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1848发布日期:2019-11-12 22:0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员再进行体育比赛之前,通常需要对身体各方面的条件和数据进行收集,从而更好地选择对应级别的比赛,运动员的身高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数据,人们为了更好的测量运动员身高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装置,但是很多测量装置多为直立式,所占空间较大,且不易于移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所占空间较大,且不易于移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包括第一L形固定板,所述第一L形固定板的竖直支臂的顶端设有轴承,轴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L形固定板,第二L形固定板的水平支臂的底端焊接有第三L形固定板,第三L形固定板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电动机和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缠绕有两组绳索,转动杆的下方设有量测板,且量测板的顶端与绳索的底端连接,绳索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固定板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且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正下方,且第一L形固定板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固定板的第二L形固定板竖直支臂靠近第三L形固定板的一侧均匀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固定板的第二L形固定板竖直支臂远离第三L形固定板的一侧均设有凹槽,第一L形固定板的第二L形固定板在凹槽处滑动连接有U形卡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固定板的水平支臂的底端安装有若干吸盘,第二L形固定板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若干滚轮,且滚轮的直径大于吸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首先通过电动机、转动杆、绳索、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单片机、第一L形固定板、第二L形固定板、U形卡杆和轴承的设置,使得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进行身高的测量;

2、通过轴承和滚轮的设置,使得装置便于收缩,减小所占体积方便移动搬运。

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方便运动员进行身高的测量,且方便移动和收放,便于搬运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L形固定板1、轴承2、U形卡杆3、单片机4、第二L形固定板5、滚轮6、转动杆7、电动机8、第三L形固定板9、绳索10、量测板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吸盘13、第二压力传感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运动员身高测量装置,包括第一L形固定板1,第一L形固定板1的竖直支臂的顶端设有轴承2,轴承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L形固定板5,第二L形固定板5的水平支臂的底端焊接有第三L形固定板9,第三L形固定板9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电动机8和单片机4,单片机4的输出端与电动机8连接,电动机8的输出轴焊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外侧缠绕有两组绳索10,转动杆7的下方设有量测板11,且量测板11的顶端与绳索10的底端连接,绳索10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一L形固定板1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4,且第二压力传感器14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器12的正下方,且第一L形固定板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4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4连接,第一L形固定板1的第二L形固定板5竖直支臂靠近第三L形固定板9的一侧均匀设有刻度,第一L形固定板1的第二L形固定板5竖直支臂远离第三L形固定板9的一侧均设有凹槽,第一L形固定板1的第二L形固定板5在凹槽处滑动连接有U形卡杆3,第一L形固定板1的水平支臂的底端安装有若干吸盘13,第二L形固定板5的水平支臂的顶端设有若干滚轮6,且滚轮6的直径大于吸盘13的高度。

工作流程:首先通过向上翻起第二L形固定板5,而后通过向凹槽处插入U形卡杆3,使得第一L形固定板1和第二L形固定板5处于竖立的状态,接着当运动员站立在PXM309型第二压力传感器14接收到信号,则使得8051型单片机4对电动机8发送指令,从而带动转动杆7旋转,使得绳索10得到收放,最终使得量测板11与运动员的头顶接触,此时PXM309第一压力传感器12接收到信号,从而使得单片机4控制电动机8停止,此时量测板11与刻度上所对应的数字即为运动员的身高,从而达到测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