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571发布日期:2019-12-27 14:4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逐年攀升。手术是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癌的主要和基础性治疗手段。传统开放手术,会在患者颈部遗留永久性瘢痕,对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近10年来,基于腔镜技术基础上的甲状腺手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有效的缩小和避免颈部的伤口,提高手术的美学效果,具有独一无二的美学优势,已经成为部分患者的优先选择。随着技术和器械的进步,腔镜甲状腺手术必将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缺乏自然腔隙,空间相对狭小,充分有效的显露具愈显重要。良好的术中显露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基础条件,唯有此,才可能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有效进行功能保护的基础。目前,临床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拉钩多为金属丝制作,此类拉钩质地软,易变性,牵拉效果差。并且,其相对锋利的尖端可造成组织副损伤,增加手术的风险。另外,已出现的组合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夹持不方便,且拉钩钩型不利于术中的便利操作。并且,当前的腔镜甲状腺拉钩多为金属材质,术中操作不当,以引起能量器械的损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临床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拉钩多为金属丝制作,此类拉钩质地软,易变性,牵拉效果差。并且,其相对锋利的尖端可造成组织副损伤,增加手术的风险。另外,已出现的组合式腔镜甲状腺拉钩,夹持不方便,且拉钩钩型不利于术中的便利操作。并且,当前的腔镜甲状腺拉钩多为金属材质,术中操作不当,以引起能量器械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设置有:

拉钩;

拉钩上端浇筑有套筒,套筒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右端焊接有手柄;

针道扩张器设置有手柄,手柄左端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左端浇铸有针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可以方便术中夹持和固定,并利于术中拉钩的方向调整。优化拉钩构型,拉钩套筒端设计为“v”形,进一步方便拉钩方向调整,并减少拉钩对手术视野的影响。将拉钩基本型长度根据常规手术的需求设定为2.5cm,使单拉钩即可充分显露甲状腺上极和vi区淋巴结组织。

拉钩下端弯设有向内侧弯曲的弯头,保证牵拉可靠,组织不易滑脱,并将尖端设计为弧形,防止造成组织的副损伤。另外,通过在拉钩表面涂布绝缘层,避免术中损坏能量器械。

进一步,手柄与连接杆连接处浇筑有锥形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锥形头能够增加拉钩的工程强度,增强其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拉钩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可以有效进行组织牵拉,建立良好的手术视野,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的质量,有效的进行功能保护,实现腔镜甲状腺手术质量和美学要求的统一。通过拉钩套筒的设计,方便拉钩的夹持和固定。对拉钩构型的优化,利于术中拉钩方向的调整,并降低对组织的副损伤风险,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弯头可以有效的避免组织滑脱,保证牵拉方便、可靠。独有的绝缘涉及,可以有效的避免潜在的能量器械的损坏。

拉钩有硬质材料构成,不具有变形能力,可以有效的保证牵拉效果。拉钩为组合型,不同的部件通过螺纹等连接,利于在体内组装,方便操作。优化拉钩的构型,在充分显露的基础上,降低组织副损伤的风险。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形成型号和形状的系列化,使其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操作要求。另外,进一步优化拉钩的材质,使其不绝缘,避免因与能量器械的意外接触,而造成能量器械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道扩张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钩;2、套筒;3、连接杆;4、手柄;5、锥形头;6、弯头;7、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包括:拉钩1、套筒2、连接杆3、手柄4、锥形头5、弯头6、针头7。

拉钩1上端浇筑有套筒2,套筒2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右端焊接有手柄4。拉钩1下端弯设有向内侧弯曲的弯头6。手柄4与连接杆3连接处浇筑有锥形头5。针道扩张器设置有手柄4,手柄4左端焊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左端浇铸有针头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建立好手术腔隙后,在合适部位用注射器针头穿刺皮肤,然后应用配套针道扩张器7,有效扩张针道。用腔镜下手术钳顺拉钩1方向钳夹拉钩套筒2,自戳卡置入拉钩1,并固定。握手柄4,将连接杆3自建立的皮肤针道刺入,与拉钩套筒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拉钩1置于需要牵拉的组织和部位,同侧组织向外科牵拉(对侧组织可推压),即可使手术视野充分显露。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