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0420发布日期:2019-07-31 20:2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



背景技术:

采血笔是一种笔型的采血器,与一次性无菌采血针配合使用,采集人体末梢血样的手动弹射式辅助采血装置。在采血完成后,由于针头已经粘附有人体血液,所以必须将使用过的针头进行处理,以免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被针头刺伤。现有的采血笔很多不具备退针功能,使用后取掉采血针极不便利甚至会误伤操作者,有一些采血笔具备退针功能,但操作较繁琐。

针对现有采血笔通常采用的退针方式是侧面设置退针键,使用时会要求双手操作或者由于结构限制退针键较小,不便于操作者握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可退针的采血笔。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主要包括笔套、击发退针结构、采血针、尾帽和笔帽;

所述击发退针结构包括导向套、内芯、退针键、退针内芯、弹性件和按键;

所述笔套内沿径向设有将笔套分为两个腔体的分隔片;所述导向套插接在所述笔套内;在导向套末端设有与所述退针键配合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径向端面可与所述退针键卡合;导向套侧壁上设有可与内芯卡合的通孔四;导向套内部设有控制内芯前移距离的限位结构;

所述内芯包括固定采血针的针座部,所述针座部末端连接有用来套设弹性件的内芯臂;所述针座部外侧设有第一卡台,所述内芯臂外侧设有第二卡台,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位于距离采血针较近的分隔片一侧;在所述第二卡台外侧设有与所述通孔四配合的弹性臂;内芯臂末端设有倒刺状挂台;所述针座部以缺口方向为先入方向套接在导向套内侧;在所述内芯臂末端套可拆卸的设有防止弹性件脱出的挡片;

所述退针键设在所述笔套内部;退针键包括凸筋一和设在凸筋一末端的空腔壳体;所述空腔壳体位于距离尾帽较近的分隔片一侧;

所述退针内芯为L形,退针内芯包括凸筋二和限位在所述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之间的挂台;

所述弹性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内芯臂上的发射弹簧、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二;所述发射弹簧被限位在分隔片一侧与所述第二卡台之间;所述复位弹簧一设在分隔片另一侧与所述空腔壳体之间,所述复位弹簧二设在所述空腔壳体与所述挡片之间;

所述按键装配在笔套的侧壁上;所述按键设有触发点;所述触发点与所述弹性臂接触;

所述尾帽的一部分套设在所述笔套内;尾帽的开口端与所述退针键部分套接。

优选的,笔套内设有可与导向套插接的定位筋;导向套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筋配合的定位槽;

优选的,在导向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内芯插接的导向筋;在针座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筋插接的导向槽二;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导向套内部与所述内芯插接的导向槽一,所述导向槽一的顶端沿内芯插入方向设有限位面;在所述针座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槽一配合的导向块;

优选的,所述空腔壳体外侧设有环状筋,尾帽内壁设有与环状筋配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缺口的径向端面是向内侧倾斜的导向面,所述凸筋一的顶面与所述导向面匹配;

更优选的,所述凸筋一沿笔套轴向设有弧面,弧面的内径大于挂台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采血笔的内部设置击发退针结构,并由设置在采血笔后端的尾帽推动击发退针结构前移,从而推动采血针脱离针座部,采血和退针过程连贯,操作方便,有效的避免了普通采血笔退针不便造成的安全隐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污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连接稳固、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卫生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射弹簧被预压后的主视图(除去笔帽);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笔套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向套的立体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向套的立体图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向套的主视图之一;

图11是图10的C-C向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F-F向剖视图;

图13是图10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向套主视图之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芯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E-E向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芯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退针键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左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退针内芯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尾帽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只采血笔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采血笔未组装笔帽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的A-A向剖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退针时尾帽受到按压力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6的D-D向剖视图。

其中:

1、笔套;11、分隔片;11-1、通孔一;11-2、通孔二;11-3、通孔三;11-4、定位筋;

2、击发退针结构;21、导向套;21-1、定位槽;21-2、环形凸肩;21-3、通孔四;21-4、缺口;21-4a、导向面;21-5、导向筋;21-6、导向槽一;21-6a、限位面;22、内芯;22-1、针座部;22-1a、第一卡台;22-1b、通孔五;22-2、内芯臂;22-2a、第二卡台;22-2b、弹性臂;22-2b-1、弹性臂顶面;22-2c、倒刺状挂台;22-3、导向槽二;22-4、导向块;22-4a、导向块顶面;22-5、挡片;23、退针键;23-1、凸筋一;23-1a、弧面;23-2、空腔壳体;23-2a、环状筋;23-2b、通孔六;23-3、沿部;24、退针内芯;24-1、凸筋二;24-2、挂台;25、弹性件;25-1、发射弹簧;25-2、复位弹簧一;25-3、复位弹簧二;26、按键;26-1、面盖;26-2、触发点;26-3、尾部;

3、采血针;

4、尾帽;41、开口端;42、封闭端;43、凹槽;

5、笔帽;51、出针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7:

一种可退针的采血笔,主要包括笔套1、击发退针结构2、采血针3、尾帽4和笔帽5;

所述击发退针结构2包括导向套21、内芯22、退针键23、退针内芯24、弹性件25和按键26;

如图4-7所示,所述笔套1为轴向中空的壳体,笔套1中部沿径向设有控制所述弹性件25位置的分隔片11,所述分隔片11将笔套1腔体一分为二;在所述分隔片11的中心设有供内芯22通过的通孔一11-1,在分隔片11与笔套1连接处设有供退针键23通过的通孔二11-2;在所述笔套1的侧壁上设有装配按键26的通孔三11-3;通孔三11-3所在的腔体内设有可与导向套21插接的定位筋11-4。

如图8-14所示,所述导向套21插接在所述笔套1内;优选的,所述导向套21为轴向中空的壳体,导向套21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筋11-4配合的定位槽21-1;导向套21外侧设有与笔套1前端面卡合的环形凸肩21-2;导向套21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可与所述内芯22抵接的通孔四21-3;在导向套21的另一侧外壁末端设有与所述退针键23配合的缺口21-4;在导向套2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内芯22插接的导向筋21-5;导向套21内部设有控制内芯22前移距离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导向套21内部与所述内芯22插接的导向槽一21-6;所述导向槽一21-6的顶端沿内芯22插入方向设有限位面21-6a。

如图15-17所示,所述内芯22包括固定采血针3的针座部22-1,所述针座部22-1末端连接有用来套设弹性件25的内芯臂22-2;所述针座部22-1以缺口方向为先入方向套接在导向套21的内侧;优选的,在针座部22-1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筋21-5插接的导向槽二22-3;在所述针座部22-1外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槽一21-6卡合的导向块22-4。所述针座部22-1外侧设有第一卡台22-1a,所述内芯臂22-2外侧设有第二卡台22-2a,所述退针内芯24可在所述第一卡台22-1a和第二卡台22-2a之间轴向移动;所述针座部22-1内部设有通孔五22-1b,所述退针内芯24可沿通孔五22-1b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二卡台22-2a外侧设有与所述通孔四21-3配合的弹性臂22-2b;所述内芯臂22-2的末端设有中间分叉的倒刺状挂台22-2c;

如图1所示,优选的,在所述内芯臂22-2末端套设有防止弹性件25脱出的挡片22-5,所述挡片22-5设在所述弹性件25和所述倒刺状挂台22-2c之间。

如图18-19所示,所述退针键23通过所述通孔二11-2设在所述笔套1内部,优选的,退针键23包括穿过所述通孔二11-2进入笔套1内的凸筋一23-1,凸筋一23-1的顶端朝向采血针3所在的一侧;凸筋一23-1的末端设有空腔壳体23-2,所述空腔壳体23-2位于笔套1内,空腔壳体23-2底部设有通孔六23-2b供内芯22穿过;

如图20所示,所述退针内芯24为L形,退针内芯24包括凸筋二24-1和挂台24-2;所述退针内芯24可从所述通孔五22-1b穿过;所述挂台24-2被限位在所述第一卡台22-1a和第二卡台22-2a之间且可带动退针内芯24沿笔套1轴向移动。由于凸筋二24-1设置为可以在通孔五22-1b内轴向自由移动,所以退针内芯24可以在第一卡台22-1a与第二卡台22-2a之间轴向自由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件25包括套设在所述内芯臂22-2上的发射弹簧25-1、复位弹簧一25-2、复位弹簧二25-3;所述发射弹簧25-1被限位在分隔片11一侧与所述第二卡台22-2a之间;所述复位弹簧一25-2设在分隔片11另一侧与所述空腔壳体23-2之间,具体的,复位弹簧的端部进入空腔壳体23-2内部;所述复位弹簧二25-3设在所述空腔壳体23-2的底部与所述挡片22-5之间;

如图21所示,所述按键26包括供使用者按压的面盖26-1;面盖26-1内侧下方设有触发点26-2;所述触发点26-2通过所述通孔三11-3与所述弹性臂22-2b接触;在面盖26-1下方设有沿笔套1轴向设置的尾部26-3;所述尾部26-3插接在所述导向套21与所述笔套1之间,以保证按键26连接稳固;

如图22所示,所述尾帽4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尾帽4的一部分套设在所述笔套1内;优选的,所述空腔壳体23-2与所述凸筋一23-1的连接处设有顶持所述尾帽4的沿部23-3;尾帽4的开口端41与所述沿部23-3部分套接,尾帽4的封闭端42为按压操作端;优选的,所述空腔壳体23-2外侧设有环状筋23-2a,尾帽4内壁设有与环状筋23-2a配合的凹槽43,环状筋23-2a与凹槽43卡合后,确保了尾帽4与退针键23连接的稳固。

如图23所示,所述笔帽5设在采血笔的采血端,笔帽5上设有与采血针3配合的出针口51。

优选的,所述缺口21-4的径向端面是向内侧倾斜的导向面21-4a,所述凸筋一23-1的顶面与所述导向面21-4a匹配;

优选的,所述凸筋一23-1沿笔套1轴向设有弧面23-1a,弧面23-1a的内径大于挂台24-2的外径,以使装配后凸筋一23-1与挂台24-2在径向上可以错位相对,互不干涉。

一种对上述可退针的采血笔进行组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请参阅图24、25:

S1、组装内芯22:将所述退针内芯24以挂台24-2先进入、凸筋二24-1后进入的顺序插入所述内芯22,具体为:将凸筋二24-1全部插入通孔五22-1b内,且所述挂台24-2被限位在第一卡台22-1a和第二卡台22-2a之间;通过所述内芯臂22-2的倒刺状挂台22-2c将发射弹簧25-1套到内芯臂22-2上;

S2、将S1中安装好的内芯22预装入导向套21:所述针座部22-1从所述缺口21-4端与所述导向套21对齐,然后导向筋21-5插入导向槽二22-3,同时导向块22-4插入导向槽一21-6直到导向块顶面22-4a与导向槽一21-6的限位面21-6a抵接;

S3、将S2中安装好的导向套21装入笔套1:所述倒刺状挂台22-2c对准笔套1前端面(笔套1前端面指的是笔套1中距离采血针3较近的端面),且导向套21的定位槽21-1与笔套1的定位筋11-4配合,将内芯22通过通孔一11-1全部插入所述笔套1内,同时使环形凸肩21-2的底面与笔套1的前端面抵接;

S4、将复位弹簧一25-2套入S3中安装好的内芯臂22-2上:将复位弹簧一25-2从倒刺状挂台22-2c一端套入内芯臂22-2,使复位弹簧一25-2的一端抵接于分隔片11;

S5、安装退针键23:将退针键23置于所述笔套1远离采血针3的一端,使凸筋一23-1对着所述通孔二11-2,以凸筋一23-1先进入、空腔壳体23-2后进入的方式装入笔套1内,直到复位弹簧一25-2的另一端顶持到空腔壳体23-2内;

S6、安装复位弹簧二25-3和挡片22-5:依次从所述倒刺状挂台22-2c一侧将复位弹簧二25-3和挡片22-5套入内芯臂22-2,使挡片22-5与倒刺状挂台22-2c卡接;

S7、装入尾帽4:将尾帽4的开口端41对着倒刺状挂台22-2c按入,直到尾帽4开口端41与所述退针键23的沿部23-3相抵接,并且环状筋23-2a进入凹槽43内;

S8、安装按键26:将按键26的触发点26-2通过所述通孔三11-3与所述弹性臂22-2b接触;所述尾部26-3插接在所述导向套21与所述笔套1之间;

S9、将所述采血针3装入针座部22-1并固定,在采血针3外侧套上笔帽5。

工作原理:

如图1-3所示,采血前,拉动所述尾帽4,使退针键23带动内芯22向尾帽4方向轴向移动,直到弹性臂22-2b进入所述通孔四21-3,撤销拉力,使弹性臂顶面22-2b-1一与所述通孔四21-3抵接,此时内芯22轴向回缩一定距离,例如9mm;此时在轴向位置上来看,凸筋一23-1的顶面与挂台24-2已经交叉,由于弧面23-1a的内径大于挂台24-2的外径,在径向上二者并未产生干涉,因而使得退针键23的退针功能不会在此时奏效;发射弹簧25-1受分隔片11与第二卡台22-2a限制而被预压。

采血时,将出针口51对准采血部位后,按压按键26,触发点26-2将压力传给弹性臂22-2b使弹性臂22-2b发生弹性形变脱离通孔四21-3的控制,发射弹簧25-1的势能得到释放,提供给采血针3轴向前的穿刺力。当导向块顶面22-4a触碰到限位面21-6a时,内芯22停止轴向移动,此时被拉长的复位弹簧一25-2产生回缩,带动内芯22恢复到原位,完成采血功能。

如图26、27所示,退针时,首先去掉笔帽5,对尾帽4的封闭端42施加按压力F,使退针键23向出针口51方向轴向移动,当凸筋一23-1的顶面与缺口21-4的斜面导向面21-4a一相抵后,由于两面均为斜面,且凸筋一23-1具有弹性,使凸筋一23-1径向回缩,在继续轴向移动过程中凸筋一23-1抵住挂台24-2,从而推动采血针3脱离针座部22-1;此时撤销按压力,尾帽4在复位弹簧二25-3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完成退针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