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9096发布日期:2019-07-03 03:3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肠造口增压式腹带。



背景技术:

肠造口是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肠造口的护理用品一般由腰带、底盘、造口袋组成,底盘套在患者腹部的造口处上面,底盘的底部紧贴患者腹部的皮肤,造成一个密封面,底盘的卡环中安装造口袋。使用时,利用底盘底部下面的黏胶(增强底盘与患者腹部的粘连性),使底盘粘连在患者的腹部;将腰带一端的挂钩套挂在底盘之上的腰带锁扣圈内,用腰带包裹患者腰部一周,再用腰带另一端的挂钩套挂在底盘之上的另一端腰带锁扣圈内,调节腰带的长短,使其适应患者腰部,从而固定住底盘。目前,使用的腰带宽度为2~3CM,且利用挂钩套挂方式,固定底盘,其稳定作用不大,肠造口的腰带本身在使用中固定也不牢,容易往上滑动。

目前对于肠造口的患者在使用肠造口护理用品时存在的问题有:1、造口周围垫片硬,弯腰等活动容易折断,造成损伤;2、材质不舒服,不透气;3、造口腰带本身稳定性差,容易往上滑动;4、腰带与底盘间不相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使用的肠造口护理用品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此改进在改进肠造口底盘的同时设计肠造口腹带,使肠造口腹带与肠造口增压式底盘相匹配,二者组合成最佳护理用品。肠造口腹带改进要达到:能稳定腹带自身,使腹带不易上下滑动;用较小的包裹面积包裹患者、使用材料透气性好、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具有良好的伸缩性。

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由基带、长弹力带、宽弹力带、增压垫圈、尼龙搭扣组成。基带为长方形软性材料包裹患者腹部,基带二个长边的边上各安置一根长弹力带,二根长弹力带之间安置四根宽弹力带,长弹力带与宽弹力带形成“梯”形状。长弹力带的伸缩性主要在长度方向,宽弹力带的伸缩性主要在宽度方向,基带为适应长弹力带的伸缩性,基带与长弹力带连接处设置有绉折线。基带中间设置一个空洞——造口洞,造口洞外周设置环形增压垫圈,增压垫圈成外圈高内圈低;基带的一端裁剪分成二个独立的部分——基带头,基带头顶端加工成半圆形,基带的另一端为整体,基带二端均安置尼龙搭扣,通过基带二端尼龙搭扣粘连基带形成环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长弹力带;2、宽弹力带;3、增压垫圈;4、造口洞;5、绉折线;6、基带头;7、尼龙搭扣;8、基带

具体实施方式

肠造口腹带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底盘的压力,将肠造口所用的底盘固定在肠造口处,并稳定底盘不随腹部运动而移位。肠造口腹带紧紧包裹着患者的腹部,并能随着腹部的伸缩而变化,故肠造口腹带与其它腹带在结构上有其独特的特点,重点强调固定肠造口所用底盘的稳定,其它部分要尽量减少包裹,透气性要好、具有较好的吸汗性与伸缩性。

肠造口增压式腹带以基带(8)为主体,基带(8)采用长方形的透气、有较好的吸汗性、有一定弹性的柔软布料,绉布是一种较好的材料。由于人体的腹部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不单是在周长上的差异,人体腹部的形态也是多变的,人体腹部不是一个有规律的柱体,是一个无规律的多变体形,在较短距离内,人体腹部的周长就可能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术后的患者,在形态上更是变化很大。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长度在设计上要有多种规格,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的需要;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宽度以底盘为基准,一般选择比底盘底部直径加上二根长弹力带(1)宽度略大一些。用肠造口增压式腹带在包裹腹部时,要能适应患者上下腹部不同的周长情况,能自由选择、调节,也就是说基带(8)上、下边的长度是能分开设定,可各自调整基带(8)上、下边的长度。在基带(8)的一端裁剪分成二个独立的部分——基带头(6),基带头(6)顶端加工成半圆形,另一端为长方形的整体,在基带(8)的二端都安置尼龙搭扣(7),或其它具有粘连作用的材料,基带(8)的二端在尼龙搭扣(7)的组合,调节、粘连基带(8)包裹患者腹部的长度。由于基带头(6)为二个独立的个体,二个基带头(6)可分别与基带(8)另一端上的尼龙搭扣(7)组合,形成二个不同周长的环圈,适应患者不同的需要。

基带(8)的二个长边的边上各设置一根长弹力带(1),在二个长边之间设置四根宽弹力带(2)。长弹力带(1)主要作用是用基带(8)包裹腹部后,能固定住肠造口的底盘(主要控制底盘的上下移动),长弹力带(1)宽度为2~3CM,变形(伸缩)主要在长度方向;宽弹力带(2)主要作用是适应腹部变化、稳定肠造口的底盘(主要控制底盘的左右移动),宽弹力带(2)宽度为4~6CM,变形(伸缩)主要在宽度方向。宽弹力带(2)二端连接在长弹力带(1)上,二者形成如“梯”架形状。在将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连接成型后,其变形(伸缩)方向主要在腹带的长度方向变化,腹带的宽度方向变化可略不计。

基带(8)选用是柔软布料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和长弹力带(1)相比还是相差较大,为更好的适应长力带(1)的伸缩性,基带(8)与长弹力带(1)连接处,基带(8)的面料加工一些绉折线(5),利用加工后绉折线(5),来补偿基带(8)面料伸缩性的不足的问题。当抓住腹带两端用力拉动时,长弹力带(1)、宽弹力带(2)均处于其主要变化的方向,腹带延伸变长;当作用力消失,依靠长弹力带(1)、宽弹力带(2)自身的弹性回缩力,使腹带恢复正常长度。当腹带紧紧包裹患者腹部时,由于腹带自身的伸缩性,腹带可随患者腹部而伸缩,上下二根长弹力带(1)固定住使腹带不能上下滑动,宽弹力带(2)紧紧固定住底盘不能左右移动。

在基带(8)的中部设置一个造口洞(4),造口洞(4)直径大小与肠造口增压式底盘相匹配,洞内可安置肠造口增压式底盘中的卡环,造口洞(4)的四周设置一个环形的增压垫圈(3)。

增压垫圈(3)作用是为了增大对肠造口增压式底盘的压强。增压垫圈(3)与肠造口增压式底盘的增压垫块一样,对选材有一定的要求,增压垫圈(3)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压迫患者可能造成患者的不适,太软不能起到增压的效果。增压垫圈(3)为具有一定斜度的中空圆环,增压垫圈(3)的外圈直径比造口洞(4)直径大2.0~3.OCM,高度0.5~0.8CM;增压垫圈(3)的内圈就是造口洞(4)边界,高度0.1CM,使增压垫圈(3)成外圈高内圈低的形状,增压垫圈(3)的平面有一定的梯度。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增压垫圈(3)采用外高内低形态是为了与肠造口增压式底盘增压垫块相匹配,肠造口增压式底盘的增压垫块采用的是内圈高外圈低的形状,当肠造口增压式腹带包裹患者时,肠造口增压式腹带的增压垫圈(3)从上压住肠造口增压式底盘增压垫块,二者合并后形成一个矩形状(如同二个全等三角形合并成一个矩形),进一步增大对底盘的压强。增压垫圈(3)的四周为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在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均处于延伸状态时,整个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收缩力都相同,当其下方存在凸体(底盘)时,凸体(底盘)将使其四周的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造成额外的拉伸作用,此段的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收缩力比其它段的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的收缩力大,随着长弹力带(1)与宽弹力带(2)的收缩力增大,对凸体(底盘)的压力必增大,底盘处的压强也增大,固定性增强,患者腹部其它部位压力并不增大,这就是肠造口增压式腹带所述的增压原理。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包裹患者腹部的面积,在满足一些条件的情况下,肠造口增压式腹带也可采用中空式的腹带。将一整块的基带(8)分成三段,二个顶端各一块,中间安置增压垫圈(3)处放一块,其余二个部分——二个宽弹力带(2)之间不再使用基带(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