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6119发布日期:2019-10-09 01:3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受转载电梯尺寸限制的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



背景技术:

现有担架车,其担架体框架均为矩形或矩形圆角结构,框架为不可变化的整体结构,框架内设置人体板。现有担架车担架的人体板多分为上体板和下体板,上体板可平置,也可转动成一定的倾斜角度,甚至可以折叠到下体板上。目前,这种担架车在医院院内和救护车上被广泛使用。

现有担架车,其担架体框架的长度要在2 米或2米以上,以适应病人躺卧。但是,担架车的使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很多电梯的空间比较小,担架车就不能在展开状态下使用,病人就不能在担架车上上下电梯。在病人救护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过道拐弯处的拐角角度大,转弯空间较小的情况,此时,担架车也会无法通过。在这些情况下,现有的担架车往往无法使用。

国内专利号为20102054599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担架车,包括担架体,所述担架体由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人体板构成;所述人体板分为上体板和下体板,上体板的后端与框架铰接,可转动一定角度;所述框架分为主架和前端架,前端架的两个边框与主架对应边框分别用锁止机构连接。前端架可以向下转动与主架成90°角度或转动成与主架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担架体框架前部可以折叠,因此可以适应较小空间的使用环境,尤其是可以在空间较小的电梯中使用。该方案能实现在空间较小的客用电梯内使用的目的,但是锁止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便,尤其是车上有患者时,手动操作比较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折叠式框架车身变形方便,不受转载电梯型号限制;采用气撑杆调节车身变形,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轻量化车身,框架梁式结构,车身轻便强度高;两级万向轮配置,车身移动灵活,对空间结构适应能力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包括床板、床垫、前轮和后轮,床板上设有床垫,床板下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设于前立杆下端的前叉上,所述后轮设后立杆下端,所述前立杆和后立杆之间通过最少一根长连杆相连接,车体左右两侧的前立杆之间和后立杆之间分别通过最少一根横连杆相连接组成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板分为前后两节铰接的前床板和后床板,所述前床板下设有前轮,前立杆上端与前床板底部相连接,所述后床板下设有尾轮,所述尾轮设于尾立杆的下端,所述尾立杆的上端与尾杆梁铰接,尾杆梁连接于后床板底部,所述尾杆梁与连接左右后立杆的横连杆之间设有气撑杆,所述尾立杆的中段与连接左右后立杆的横连杆之间还设有双铰连杆;

所述后立杆的上端为盲端,当后床板放平时,后立杆上端撑在后床板的底部;

所述后立杆与前立杆之间设有中立杆,所述中立杆的上端与前床板底部相连接,所述中立杆与后立杆之间通过最少一根短连杆相连接。

所述长连杆中的最少一根的前端为叉形。

所述前床板两侧设有能绕床板侧边翻转的护栏,所述护栏具有向上垂直和向下垂直两个固定位。

所述后床板的尾端固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为一体式或分体式扶手。

所述后轮为带刹车或不带刹车的万向脚轮。

所述尾轮为带刹车或不带刹车的万向脚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折叠式框架两节车身,变形方便,不受转载电梯型号限制,普通客用电梯也能使用;2)采用气撑杆调节车身变形,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3)轻量化车身,框架梁式结构,车身轻便强度高;4)采用前后两级万向轮配置,车身移动非常灵活,对空间结构适应能力更强,尤其是过道拐弯处的拐角角度大,转弯空间较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平展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左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床板,2-后床板,3-气撑杆,4-前轮,5-后轮,6-尾轮,7-床垫,8-前叉,9-叉形件,10-护栏,11-扶手,12-气撑控件,13-复位弹簧,20-前立杆,21-后立杆,22-中立杆,23-尾立杆,24-长连杆,25-横连杆,26-短连杆,27-尾杆梁,28-双铰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客运电梯专用担架车实施例正常平展状态结构示意图,包括前后两节铰接的前床板1和后床板2,前轮4、后轮5和尾轮6,前床板1和后床板2上分别设有床垫7,前床板1下设有前轮4,前轮4设于前立杆20下端的前叉8上,前立杆20上端与前床板1底部相连接。前轮4对前床板的重量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一般前床板1用于坐,后床板2用于靠,后床板2的长度一般小于前床板1。

后轮5设后立杆21下端,后立杆21的上端为盲端,当后床板2放平时,后立杆21上端撑在后床板2的底部,后立杆21与前立杆20之间设有中立杆22,中立杆22的上端与前床板1底部相连接。后轮5为带刹车的万向脚轮。后轮5对前床板1和后床板2的重量起辅助支撑作用,同时还能调节车体行进的方向。

车体一侧的前立杆20和后立杆21之间通过一根长连杆24相连接,中立杆22与后立杆21之间通过两根短连杆26相连接,车体左右两侧的前立杆20之间和后立杆21之间分别通过两根横连杆25相连接组成框架结构。此框架结构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的优点,相比于同类产品,用料更少,结构更简单。

尾轮6设于尾立杆23的下端,尾立杆23的上端与尾杆梁27铰接,尾杆梁27连接于后床板2底部,尾杆梁27与连接左右后立杆21的横连杆25’之间设有气撑杆3,尾立杆中段与横连杆25’之间还设有双铰连杆28。尾轮6为不带刹车的万向脚轮。尾轮6的作用是对后床板的重量起到辅助支撑作用,由于需要折叠起来,要求其重量小,数量少。实施例中,尾轮6只设一只,而且尺寸比后轮和前轮都要小。

当气撑杆3的活塞伸出时,尾杆梁27和横连杆25’之间的距离增大,后床板相对前床板向上翻折,双铰连杆28将尾立杆23向下拉,使其相对尾杆梁27倾倒,贴合于后床板底部,以减少床体折叠时的空间。尾杆梁27上还设有气撑控件12,气撑控件的作用是控制后床板保持相对前床板折叠的任意角度。

实施例中,长连杆24的前端为叉形件9。为了降低车体高度,前立杆一般比较短,叉形件9使长连杆24的前端与前叉匹配连接成为可能,还能提高框架整体强度。

为了使用方便,前床板1两侧还设有能绕床板侧边翻转的护栏10,护栏具有向上垂直和向下垂直两个固定位,可以由螺栓或弹簧固定,实施例中,护栏上设有弹簧13,其作用是使护栏在两个固定位时提供压紧力,避免摆动。

后床板2的尾端还固设有扶手11,方便推行车体行进,实施例中,扶手11为分体式扶手,此结构节省材料,同时造型美观别致。如果采用一体式扶手,则有利于提高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