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型围度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836发布日期:2019-07-27 10:53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智能体型围度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智能读数且方便测量的智能体型围度尺。



背景技术:

智能卷尺是针对传统的卷尺在测量时必须通过人眼进行读数,需人工记录长度测量数据,公、英制也需人工进行转换,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测量数据自动记录、单位换算、显示和快速发送的需求,而出现的智能产品。

现有的智能卷尺,可以自动读数并将数据显示在显示端,还可连接到手机上,但是针对卷尺将尺带拉出测量时,尤其针对测量人体三围时,尺带需围成一圈,此时则需要人手动拉住固定;此外,人们在操作时需要使用两只手去控制测量的卷尺,无法利用其中的一只手去做其他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体型围度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尺带转动轴、旋转缠绕在尺带转动轴上的尺带、设置在壳体内的编码器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器,所述尺带的自由端伸出壳体外,所述编码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编码器在尺带自由端拉动时将尺带的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在壳体上设有强磁吸铁块,所述尺带的端头为金属含铁材料,当端头往强磁吸铁块处靠近时端头被强磁吸铁块吸住固定;所述控制器嵌入接入有蓝牙模块,所述智能体型围度尺通过蓝牙模块连接具有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配合设置在下壳体上,所述尺带转动轴、尺带、编码器和控制器均设置在下壳体中。

进一步地,在壳体内还设有归零弹簧,所述归零弹簧设置在下壳体中,所述归零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电路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尺带端头复位时触碰到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形成回路并使控制器归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固定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自由端伸到第二弹簧一侧,所述第一自由端与第一固定端之间向外凸起有触碰头;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固定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自由端折成几字型并设置在第一自由端一侧,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间具有间隙;当尺带复位时,所述尺带的端头顶到触碰头,使触碰头带动第一自由端往第二自由端靠近并触碰到第二自由端,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形成回路,给控制器发出信号,使控制器进行归零设置。

进一步地,在下壳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固定端套设在第二固定在上。

进一步地,所述尺带转动轴设置在壳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复位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尺带转动轴连接,当尺带拉动时,所述尺带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扭簧扭转,当尺带不受拉动时,在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带动尺带转动轴复位,所述尺带缩回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的上端连接有编码器滚动轮,当尺带拉动时,所述尺带带动编码器滚动轮旋转,所述编码器滚动轮带动编码器转动,所述编码器将旋转周数转换为尺带的长度位移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进一步地,在编码器相对一侧设有夹紧轮组,所述尺带设置在夹紧轮组与编码器之间,所述夹紧轮组上的弹簧将尺带压到编码器滚动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对应于尺带的端头缩回复位的位置内凹形成放置端头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用于放置复位的端头,所述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强磁吸铁块,通过强磁吸铁块将端头吸附到凹槽的另一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中设置有强磁吸铁块,尺带的端头为金属含铁材料,通过强磁吸铁块可将端头吸附固定,使人在测量时方便固定端头,无需使用人手去拉住固定,,方便使用,相比于传统的需要使用两只手测量三围数据,本实用新型只需使用一只手,可以解放另一只手,使另一只手可以干别的事情。

2、本实用新型通过蓝牙模块,使智能体型围度尺与手机蓝牙连接,智能体型围度尺的控制器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可实时传递到手机上,方便用户记录查看,手机还可提示用户如何进行测量步骤,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爆炸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归零弹簧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归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2.下壳体;21.第一固定柱;22.第二固定柱;3.尺带转动轴;4.控制器;

5.编码器滚动轮;6.夹紧轮组;7.归零弹簧;71.第一弹簧;711.第一固定端;

712.第一自由端;713.触碰头;72.第二弹簧;721.第二固定端;722.第二自由端;

8.端头;9.吸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为方便说明,下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与附图方向一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体型围度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尺带转动轴3、旋转缠绕在尺带转动轴3上的尺带、设置在壳体内的编码器(图中未显示)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器4,其中,尺带的自由端伸出壳体外,编码器与控制器4连接,编码器在尺带自由端拉动时将尺带的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

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设置在下壳体2上与下壳体2相配合,其中尺带转动轴3、尺带、编码器和控制器4均设置在下壳体2中。

尺带转动轴3设置在壳体的中心位置,壳体上设有用于复位的扭簧(图中未显示),该扭簧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尺带转动轴3连接,当尺带拉动时,尺带转动轴3转动并带动扭簧扭转,当尺带不受拉动时,在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带动尺带转动轴3复位,尺带缩回复位。

编码器的上端连接有编码器滚动轮5,当尺带拉动时,尺带带动编码器滚动轮5旋转,编码器滚动轮5带动编码器转动,编码器将旋转周数转换为尺带的长度位移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4。在编码器相对一侧设有夹紧轮组6,尺带设置在夹紧轮组6与编码器之间,夹紧轮组6上的弹簧将尺带压到编码器滚动轮5上,则尺带在拉动时能较稳地带动编码器滚动轮5转动,避免测量误差。

在壳体内还设有归零弹簧7,该归零弹簧7设置在下壳体2中,归零弹簧7包括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72,其中第一弹簧71的第一固定端711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1的第一自由端712伸到第二弹簧72一侧,所述第一自由端712与第一固定端711之间向外凸起有触碰头713,该触碰头713为螺旋状;第二弹簧72的第二固定端721与控制器4连接,第二弹簧72的第二自由端722折成几字型并设置在第一自由端712一侧。在下壳体2上设有第一固定柱21和第二固定柱22,第一固定端711套设在第一固定柱21上,第二固定端721套设在第二固定在上,第一自由端712和第二自由端7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当尺带复位时,尺带自由端处的端头8顶到触碰头713,使触碰头713带动第一自由端712往第二自由端722靠近并触碰到第二自由端722,此时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72形成回路,给控制器4发出信号,使控制器4进行归零设置。

控制器4为智能体型围度尺的智能功能的处理控制中心,其控制器4优选为嵌入式单片机,控制器4嵌入接入有蓝牙模块,通过蓝牙模块可连接手机或者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控制器4所测得的数据可传输到手机上,使用户能直接具体的得知所测得的数据。蓝牙模块是一种集成蓝牙功能的PCBA板,通过嵌入连接到单片机中,从而使整个智能体型围度尺具有蓝牙功能,可与手机蓝牙连接通信,用户可通过手机的指导测量功能进行测量。

由于在测量人体三维时,尺带需拉动并将人体相应的三维围成一圈测量,此时尺带的端头8需要固定,通常需要人手固定。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设有强磁吸铁块9,强磁吸铁块9优选为钕铁硼材料,尺带的端头8为金属含铁材料或者其他不含铁的导磁材料,优选为铁质材料,当需要固定端头8时,将端头8往强磁吸铁块9处靠近则可将端头8吸住固定,无需人手固定。下壳体2上对应于尺带的端头8缩回复位的位置内凹形成放置端头8的凹槽,其中凹槽一端用于放置复位的端头8,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强磁吸铁块9,通过强磁吸铁块9可将端头8吸附到凹槽的另一端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