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527发布日期:2019-08-16 22:1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用品领域;涉及净化技术;具体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坏境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鞋柜、橱柜、衣柜成为人们日常储存物品的同时,内部空间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柜子相对封闭狭小,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而且在梅雨季节,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严重损害人们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在使用电子除味宝。

现有电子除味宝多使用适配器供电。操作麻烦,不便于移动,受空间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包括下壳、空气吸气机、臭氧发生器、臭氧输出端、上壳、主控PCBA、锂电池、充电器接头、按钮以及空气输入端,所述上壳以卡扣的方式连接下壳,所述空气吸气机、臭氧发生器、臭氧输出端、主控PCBA、锂电池、充电器接头和空气输入端均固定设于下壳内,且所述下壳外侧设有按钮,所述空气吸气机、臭氧发生器、臭氧输出端、充电器接头、按钮、空气输入端和锂电池均与主控PCBA相连接,且臭氧输出端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空气吸气机的输出端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空气吸气机的输入端连接空气输入端。

所述上壳和下壳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所述空气吸气机、臭氧发生器、臭氧输出端、主控PCBA、充电器接头、锂电池和空气输入端均以卡扣或插接的方式与下壳固定连接。

所述按钮通过插接与按钮座连接,所述按钮座通过焊接方式与主控PCBA连接。

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电极、不锈钢內电极、空气输入管道、铝合金散热片、石英管道以及臭氧输出管道,所述不锈钢內电极设于反应管道内,所述空气输入管道一端连接反应管道一端,另一端连接空气吸气机,所述臭氧输出管道一端连接反应管道另一端,另一端连接臭氧输出端,所述反应管道外侧设有石英管道,所述石英管道外侧设有外电极,所述外电极外侧包裹有铝合金散热片,所述外电极与不锈钢內电极均连接高压锂电池。

通过安装在主控PCBA上的充电器接头给锂电池充电,充电后启动按钮,激活臭氧发生器,主控PCBA控制臭氧发生器间隙性输出脉冲电压给外电极和不锈钢內电极,反应管道内空气转换为臭氧,从而实现杀菌除味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净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产生臭氧从而实现杀菌除味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净化效果好,而且体积小,易于摆放,不受传统电源适配器的影响,因此非常的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的臭氧发生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杀菌除味器,包括下壳1、空气吸气机2、臭氧发生器3、臭氧输出端4、上壳5、主控PCBA6、锂电池7、充电器接头8、按钮9以及空气输入端10,上壳5以卡扣的方式连接下壳1,空气吸气机2、臭氧发生器3、臭氧输出端4、主控PCBA6、锂电池7、充电器接头8和空气输入端10均固定设于下壳1内,且下壳1外侧设有按钮9,空气吸气机2、臭氧发生器3、臭氧输出端4、充电器接头8、按钮9、空气输入端10和锂电池7均与主控PCBA6相连接,且臭氧输出端4连接臭氧发生器3的输出端,空气吸气机2的输出端连接臭氧发生器3的输入端,空气吸气机2的输入端连接空气输入端10。

上壳5和下壳1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空气吸气机2、臭氧发生器3、臭氧输出端4、主控PCBA6、充电器接头8、锂电池7和空气输入端10均以卡扣或插接的方式与下壳固定连接。

按钮9通过插接与按钮座连接,按钮座通过焊接方式与主控PCBA6连接。

如图2所示,臭氧发生器3包括外电极31、不锈钢內电极32、空气输入管道33、铝合金散热片34、石英管道35以及臭氧输出管道36,不锈钢內电极32设于反应管道内,空气输入管道33一端连接反应管道一端,另一端连接空气吸气机2,臭氧输出管道36一端连接反应管道另一端,另一端连接臭氧输出端4,反应管道外侧设有石英管道35,石英管道35外侧设有外电极31,外电极31外侧包裹有铝合金散热片34,外电极31与不锈钢內电极32均连接高压锂电池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主控PCBA6上的充电器接头8给锂电池7充电,充电后启动按钮9,激活臭氧发生器3,主控PCBA6控制臭氧发生器3间隙性输出脉冲电压给外电极31和不锈钢內电极32,反应管道内输入的空气转换为臭氧由臭氧输出端4输出,从而实现杀菌除味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净化效果好。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