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2818发布日期:2019-07-10 10:2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儿内科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小儿在喂药时非常困难,由于药物种类众多,既有片状药物,也有液体类药物。目前家长给小儿喂药主要是使用汤匙或滴管,药液剂量难以准确,且易溅洒在口腔外,造成药物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使用汤匙喂药有呛咳窒息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西药片,由于很苦,小儿难以下咽,而且小儿需要服用的药量无法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其新型结构简单,同时能准确的将药品分至规定量,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既可以应用于片状药物也可以应用于液体药物,使药效达到最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其中:包括下手轮、下螺杆、混合筒、端盖、活塞、密封毡圈、上螺杆、上手轮、上螺母座、密封圈、药筒、端面密封圈、吸嘴、研药座和下螺母座,所述的下手轮固定安装在下螺杆上,所述的下螺母座固定安装在研药座的底面上,所述的下螺杆安装在下螺母座上,所述的研药座安装在混合筒的底面上且研药座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的混合筒顶面上的出口管安装在吸嘴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吸嘴安装在药筒的底面上且吸嘴顶面和药筒底面之间安装有端面密封圈,所述的端盖安装在药筒上且端盖扣在吸嘴上,所述的活塞安装在药筒内且活塞与药筒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上螺杆固定安装在活塞上,所述的密封毡圈安装在药筒的环形凹槽里且密封毡圈卡在上螺杆上,所述的上螺母座固定安装在药筒的顶面上,所述的上螺杆上端安装在上螺母座的螺纹孔里,所述的上手轮固定安装在上螺杆的顶端。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药筒的外壁上刻有刻度且刻度线0线在上方。

上述的研药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0线在上方。

上述的吸嘴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下手轮、下螺杆、混合筒、研药座和下螺母座组成片状药物研碎和混合,而端盖、活塞、密封毡圈、上螺杆、上手轮、上螺母座、密封圈、药筒、端面密封圈和吸嘴用于液体类药物喂药。液体类药物喂药时,直接拆下下手轮、下螺杆、混合筒、研药座和下螺母座,拆卸端盖和吸嘴,此时将药筒倒置即开口朝上,将液体类药物倒入到药筒中至指定刻度,盖上端盖和吸嘴,通过旋转上手轮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即可实现喂药;当需要喂片状药物时,将片状药物放至研药座内的中心凹槽里,转动下手轮从而推动下螺杆挤压药物,从而将药物研碎,拆卸下下螺母座和下螺杆,将水倒入到研药座内至指定刻度处,盖上密封盖,摇匀后,将药筒倒置开口朝上,将混合液倒入到混合筒中,混合筒中的混合液通过出口管流入到药筒中,盖上端盖和吸嘴,通过旋转上手轮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即可实现喂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新型结构简单,同时能准确的将药品分至规定量,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既可以应用于片状药物也可以应用于液体药物,使药效达到最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下手轮1、下螺杆2、混合筒3、端盖4、活塞5、密封毡圈6、上螺杆7、上手轮8、上螺母座9、密封圈10、药筒11、端面密封圈12、吸嘴13、研药座14、下螺母座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儿内科用喂药器,其中:包括下手轮1、下螺杆2、混合筒3、端盖4、活塞5、密封毡圈6、上螺杆7、上手轮8、上螺母座9、密封圈10、药筒11、端面密封圈12、吸嘴13、研药座14和下螺母座15,所述的下手轮1固定安装在下螺杆2上,所述的下螺母座15固定安装在研药座14的底面上,所述的下螺杆2安装在下螺母座15上,所述的研药座14安装在混合筒3的底面上且研药座14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的混合筒3顶面上的出口管安装在吸嘴13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吸嘴13安装在药筒11的底面上且吸嘴13顶面和药筒11底面之间安装有端面密封圈12,所述的端盖4安装在药筒11上且端盖4扣在吸嘴13上,所述的活塞5安装在药筒11内且活塞5与药筒11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0,所述的上螺杆7固定安装在活塞5上,所述的密封毡圈6安装在药筒11的环形凹槽里且密封毡圈6卡在上螺杆7上,所述的上螺母座9固定安装在药筒11的顶面上,所述的上螺杆7上端安装在上螺母座9的螺纹孔里,所述的上手轮8固定安装在上螺杆7的顶端。

实施例中,药筒11的外壁上刻有刻度且刻度线0线在上方。

实施例中,研药座14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0线在上方。

实施例中,吸嘴13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