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313发布日期:2019-06-14 23:0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人类最危险的急诊,心脏骤停是猝死的前奏,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抢救时通常采用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心肺复苏可以使患者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的血氧供应,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防止加重脑部缺氧。

目前对于因心脏骤停而必须抢救的患者,进行复苏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人工用手掌按压患者胸腔之间,但是徒手按压耗费体力大、按压时间短、而且无法保证深度和频率,直接影响复苏的成功率。专利CN201734933U公布了电动式心肺复苏机,采用电机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传动,龙门架插接于滑块之上,并在龙门架中间装有击锤,能够实现按压时间长,但是击锤与电动机之间是通过曲柄滑块连接,之间无缓冲部件,容易造成肋骨受伤。现有的心肺复苏器结构较复杂,通常使用气泵或液压泵驱动,油路或气路比较繁琐,且需要通过绑带进行固定,耽误抢救时间,使用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该复苏装置使用方便,直接通过把手将该装置按压在患者胸腔上进行心肺复苏,无需固定,大大缩短抢救时间;电动机与按压头之间通过液压传动,结构新颖,液压油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按压头对患者的肋骨造成损伤,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主体、固定在主体外壁左右两侧的把手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主体内部的腔体内;

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电机放置腔、蓄电池放置腔和液压腔,电机放置腔和蓄电池放置腔的腔壁上开有与外界贯通的散热孔,所述液压腔为n字形,液压腔左端与电机放置腔连通,液压腔右端与开设在主体底部中间位置的圆形凹槽连通,液压腔右端内壁固定有环形挡块;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放置腔内的电机、减速器、盘形凸轮、固定于蓄电池放置腔内的蓄电池、嵌设于主体顶部的电源开关、与液压腔左端腔体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底部固定连接的推杆、与液压腔右端腔体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压缩弹簧和与连接杆下端固定的按压头,所述电机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减速器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盘形凸轮,盘形凸轮轮缘与推杆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压缩弹簧上端与第二活塞固定,压缩弹簧下端与环形挡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穿过环形挡块与按压头固定连接,按压头的直径小于圆形凹槽的内径,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液压腔内充填有液压油,所述蓄电池、电源开关和电机依次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为一级齿轮减速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固定在输入轴上的小齿轮和固定在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头采用硅胶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固定有硅胶软垫,硅胶软垫中间位置开有与圆形凹槽连通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油选用L-HL液压油。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选用57ZYN019型24V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复苏装置使用方便,直接通过把手将该装置按压在患者胸腔上进行心肺复苏,无需固定,大大缩短抢救时间;电动机与按压头之间通过液压传动,结构新颖,液压油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按压头对患者的肋骨造成损伤,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体,11-电机放置腔,12-蓄电池放置腔,13-液压腔,14-散热孔,15-环形挡块,2-把手,3-电机,4-减速器,5-盘形凸轮,6-推杆,61-第一活塞,7-连接杆,71-第二活塞,72-按压头,73-压缩弹簧,8-蓄电池,81-电源开关,9-硅胶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所示,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主体1、固定在主体1外壁左右两侧的把手2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主体1内部的腔体内;

所述主体1内部开设有电机放置腔11、蓄电池放置腔12和液压腔13,电机放置腔11和蓄电池放置腔12的腔壁上开有与外界贯通的散热孔14,所述液压腔13为n字形,液压腔13左端与电机放置腔11连通,液压腔13右端与开设在主体1底部中间位置的圆形凹槽连通,液压腔13右端内壁固定有环形挡块15;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放置腔11内的电机3、减速器4、盘形凸轮5、固定于蓄电池放置腔12内的蓄电池8、嵌设于主体1顶部的电源开关81、与液压腔13左端腔体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61、与第一活塞底部61固定连接的推杆6、与液压腔13右端腔体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71、与第二活塞71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7、压缩弹簧73和与连接杆7下端固定的按压头72,所述电机3转轴与减速器4输入轴连接,减速器4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盘形凸轮5,盘形凸轮5轮缘与推杆6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73套设在连接杆7上且压缩弹簧73上端与第二活塞71固定,压缩弹簧73下端与环形挡块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下端穿过环形挡块15与按压头72固定连接,按压头72的直径小于圆形凹槽的内径,所述第一活塞61与第二活塞71之间的液压腔13内充填有液压油,所述蓄电池8、电源开关81和电机3依次通过导线连接。

其中的,所述减速器4为一级齿轮减速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固定在输入轴上的小齿轮和固定在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相互啮合。

其中的,所述按压头72采用硅胶材料制作。

其中的,所述主体1底部固定有硅胶软垫9,硅胶软垫9中间位置开有与圆形凹槽连通的圆孔。

其中的,所述液压油选用L-HL液压油。

其中的,所述电机3选用57ZYN019型24V永磁直流减速电动机。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抢救时首先将心脏骤停病人胸口衣物解开,抢救人员双手分别握住固定在主体1外壁左右两侧的把手2,将该复苏装置按压在病人胸腔上方,按压头72位于两胸之间,打开电源开关81,电机3工作,经过减速器4的减速将电机3输出的转速降至每分钟100转,与减速器4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盘形凸轮5旋转,当盘形凸轮5转至边缘最高点时,与盘形凸轮5边缘滑动连接的推杆6推动第一活塞61,第一活塞61通过液压油推动第二活塞71向下运动,连接杆7推动按压头72对病人胸部进行按压,当盘形凸轮5转至边缘最低点时,第二活塞71在压缩弹簧7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通过连接杆7提起按压头72,同时第二活塞71推动液压油进而推动第一活塞61和推杆6向下运动,盘形凸轮5每转动一次驱动按压头72向下按压一次,由于按压头72直径小于圆形凹槽直径,所以按压头72在提起时会缩进圆形凹槽内,不会出现按压头72抬起时反作用力顶起装置主体1。该复苏装置使用方便,直接通过把手2将该装置按压在患者胸腔上进行心肺复苏,无需固定,大大缩短抢救时间;电动机3与按压头72之间通过液压传动,结构新颖,液压油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按压头72对患者的肋骨造成损伤,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