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牙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305发布日期:2019-08-21 00:0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牙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修复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牙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牙齿作为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牙齿修复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牙齿修复一般是,采用牙冠通过粘结剂与基牙粘接在一起,从而恢复基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保证人们使用牙齿和整体形象的完美。但是现有的牙冠的内表面是光滑的表面,牙冠内表面和基牙外表面之间的粘结剂流动性会比较大,这样容易造成牙冠内表面的某些部分没有与基牙外表面粘接,牙冠内表面的某些部分粘结剂会过厚,造成了牙冠内表面和基牙外表面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和不稳固,导致牙冠容易脱落,直接降低了牙冠的粘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牙冠,解决牙冠和基牙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和不稳固导致牙冠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保证牙冠粘接稳固,提高了牙冠的粘接质量,避免牙冠粘接后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牙冠,包括牙冠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牙冠主体底部的牙冠开口,所述牙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牙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交叉。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部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牙冠主体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牙冠主体的内表面。

进一步,所述交叉形成的角度为120°或60°。

进一步,所述牙冠主体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交叉,且所述第三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交叉。

进一步,所述交叉形成交叉部,所述第三凸起部横穿所述交叉部。

进一步,所述任意两个交叉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部贯穿所述牙冠主体,且所述第二凸起部贯穿所述牙冠主体。

进一步,所述牙冠开口设有边缘部,用于与基牙的颈缘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新型牙冠,牙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牙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且第一凸起部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交叉,上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交叉呈紧凑网状,增加了牙冠主体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外加上述凸起部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了粘结剂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凸起部的布置下在牙冠主体内表面均匀分布,使得粘结剂流动性得以缓和,并且粘接面积大、粘接位置均匀,保证牙冠粘接稳固,提高牙冠的粘接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牙冠,解决牙冠和基牙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和不稳固导致牙冠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保证牙冠粘接稳固,提高了牙冠的粘接质量,避免牙冠粘接后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牙冠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牙冠内表面的凸起部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0—牙冠主体、20—牙冠开口、30-第一凸起部、40-第二凸起部、50-第三凸起部、60-交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牙冠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牙冠内表面的凸起部的分布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牙冠,用于牙齿修复,特别是用于固定义齿。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牙冠,包括牙冠主体10和设置在牙冠主体底部的牙冠开口20,牙冠主体10用于容纳基牙(未示出),牙冠主体10的内部轮廓与基牙的外部轮廓大致相同,牙冠开口20用于提供基牙进入牙冠主体10的通道,且牙冠开口20设有边缘部(未示出),用于与基牙的颈缘部配合,以初步定位牙冠主体10在基牙的位置;此外,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30,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40,第一凸起部30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凸起部40的长度方向交叉。上述第一凸起部30和第二凸起部40交叉呈紧凑网状,增加了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外加上述凸起部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了粘结剂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凸起部的布置下在牙冠主体10内表面均匀分布,使得粘结剂流动性得以缓和,并且粘接面积大、粘接位置均匀,保证牙冠粘接稳固,提高牙冠的粘接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牙冠,解决牙冠和基牙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和不稳固导致牙冠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保证牙冠粘接稳固,提高了牙冠的粘接质量,避免牙冠粘接后脱落。

进一步地,为提高粘接位置均匀性和实现牙冠主体10的加工简便,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30等间距设置在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且第二凸起部40等间距设置在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更进一步,第一凸起部30的间距与第二凸起部40的间距相同,第一凸起部30与第二凸起部40交叉形成的角度为120°或6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但不限制于,参见图2,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凸起部50,第三凸起部5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凸起部30的长度方向交叉,且第三凸起部5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凸起部40的长度方向交叉,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30与第二凸起部40交叉形成交叉部60,第三凸起部50横穿交叉部60,符合三角形定位最稳定原则,增加了牙冠于基牙的稳定性和粗糙度,第一凸起部30、第二凸起部40和第三凸起部50相交形成多个粘接空间,更是进一步缓冲粘结剂的流动性,保证了牙冠与基牙之间粘接面积的均匀性,避免牙冠粘接后脱落。

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30贯穿牙冠主体10,且第二凸起部40贯穿牙冠主体10,且第三凸起部50贯穿牙冠主体10,也就是说,第一凸起部30、第二凸起部40和第三凸起部50呈网状布满整个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保证了牙冠主体10的内表面的粗糙度和牙冠与基牙之间的粘接面积,更是进一步提高牙冠的粘接质量。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凸起部30的间距与第二凸起部40的间距相同,且第一凸起部30与第二凸起部40交叉形成的角度为120°,则任意两个交叉部60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第一凸起部30、第二凸起部40和第三凸起部50相交形成多个呈等边三角形的粘接空间,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部30、第二凸起部40和第三凸起部50的宽度和高度均为0.05-0.08mm的尺寸范围,而交叉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0.5-0.8mm的尺寸范围,这样保证粘结剂的容纳空间恰到好处,避免粘结剂过厚而浪费资源又影响粘接的效果,更是便于义齿雕刻机的加工生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