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8165发布日期:2020-02-07 22:5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颈、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种形式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机构。

[

背景技术:
]

长期固定的坐姿或长期的劳作分别会对使颈、腰椎间盘纤维环疲劳破裂,促使脊椎核向破裂口突出,致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而引发手臂神经、坐骨神经疼痛,俗称颈椎突出、腰椎间盘突出。

目前,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多采用牵引法和正骨推拿法,目前用于治疗颈椎突出的产品有牵引架及颈托,腰椎突出的产品主要有腰椎牵引床和腰椎牵引按摩床两种。腰椎牵引床一般需将患者身体上下部分分别固定于床板上,患者平躺于床上,施用外力进行牵拉,其外力多由手动、电机、油压、气压等,但牵引架、牵引床的力只有一种直拉力,而缺少颈、腰椎相关神经以作一右摆动的扭曲力,因此其受压的脊椎核回复到正常位置的概率有限,解除神经根受压疼痛有效率不高,而正骨推拿法需要施术者有长期丰富的经验,且复位疗效率也难以保证。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套简易人力牵引、螺杆牵引、配重牵引、电动葫芦牵引等四种型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本器械主要通过患者座椅和手臂固定板分别固定患者下半身和胸背部和手臂,并在操作台上进行升降牵引和胸腰椎扭转,实现腰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四型技术方案:

颈、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机构,包括有治疗座1和手臂固定板2,所述治疗座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患者座椅4、升降支腰丁字杆10以及设有两条大腿粘扣固定带的操作台5,所述手臂固定板2包括背部定位竖板6和手臂固定横板7,所述手臂固定横板7上设有手臂固定粘扣带8。

所述操作台5为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台5与底座3之间设有高度调节器械9。

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传动螺母502,所述传动螺母502内设有可转动的传动螺杆503,所述传动螺杆503下端活动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所述传动螺杆503上设有用于驱动传动螺杆503转动以调节吊钩504高度的摇把506。

所述摇把506设置于传动螺杆503的底部。

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滑轮507,所述滑轮507上设有牵引缆线508,所述牵引缆线508一端连接有配重块509,所述牵引缆线508另一端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

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微型电动葫芦510,所述微型电动葫芦510上设有电动开关511,所述微型电动葫芦510连接有牵引缆线508,所述牵引缆线508另一端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

所述底座3为不固定于底面可随意移动或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

所述手臂固定板2为t型板,竖向板为背部定位竖板6,横向板为手臂固定横板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分四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ⅰ型器械(见图1)分别通过患者座椅固定患者大腿部且通过胸背围带及手臂固定板固定患者上半身的胸背部和手臂,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臂插入患者的腋下勾着患者的双肩进行胸腰椎向上拔拉及手臂固定板2左右摆动带动胸腰椎及脊髓核的扭转,实现腰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治疗,解决传统牵引床及传统正骨推拿复位率低、时长的缺点,该器械操作简单便利快捷,适合任何场地使用,且占用空间小、可随意移动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ⅱ型器械(见图2),所述座椅1固定在水泥地上,按照新型ⅰ型器械固定患者身体的操作方法,通过梯形螺母和梯形螺杆之间的转动,调节梯形螺杆的高度实现对胸腰椎的升降牵引、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扭转胸腰椎及脊髓核,实现腰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治疗,该器械操作简易,省除人力。

3、本实用新型ⅲ型器械,所述座椅1固定在水泥地上,按照新型ⅰ型器械中固定患者身体的方法,通过滑轮和调节配重块的重量实现对胸腰椎的升降牵引,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扭转胸腰椎及脊髓核,实现腰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治疗,该器械操作简易,省除人力。

4、本实用ⅳ型器械,所述座椅1固定在水泥地上,按照新型ⅰ型器械固定患者身体的方法,通过电动葫芦收卷牵引缆线的长度实现对胸腰椎的升降牵引,再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扭转胸腰椎及脊髓核,实现腰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治疗,该器械操作简易,省除人力。

5、一套四型器械,对各个层次的机构及个人有多种选择的余地。

6、一套四型器械均可通过座椅固定患者大腿后,不需他人配合单独一人采用双手配合拔拉颈椎手法,对颈椎突出同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ⅰ型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ⅱ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ⅲ型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ⅳ型实施例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新ⅰ型治疗腰颈椎间盘突出的器械,包括有治疗座1和手臂固定板2,所述治疗座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患者座椅4与其相连的升降支腰杆和操作台3,所述手臂固定板2包括有胸腰定位竖板6和手臂固定横板7,所述手臂固定横板7上设有手臂固定器械8。

图1中,所述患者座椅4上设有固定患者大腿粘扣带两条,将患者固定于患者座椅4上;所述底座3摊平于地面上,所述手臂固定板2为t型板,竖向板为定位竖板6,横向板为手臂固定横板7,更好地固定胸背部和手臂;所述手臂固定器械8包括有软性邦搏粘扣带,将手臂固定器械稳8固地固定于手臂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台3为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台5与底座3之间设有高度调节器械9,其中高度调节器械9为可伸缩竹节器。

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坐于患者座椅4上并通过固定粘扣带将患者固定于患者座椅4上,根据患者的第3腰椎的高低调节升降支腰杆10的高低,并通过手臂固定板2实现患者胸背椎的固定和手臂的伸展固定,操作者站立于操作平台5上,从背后转动拉伸患者上半身及左右转摆手臂固定板2带动腰椎脊髓核以达到脊髓核的复位。

其中,底座3可移动到不同场地,该操作平台5可根据操作者身高通过可伸缩竹节9进行升降调节,同时高度调节器械9也可作为ⅱ、ⅲ、ⅳ型器械升降调节高度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传动螺母502,所述传动螺母502内设有可转动的传动螺杆503,所述传动螺杆503上活动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所述传动螺杆503上设有用于转动传动螺杆503调节吊钩504高度的摇把506。

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坐于患者座椅1上并用大腿粘扣固定带,将患者固定于座椅4上,并根据患者第三腰椎(平腰带)的高低调节升降支腰杆10的高低,再伸展两手后用胸背牵引围带505固定患者胸背部,牵引围带505两边的牵引带挂在吊钩504上,同时通过手臂固定板2实现患者腰椎的固定和手臂的伸展固定,逆时针转动摇把506向上收缩传动螺杆503从而调节吊钩504的高度,带动牵引围带505的胸背部围带向上牵引,实现胸腰部脊椎的向上牵引,随后向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2若干次,摆动幅度约45度,当牵引摆扭动操作完成后,顺时针转动摇把506,使传动螺杆503下放吊钩504从而逐步放下牵引围带505的胸背围带,随后解除手臂固定板2、挂钩带、胸背围带以及患者固定器械,完成一个治疗疗程。

其中,所述摇把506设置于传动螺杆503的底部,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设定摇把506高低的位置,便于操作。

实施例三:

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滑轮507,所述滑轮507上设有牵引缆线508,所述牵引缆线508一端连接有配重块509,所述牵引缆线508另一端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

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坐于座椅4上并通过粘扣带固定患者大腿。根据患者第三腰椎(平腰带)的高低调节升降支腰杆10的高低,伸展两手臂后用胸背牵引围带505固定患者胸背部,牵引围带505两边的牵引带挂在吊钩504上,同时通过手臂固定板2实现患者胸背的固定和手臂的伸展固定,通过调整配重块509的重量,配重块509拉动牵引缆线508在滑轮507上滑动,吊钩504随之向上牵引,此时牵引围带505向上牵引拉动胸腰部脊椎,随后向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2若干次,摆动幅度约45度,当牵引摆动操作完成后,取下配重块509,下放吊钩504从而逐步放下牵引围带505的胸背围带,随后解除手臂固定板2、挂钩带、胸背围带以及患者固定器械,完成一个治疗疗程。

实施例四:

所述操作台5包括有龙门架501,所述龙门架501横梁上设有电动葫芦510,所述电动葫芦510上设有电动开关511,所述电动葫芦510连接有牵引缆线508,所述牵引缆线508另一端连接有吊钩504,所述吊钩504连接有牵引围带505。

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坐于座椅4上并通过粘扣带固定患者大腿,将患者固定于患者座椅4上后,根据患者第三腰椎(平腰带)的高低调节升降支腰杆10的高低,患者伸展两手臂后用胸背牵引围带505固定患者胸背部,牵引围带505两边的牵引带挂在吊钩504上,同时通过手臂固定板2实现患者胸背的固定和手臂的伸展固定,操作电动开关511控制电动葫芦510收卷牵引缆线508,使吊钩504随之向上拉动,此时牵引围带505向上牵引拉动胸腰部脊椎,随后向左右摆动手臂固定板2若干次,摆动幅度约45度,当牵引摆动操作完成后,操作电动开关511控制电动葫芦510放卷牵引缆线508,下放吊钩504从而逐步放下牵引围带505的胸背围带,随后解除手臂固定板2、挂钩带、胸背围带以及患者固定器械,完成一个治疗疗程。

其中,电动葫芦其功力虽设有保险系数,但向上牵引时,其开关只可取断续点动方式,不可采用长按的方式,避免产生意外。

治疗颈椎突出:

所述操作平台5均为固定座椅,大腿固定粘扣带。

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端坐在座椅上,正面对着操作者,并且通过座椅上的大腿粘扣带固定患者大腿从而将患者固定于座椅上,操作者一只手托着患者的脑后,另一只手托着患者的下巴,随后操作者朝自己的胸前拔拉患者的颈椎,并作颈椎左右扭转,持续大约一、二分钟结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