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5645发布日期:2019-07-17 05:50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



背景技术:

临床上眼部创伤或者手术用一般会用到冰敷眼罩,尤其是整形外科及眼科。由于眼部皮肤较薄,术后容易出现水肿、出血、瘀斑、局部疼痛不适等情况,因此,术后常常需要适当冰敷。以前,在冰敷进行的冷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纱布或者病人服将冰袋进行包裹,防止冰敷过程中冰袋融化后表面的水容易浸湿纱布,增加了手术区域的感染几率,现在有了冰敷眼罩,但是目前使用的冰敷眼罩很多是循环使用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目前使用的冰敷眼罩制作成本较高,如果不循环使用,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避免了交叉感染,避免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一种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包括眼罩本体,所述眼罩本体外侧面设有遮光布,内侧面设有无纺布,所述眼罩本体内设有夹层,所述夹层的两侧面均设置防水薄膜,所述夹层内设置冰袋,所述无纺布表面靠近眼罩本体左右两侧面的位置对称设置有黏贴层,所述黏贴层表面设有不粘纸。

进一步的,所述眼罩本体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折叠纹。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薄膜上均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表面靠近眼罩本体上下两侧面的位置均设有水凝胶,所述水凝胶表面设有不粘纸。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纹将夹层均分为2个夹层单元,所述夹层单元内均设有冰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冰袋对眼部进行冰敷,通过黏贴层将眼罩本体佩戴在患者的头部,黏贴层黏贴在患者的鬓角位置;

2、遮光布能够防止强光对患者眼睛造成刺激;

3、无纺布能够吸收空气与冷产生的水雾,同时无纺布通透性较好,使患者佩戴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眼罩本体;2、遮光布;3、无纺布;4、防水薄膜;5、夹层;6、冰袋;7、水凝胶;8、黏贴层;9、不粘纸;10、透气孔;11、折叠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冰敷眼罩,包括眼罩本体1,眼罩本体1外侧面设有遮光布2,内侧面设有无纺布3,眼罩本体1内设有夹层5,夹层5的两侧面均设置防水薄膜4,夹层5内设置冰袋6,无纺布3表面靠近眼罩本体1左右两侧面的位置对称设置有黏贴层8,黏贴层8表面设有不粘纸9。

眼罩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折叠纹11。

防水薄膜4上均匀设有透气孔10。

无纺布3表面靠近眼罩本体1上下两侧面的位置均设有水凝胶7,水凝胶7表面设有不粘纸9。

折叠纹11将夹层5均分为2个夹层5单元,夹层5单元内均设有冰袋6。

本申请的冰敷眼罩外包装袋采用防水PE袋,在试用期连同包装袋放置在冰柜中冷藏,降低内部冰袋6的的温度,放置一段时间后,拿出使用。

使用时,将外包装袋去除,然后将2个夹层5单元的冰袋6对准患者的眼部位置后,撕去黏贴层8上的不粘纸9,然后将黏贴层8黏贴在患者的头部,进而固定眼罩本体1,同时撕掉水凝胶7表面的不粘纸9,使得水凝胶7与患者的额头及脸颊贴合,一方面避免缝隙太大,患者容易从缝隙处观察外界情况,造成眼部疲劳,另一方面防止大量空气从缝隙处进入,产生大量水雾,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防水薄膜4防止外部的空气遇冷结成的水雾进入眼罩本体1内,而防水薄膜4上设置透气孔10供少量空气进入,使得患者佩戴时更加舒适。

遮光布2能够防止强光对患者眼睛造成刺激。

眼罩本体1中部设置折叠纹11,在包装时能够沿折叠纹11折叠起来,一方面能够降低眼罩本体1内侧面污染的几率,另一方面包装时更加方便,包装后更加小巧精致。

本申请的眼罩本体1采用黏贴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而不需要耳带,能够适应各种头型的人,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是可靠、实用的装置,使用方便,适合推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