示灯19和蜂鸣器20可以设置在壳体1外侧或仓盖17上侧。

为了便于检测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是否排空,在排放管7上还设有流量传感器21,流量传感器21与控制主板3连接,并优选设置在排放电磁阀15与血液加热腔5之间。流量传感器21检测到排放管7中无流量时,即视为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已排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血浆包放入血浆加热腔内,盖上仓盖17后通过操作盘4使本加温仪投入运行。此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位正常时,控制主板3才控制加热器11工作加热,从而避免无水干烧现象,第二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液体加热腔6内的水温达到该处设定值时,控制主板3控制加热器11停止加热,并控制水泵2运转,向血液加热腔5内水泵入温水,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当检测到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位达到该处设定值时,控制主板3控制水泵2停止运转。血液加热腔5内的温水对血浆进行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血液加热腔5内的水温信号下降至该处设定值时,控制主板3先控制排放电磁阀15打开,将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排放至回流缓冲腔10内,流量传感器21检测到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体排放完毕时,控制主板3控制排放电磁阀15关闭并控制水泵2工作,使液体加热腔6内的温水水泵入血液加热腔5内,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血液加热腔5内的液位达到该处设定值时,控制主板3控制水泵2停止工作,然后,控制回流电磁阀16打开,将回流缓冲腔10内的水排放到液体加热腔6内,第二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液体加热腔6的内的液体温度因回流液体导致温度降低至该设定值时,控制主板3控制加热器11工作加热,直至第二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温度达到该处的设定值,控制主板3控制加热器11停止工作,从而使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保持稳定的温度,为下一个循环准备。当血液加热腔5内的水温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再变化或变化量较低时,就认为血液温度与水体温度一致,控制主板3控制保温指示灯亮19,并控制蜂鸣器20输出声音,以提醒医护人员,血液加热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8的信号采集也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如每隔10秒采集一下温度。第一液位传感器9与第二液位传感器12也可采用液位开关进行代替。在待用状态下,也可将本加温仪设置成运行模式,使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保持一定温度,可进一步减小加热血浆时所需要的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浴技术,自动循环提供可供血液升温的温水,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可以有效防止水溢出和无水干烧现象,通过设置仓盖及检测开关,防止运行时液体及温度流失,可快速提高冷藏血液的温度,减少血液升温时间和降低病人等待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