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5841发布日期:2019-06-13 15:5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吸氧法通常针对的吸氧适应症包括呼吸系统疾患、新功能不全、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昏迷、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等。吸氧管是目前吸氧法用于供氧常用到的一种医疗辅助用具。

现有的吸氧管通常是采用两个固定管伸入到鼻孔内固定,进行供氧,其导致吸氧有效性低并且舒适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圆柱形管体,所述圆柱形管体中部开设有若干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在所述圆柱形管体上设有一上顶片和下顶片,所述上顶片和下顶片垂直设置,其中上顶片用于贴合鼻前端,下顶片用于贴合鼻唇沟。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形管体外侧壁上固定有一对固定耳环。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耳环包括一弹性层和保护层,所述弹性层为弧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圆柱形管体外侧,所述保护层套接于所述弹性层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下顶片为弧形且下顶片的长度为0.5~1cm。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片为弧形且上顶片的长度为0.5~1cm。

作为优选,所述出氧孔设为2~8个。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固定方法,在圆形的吸氧管上开设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设置上顶片和下顶片,使其分别位于鼻唇沟和鼻前端使其完美的贴合牢固的固定不再发生任何的移位,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吸氧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氧管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圆柱形管体,2为出氧孔,3为上顶片,4为下顶片,5为固定耳环,501为弹性层,502为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圆柱形管体1,所述圆柱形管体1中部开设有若干出氧孔2,对应出氧孔2位置在所述圆柱形管体1上设有一上顶片和3下顶片4,所述上顶片3和下顶片4垂直设置,其中上顶片3用于贴合鼻前端,下顶片4用于贴合鼻唇沟。本实施例中的吸氧管打破传统的固定方法,在圆形的吸氧管上开设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设置上顶片和下顶片,使其分别位于鼻唇沟和鼻前端使其完美的贴合牢固的固定不再发生任何的移位,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吸氧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管体1外侧壁上固定有一对固定耳环5。

进一步,所述固定耳环5包括一弹性层501和保护层502,所述弹性层501为弧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圆柱形管体1外侧,所述保护层502套接于所述弹性层501外侧。所述保护层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设置一对固定耳环配合两个顶片的固定,形成一个三角式的固定,提升吸氧管的稳定性,不易掉落,另外,固定耳环设有一层保护层502,不至于在佩戴时勒紧耳朵以致于出现勒痕或导致患者不舒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顶片4为基底宽1cm,长约5mm的弧形类似于D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顶片3为基底宽1cm,长约5mm的弧形类似于D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氧孔设为4个。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