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中使用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866发布日期:2019-12-17 21:40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中使用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心脏外科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时,吻合血管的持续供血装置分流导管,是一种可供血式分流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是心脏外科领域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高龄、危重患者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b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g)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手术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目标吻合血管需用分流栓为患者的病变血管持续提供血流,以保证远端心肌的供血,为患者手术时提供安全保障。现临床中传统的分流栓是一种两通供血式分流栓。存在许多不足:无手持固定设施安装不方便;严重无血流血管病变无法提供持续血流;对于位置较深血管安装困难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针对现有临床中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管病变重、血管病变多、吻合位置困难的特点,提供一种临床中使用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流导管,该分流导管可与主动脉连接、可持续供血且较容易安装,能够实现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吻合血管时远端血管病变持续供血,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临床中使用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流导管,包括连接管、三通分流栓和主动脉连接端,连接管的一端与主动脉连接端相连,另一端与三通分流栓的其中一通相连接,三通分流栓的另外两通用于植入病变的冠状动脉,所述主动脉连接端用于连接主动脉,主动脉连接端的连接管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双翼,所述双翼与三通分流栓之间的连接管上还依次设有血流控制夹和三通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为透明橡胶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开关用于通过注射器供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分流导管可与主动脉连接,具有可持续供血、安装便捷的效果,皆在能够实现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吻合血管时远端血管病变持续供血,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安全,可适合于各种类型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三通分流栓,2-主动脉连接端,3-双翼,4-连接管,5-血流控制夹,6-三通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保护一种临床中使用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流导管,包括连接管4、三通分流栓1和主动脉连接端2,连接管4的一端与主动脉连接端2相连,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三通分流栓1的其中一通相连接,三通分流栓1的另外两通用于植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双翼3与三通分流栓1之间的连接管4上还依次设有血流控制夹5和三通开关6。

主动脉连接端2植入到主动脉后,通过两侧固定的双翼3装置以便在主动脉端严格固定,保证供血安全不出血。

连接管4起到为主动脉与冠状动脉间提供持续血流,由透明橡胶软管构成,并且长度可弯曲活动,保证术中移动位置时不影响术者的操作。

血流控制夹5可调节主动脉供血的血流大小,可夹闭血流,以方便术者术中操作时按血管病变要求进行操作。

三通分流栓1可按患者体重大小及血管粗细提供不同型号,两端两通端插入患者冠脉血管远、近端,中间三通端与主动脉端形成供血连接管路。

具体的,该分流导管安装完成后可形成主动脉与冠脉病变血管之间的供血旁路,无论病变血管有无自身血流,都可提供一种持续可调节的不间断供血,也可在三通开关6处使用注射器供血。由于三通分流栓1是三通形式,三通端可手持用力及固定便于分流导管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分流导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主动脉端用普灵线行荷包缝合,将主动脉连接端用尖刀刺破插入主动脉,将荷包线扎紧用细阻断管将双翼固定在主动脉上保证牢固;

2.将供血连接管4上的血流控制夹5夹闭,防止血流外溢并将三通分流栓端气体排除;

3.将三通分流栓端的两通植入病变冠脉血管远、近端,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血流控制夹5以调节合适流量。已完成分流导管的安装及实施操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描述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