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6092发布日期:2019-08-03 16:45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



背景技术:

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内镜胆管外引流的方法。ENBD因操作简单、痛苦较少、并发症少、症状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者采用一根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从而建立起胆汁的体外引流途径。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大多数鼻胆管均需要在病人体内留置一段时间,待病人症状改善后再进行取出。临床护理中发现,放置鼻胆引流管的患者因为体位的移动、不同的体质差异和引流管对患者咽部的刺激等多种因素,经常有发生引流管从患者胆管内滑脱或异位的现象产生,而目前市面上的鼻胆引流管无法观察引流管是否脱出或异位,不利于临床护理。鼻胆引流管放置后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手工标记和固定引流管,这种手工标记的方式非常麻烦,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且不具有稳定性,往往是患者已经表现出不良状况时再行X光等方法检查相关原因,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

同时,当前的鼻胆管引流术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状况,医生会采取将放置一段时间后的鼻胆引流管从十二指肠处剪断成内引流管的治疗方式;但是,十二指肠处的空间比较狭窄,医生在判断剪切引流管的位置时比较困难,如果剪切位置过短容易造成引流管滑脱至胆道内,过长又容易造成十二指肠壁粘膜组织的损伤,进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鼻胆引流管,使得医务人员能够清晰的判断患者体内鼻胆引流管的位置,然后进行准确的下一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清晰的判断患者体内鼻胆引流管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包括:

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适于与引流袋连接;

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鲁尔接头配合;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管身上设有刻度;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引流孔,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螺帽与所述鲁尔接头连接,适于使所述引流孔引出的液体通过所述引流管流入所述引流袋。

优选地,所述鲁尔接头与所述螺帽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鲁尔接头为公鲁尔接头,适于与所述引流袋上的母鲁尔接头配合。

优选地,所述鲁尔接头由聚碳酸酯或者ABS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呈圆锥状或圆台状。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引流孔为多个,且沿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的管壁上呈螺旋状分布。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通过挤出成型制成。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由聚乙烯改性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还包括矫直管,所述矫直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径,适于套设于所述引流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矫直管为聚乙烯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的管身上设有刻度,在医生需要进行剪切引流管治疗时,可以该刻度作为标记,只需确定剪切的刻度即可,在内镜下可实现直视刻度值进行准确剪切;同时,刻度的设置也解决了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对所述引流管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准确监控的问题,操作人员将所述引流管放置入人体后,仅需直接记录管身上露出人体处的标记刻度值,后续护理过程中也仅需对该刻度值进行监控即可,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可简单操作和识别引流管的位置状况;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呈圆锥状或圆台状。在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设为尖端锥度的结构,便于所述引流管顺利地进入人体胆道位置;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引流孔为多个,且沿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的管壁上呈螺旋状分布,这样的结构便于胆汁的顺畅引流;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还包括矫直管,所述矫直管可将所述引流管矫直,以便所述引流管放入人体指定部位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的矫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鲁尔接头;2-螺帽;3-引流管;31-引流孔;32-刻度;4-矫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如图1-3所示,包括:鲁尔接头1、螺帽2、引流管3。

所述鲁尔接头1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适于与引流袋(图中未示出)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鲁尔接头为公鲁尔接头,适于与所述引流袋上的母鲁尔接头配合。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言,所述鲁尔接头1的材质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设计方式,所述鲁尔接头1由聚碳酸酯制成。作为本实施例可替换的实现方式,所述鲁尔接头1还可采用ABS塑料制成。其中,ABS塑料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所述螺帽2与所述鲁尔接头1配合;为保障所述鲁尔接头1与所述螺帽2的内外螺纹紧密配合、防止两者相互滑落,所述鲁尔接头1与所述螺帽2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引流管3的管身上设有刻度32;所述引流管3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引流管3上的刻度32可以在整个管身上均设置,也可在所述引流管3的第一端、第二端两端设置一定长度的刻度32;所述刻度32通过印刷设置在所述引流管3的管身上。

所述第一端设有引流孔31,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螺帽2与所述鲁尔接头1连接,适于使所述引流孔31引出的液体通过所述引流管3流入所述引流袋。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3由聚乙烯改性塑料通过挤出成型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改性塑料为聚乙烯加显影剂得到的改性塑料,该材料制成的所述引流管3具有不透X射线的特性,在X射线下能够对所述引流管3进行定位。

为便于所述引流管3顺利地进入人体胆道位置,所述引流管3的第一端呈圆锥状。作为本实施例可替换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3的第一端还可以呈圆台状。

为便于对胆汁更顺畅地进行引流,所述引流管3的引流孔31为多个,且沿所述引流管3的第一端的管壁上呈螺旋状分布。螺旋状是指沿所述引流管3的周向上,所述引流孔31等距设置,相邻所述引流孔31之间的连线呈螺旋曲线。

为便于对所述引流管3进行矫直,如图4所示,所述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还包括矫直管4,所述矫直管4的管径大于所述引流管3的管径,适于套设于所述引流管3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矫直管4为聚乙烯塑料管。

本实施例所述的带刻度的鼻胆引流管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人员先将所述矫直管4穿入所述引流管3中,并定型所述矫直管4在所述引流管3上的位置,将所述引流管3矫直;

将矫直后的所述引流管3的第一端通过导丝引导进入人体,到达指定位置,再将导丝撤出,完成所述引流管3的释放;

将所述鲁尔接头1与所述螺帽2拧紧,使处于人体外的所述引流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鲁尔接头1连接,再将所述引流袋与所述鲁尔接头1连接;

将所述引流管3在人体外固定好后,记录所述引流管3露出鼻孔处的刻度,便于对引流管在人体内的位置进行后期的监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