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044发布日期:2019-08-07 01:4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该技术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负压封闭引流是指用VSD辅料海绵,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该技术的特点在于,封闭引流形成的高负压环境使被引流区与外界隔绝,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同时,高负压封闭可以持续引流创面的渗液、脓液和坏死组织等,使被引流区内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有效促进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的操作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步骤:

1、将VSD辅料海绵贴合于创面,进行充分覆盖,确保引流充分;

2、将用于密封的生物半透膜黏贴包裹于海绵之外,使引流区与外界隔绝,确定密闭完整后,接入负压引流装置;

3、开始引流,使创面形成负压环境。该项技术中所使用的VSD辅料海绵是必不可少的,其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抗张力强,内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的直径0.2~1.0mm的空隙,有极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作用于VSD辅料海绵形成负压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医疗目的。

在临床手外伤中,特别是指尖损伤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时,需要用VSD辅料海绵包裹整个手指,然而目前的产品VSD辅料海绵通常为整块规则矩形,使用时需要将其修剪至能包裹手指的合适尺寸。另外,因辅料海绵和生物半透薄膜的分离,在塑型过程中,需要两人协助,才能在固定海绵辅料的同时,将密封薄膜覆盖。因此,当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体操作过程中,使用不便且耗费人力,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负压引流器在使用时连接病员身上的引流管,用于将病员体内的液体(如积水等)吸至引流器中。现有常见的负压引流器都是预先设置好引流器中的负压,将该引流器连通病员身上的引流管后,由于引流器内是负压状态,可直接将病员体内的液体吸至瓶内。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预设的负压常常不符合实际需求,负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病员造成影响。

中国专利申请:CN203874181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组件;创面敷料;以及创面封闭薄膜,其中,所述负压引流组件包含移动式负压源,至少一根引流管,以及控制所述引流管通断的管夹,所述创面敷料与手部的外形相对应,具有与所述创面直接接触的柔性吸收层,和裹设在所述柔性吸收层外围的硬质层,以及与所述引流管相连接且伸入所述柔性吸收层的引流管接口。

中国专利申请:CN206414542U公开了一种手部VSD负压引流器械,包括手形敷料层,手形辅料层内设置引流管与冲洗管,创面封闭薄膜,其中在引流管的敷料层部分设置均匀开口,引流管末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引流管与冲洗管手指末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上,冲洗管末端设置封堵帽,引流管末端设置闭管夹,所述手形敷料层可裁剪。另外可设置两层相对的手形敷料层,当同时使用两层结构时,利用三通管将两个负压引流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但是上述两个专利均没有涉及到VSD辅料海绵的抗菌性问题,且使用时,均需要另外的医护人员来协助按压VSD辅料海绵,从而进行引流。在手外伤临床实践中,单体手指受伤的情况非常普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单个手指进行形状改进,此种情况不需要对整只手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措施,只需对受伤的手指进行创面处理后的负压封闭引流即可,目前关于本实用新型将VSD辅料海绵、粘贴层和生物半透膜三者合为一体,且可根据所需负压大小进行提供相应的负压的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包括负压封闭护创装置和吸液装置,所述负压封闭护创装置包括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引流管(3)、抗菌层(15)和粘贴层(16);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挂环(4)、连接头(5)、吸液管(6)、吸液管夹(7)、连接孔一(8)、连接座一(9)、吸液瓶(10)、连接座二(11)、单向进气阀(12)、单向出气阀(13)和手捏球(14),VSD辅料海绵(1)呈凹槽型结构,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抗菌层(15)→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VSD 辅料海绵(1)内部与引流管(3)一端连接,引流管(3)另一端通过连接头(5)与吸液管 (6)一端连接,吸液管(6)另一端与连接孔一(8)连接,连接孔一(8)下端与连接座一 (9)连接,连接座一(9)位于吸液瓶(10)顶部右端,吸液瓶(10)顶部左端有连接座二 (11),连接座二(11)通过单向进气阀(12)与手捏球(14)连接,手捏球(14)底部左端有单向出气阀(13),单向出气阀(13)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单向进气阀(12)位于手捏球(14)底部右端;吸液管夹(7)位于吸液管(6)中线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VSD辅料海绵(1)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乌贼多糖3%、羧甲基壳聚糖4%、聚乙烯醇10%、水性聚氨酯12%、海藻酸钠 0.3%、泊洛沙姆0.5%、透明质酸钠5%、甲醛2%、甘油1%、十二烷基硫酸钠0.2%,余量去离子水;所述VSD辅料海绵(1)为柔性材料,所述VSD辅料海绵(1)设置有适用于不同手大小的型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半透膜(2)外表面附有一层硬质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引流管(3)是采用具有抗菌性、柔软性的材质制备而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挂环(4)上附有将吸液瓶(10)挂于患者衣服上的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捏球(14)是橡胶材质的手捏球(14),手捏球(14)呈椭圆形,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抗菌层(10)的形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制备得到的VSD辅料海绵(1)浸泡在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中,使得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扩散入高分子材料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的制作方法为:混合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固体粉末与聚氨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上述起抗菌作用的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也可以替换为利福平或洗必泰。上述抗菌物质为无机分子,尺寸较小,可进入VSD辅料海绵(1)的间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菌层(15)的厚度为25-35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贴层(16)位于VSD辅料海绵(1)的凹槽壁处,粘贴层(16)的厚度为1-3mm,粘贴层(16)内层附有薄膜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VSD辅料海绵按照手指的形状制成凹槽型,可省去对辅料海绵进行裁剪的工序,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使手指有足够的空间放入凹槽中,放置时手指不会碰到凹槽壁,不会引发病人疼痛和避免发生二次伤及创面;而且,VSD辅料海绵内侧壁附有粘贴层,粘贴层可起到初步固定的作用,不需要另外的医护人员协助按压辅料海绵,可释放人力资源;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海绵和生物半透膜一体化,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将便于临床中更方便地实现对手指外伤特殊部位的负压吸引效果,增加临床操作便捷性的同时,提高VSD吸引质量,保持良好的密封负压环境,减少病人痛苦。

2、本实用新型VSD辅料海绵包括成分: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海藻酸钠、泊洛沙姆、透明质酸钠、甲醛、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余量去离子水,其中生物相容性的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海藻酸钠复合,能够克服各自的缺点,同时结合聚乙烯醇与水性聚氨酯的共性,将两者的优异性能结合在一起,同时与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可增加止血效果、抗菌性,且结合吸水性、保水性高的海藻酸钠,最终获得了一种综合性能良好,可用于负压护创引流的医用海绵。

3、本实用新型VSD辅料海绵凹槽内层附有抗菌层,可起到杀菌、避免感染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液装置可根据患者所需的负压大小进行调节,可解决现存技术中预设负压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整体上不但简化了操作流程,而且使操作更加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VSD辅料海绵与生物半透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液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指护创材料中VSD辅料海绵与抗菌层、粘贴层连接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VSD辅料海绵 2.生物半透膜 3.引流管

4.挂环 5.连接头 6.吸液管

7.吸液管夹 8.连接孔一 9.连接座一

10.吸液瓶 11.连接座二 12.单向进气阀

13.单向出气阀 14.手捏球 15.抗菌层

16.粘贴层

实施例1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一)

请参照图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VSD辅料海绵与生物半透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包括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引流管 3,VSD辅料海绵1呈凹槽型结构,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 (见图3)→抗菌层15(见图3)→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VSD辅料海绵1内部与引流管3一端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VSD辅料海绵1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乌贼多糖3%、羧甲基壳聚糖4%、聚乙烯醇10%、水性聚氨酯12%、海藻酸钠0.3%、泊洛沙姆0.5%、透明质酸钠5%、甲醛2%、甘油1%、十二烷基硫酸钠 0.2%,余量去离子水;所述VSD辅料海绵1为柔性材料,所述VSD辅料海绵1设置有适用于不同手大小的型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半透膜2外表面附有一层硬质塑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引流管3是采用具有抗菌性、柔软性的材质制备而得。

请参照图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指护创材料中VSD辅料海绵与抗菌层、粘贴层连接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抗菌层15→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菌层15的厚度为25- 35μ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贴层16位于VSD辅料海绵1的凹槽壁处,粘贴层16的厚度为1-3mm,粘贴层16内层附有薄膜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前,按照病人手指尺寸的大小,选择相应大小型号的 VSD辅料海绵1,使用时,将VSD辅料海绵1按照手指的形状进行放置,同时,将粘贴层 16内层的薄膜塑料层撕下,使VSD辅料海绵1的两边凹槽壁粘合在一起,此时手指受伤处被VSD辅料海绵1包裹住,医护人员不必借助他人固定海绵,且凹槽固定好后也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之后将生物半透膜2外层的塑料层揭下,便可将VSD辅料海绵1包裹,最后使用引流管3进行创面愈合治疗。

实施例2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二)

请参照图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VSD辅料海绵与生物半透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包括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引流管 3,VSD辅料海绵1呈凹槽型结构,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 (见图3)→抗菌层15(见图3)→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VSD辅料海绵1内部与引流管3一端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VSD辅料海绵1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乌贼多糖3%、羧甲基壳聚糖4%、聚乙烯醇10%、水性聚氨酯12%、海藻酸钠0.3%、泊洛沙姆0.5%、透明质酸钠5%、甲醛2%、甘油1%、十二烷基硫酸钠 0.2%,余量去离子水;所述VSD辅料海绵1为柔性材料,所述VSD辅料海绵1设置有适用于不同手大小的型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半透膜2外表面附有一层硬质塑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引流管3是采用具有抗菌性、柔软性的材质制备而得。

请参照图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液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包括吸液装置,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挂环4、连接头5、吸液管6、吸液管夹7、连接孔一8、连接座一9、吸液瓶10、连接座二11、单向进气阀12、单向出气阀13和手捏球14,连接头5与吸液管6一端连接,吸液管6另一端与连接孔一8连接,连接孔一8下端与连接座一9连接,连接座一9位于连接吸液瓶10顶部右端,吸液瓶10顶部左端有连接座二11,连接座二11通过单向进气阀12与手捏球14连接,手捏球14底部左端有单向出气阀13,单向出气阀13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单向进气阀 12位于手捏球14底部右端;吸液管夹7位于吸液管6中线处。

请参照图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指护创材料中VSD辅料海绵与抗菌层、粘贴层连接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抗菌层15→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菌层15的厚度为25- 35μ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贴层16位于VSD辅料海绵1的凹槽壁处,粘贴层16的厚度为1-3mm,粘贴层16内层附有薄膜塑料层。

请参照图4,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包括负压封闭护创装置,吸液装置,所述负压封闭护创装置包括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2、引流管3、抗菌层15(见图3)和粘贴层 16(见图3);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挂环4、连接头5、吸液管6、吸液管夹7、连接孔一8、连接座一9、吸液瓶10、连接座二11、单向进气阀12、单向出气阀13和手捏球14,VSD辅料海绵1是呈凹槽型结构,所述护创材料从内到外的连接结构依次为:粘贴层16→抗菌层 15→VSD辅料海绵1→生物半透膜2,VSD辅料海绵1内部连接引流管3一端,引流管3另一端通过连接头5与吸液管6一端连接,吸液管6另一端与连接孔一8连接,连接孔一8下端与连接座一9连接,连接座一9位于吸液瓶10顶部右端,吸液瓶10顶部左端有连接座二 11,连接座二11通过单向进气阀12与手捏球14连接,手捏球14底部左端有单向出气阀 13,单向出气阀13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单向进气阀12位于手捏球14底部右端;吸液管夹 7位于吸液管6中线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VSD辅料海绵1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乌贼多糖3%、羧甲基壳聚糖4%、聚乙烯醇10%、水性聚氨酯 12%、海藻酸钠0.3%、泊洛沙姆0.5%、透明质酸钠5%、甲醛2%、甘油1%、十二烷基硫酸钠0.2%,余量去离子水;所述VSD辅料海绵1为柔性材料,所述VSD辅料海绵1设置有适用于不同手大小的型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生物半透膜2外表面附有一层硬质塑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引流管3是采用具有抗菌性、柔软性的材质制备而得。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挂环4上附有将吸液瓶10挂于患者衣服上的挂钩。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捏球14是橡胶材质的手捏球14,手捏球14呈椭圆形,便于医护人员使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抗菌层10的形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制备得到的VSD辅料海绵1浸泡在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中,使得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扩散入高分子材料的间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的制作方法为:混合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固体粉末与聚氨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上述起抗菌作用的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也可以替换为利福平或洗必泰。上述抗菌物质为无机分子,尺寸较小,可进入VSD辅料海绵1的间隙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菌层15的厚度为25-35μ 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贴层16位于VSD辅料海绵1的凹槽壁处,粘贴层16的厚度为1-3mm,粘贴层16内层附有薄膜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前,按照病人手指尺寸的大小,选择相应大小型号的 VSD辅料海绵1,使用时,将VSD辅料海绵1按照手指的形状进行放置,同时,将粘贴层 16内层的薄膜塑料层撕下,使VSD辅料海绵1的两边凹槽壁粘合在一起,此时手指被VSD 辅料海绵1包裹住,医护人员不必借助他人固定海绵,且凹槽固定好后也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然后将生物半透膜2外层的塑料层揭下,便可将VSD辅料海绵1包裹,吸液装置为塑料密封包装,使用前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拆开塑料包装后,将引流管3通过连接头5与吸液管6紧密连接,初始时,吸液装置的吸液瓶10内为常压状态,手捏球14也为常压状态,手捏球14上的单向进气阀12和单向出气阀13为关闭状态,然后用挂钩通过挂环4将吸液装置固定于患者身上,然后打开吸液管6上的吸液管夹7,使得吸液管6的管路为开通状态,挤压手捏球14,使得单向出气阀13和单向进气阀12依次开合,将吸液瓶10内的空气排出,通过一下一下的挤压手捏球14,使得吸液瓶10内形成负压状态,负压会使得患者体内的液体通过引流管3和吸液管6流至吸液瓶10内,医护人员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挤压手捏球14的次数,提供所需负压大小,解决了现有预设负压存在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使用结束后,将废弃的吸液装置与负压封闭护创装置扔掉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液装置与负压封闭护创装置均是一次性产品。

本实用新型将VSD辅料海绵按照手指的形状制成凹槽型,可省去对辅料海绵进行裁剪的工序,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使手指有足够的空间放入凹槽中,放置时手指不会碰到凹槽壁,不会引发病人疼痛,并且避免发生二次伤及创面;而且,VSD辅料海绵内侧壁附有粘贴层,粘贴层可起到初步固定的作用,不需要另外的医护人员协助按压辅料海绵,可释放人力资源;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海绵和生物半透膜一体化,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便于临床中更方便地实现对手指外伤特殊部位的负压吸引效果,增加临床操作便捷性的同时,提高VSD吸引质量,保持良好的密封负压环境,减少病人痛苦。

本实用新型VSD辅料海绵包括成分: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海藻酸钠、泊洛沙姆、透明质酸钠、甲醛、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余量去离子水,其中生物相容性的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海藻酸钠复合,能够克服各自的缺点,同时结合聚乙烯醇与水性聚氨酯的共性,将两者的优异性能结合在一起,同时与乌贼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可增加止血效果、抗菌性,且结合吸水性、保水性高的海藻酸钠,最终获得了一种综合性能良好,可用于负压护创引流的医用海绵。

本实用新型VSD辅料海绵内层附有抗菌层,可起到杀菌、避免感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液装置可根据患者所需的负压大小进行调节,可解决现存技术中预设负压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整体上不但简化了操作流程,而且使操作更加便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