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穿刺口封闭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963发布日期:2019-08-16 22:19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PICC穿刺口封闭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ICC穿刺口封闭贴。



背景技术:

在手背部静脉、中心静脉等部位穿刺后需要在穿刺部位贴上封闭帖,避免穿刺口与外界相通后造成污染。现有的封闭帖大多是一个单一的透明贴膜,直接将贴膜从封闭膜上撕下然后粘贴在静脉穿刺口处即可。现有贴膜容易卷边,卷边之后需要重新贴新的贴膜,浪费资源,使用效果不好。现有贴膜不具有标记窗,不能对贴贴膜的时间进行标记。现有贴膜多为椭圆形,而对于手背及锁骨下等凹凸不平的位置,在粘贴时容易留有缝隙,与皮肤粘贴不紧密。现有粘贴带只是对穿刺口进行封闭,当留置针外接连接管时因为其重量较大,容易向后牵拉封闭帖引起封闭贴翘起,翘起之后起不到封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粘贴出现卷边、与非平整的皮肤粘贴紧密的PICC穿刺口封闭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PICC穿刺口封闭贴,包括外形为8字形的封闭固定贴,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设有若干根裂隙条,每根裂隙条外端延伸至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

封闭固定贴包括透明粘贴带,透明粘贴带的底面上设有粘胶层,粘胶层的下表面设有离型纸,透明粘贴带的外边沿连接有棉质胶带,透明粘贴带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

透明粘贴带的上表面设有标记窗。

透明粘贴带上连接有底部敞口的防护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撕开离型纸,然后将透明粘贴带通过粘胶层粘贴在病人的静脉穿刺处,棉质胶带粘贴在皮肤表面,此时留置针牢牢固定在透明粘贴带的下方,然后将与留置针连接的导管从某一裂隙条处向外拉出,并打开魔术贴,利用魔术贴将导管固定在透明粘贴带的外表面,接着在标记窗上标记留置针穿刺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设置若干根裂隙条,整体为8字形状,适用于手背、肩颈部等凹凸不平的部位,不会因为有凹凸不平导致粘贴时出现空隙等,影响使用效果;新技术包含透明粘贴带和棉质胶带,透明粘贴带方便观察穿刺口处的情况,棉质胶带对透明粘贴带进一步封闭,避免透明粘贴带出现卷边,影响固定留置针,需要重复更换,标记窗可以设置在透明粘贴带的左上方,符合操作规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PICC穿刺口封闭贴,包括外形为8字形的封闭固定贴,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设有若干根裂隙条1,每根裂隙条1外端延伸至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

封闭固定贴包括透明粘贴带2,透明粘贴带2的底面上设有粘胶层,粘胶层的下表面设有离型纸,透明粘贴带2的外边沿连接有棉质胶带3,透明粘贴带2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4,透明粘贴带2上连接有底部敞口的防护盖6,防护盖6用于收纳留置针头。

透明粘贴带2的上表面设有标记窗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撕开离型纸,然后将透明粘贴带2通过粘胶层粘贴在病人的静脉穿刺处,棉质胶带3粘贴在皮肤表面,此时留置针牢牢固定在透明粘贴带2的下方,然后将与留置针连接的导管从某一裂隙条1处向外拉出,并打开魔术贴4,利用魔术贴4将导管固定在透明粘贴带2的外表面,接着在标记窗5上标记留置针穿刺时间;

本实用新型在封闭固定贴的外边沿设置若干根裂隙条1,整体为8字形状,适用于手背、肩颈部等非平面部位,不会因为有凹凸不平导致粘贴时出现空隙等,影响使用效果;新技术包含透明粘贴带2和棉质胶带3,透明粘贴带2方便观察穿刺口处的情况,棉质胶带3对透明粘贴带2进一步封闭,避免透明粘贴带2出现卷边,影响固定留置针,需要重复更换,标记窗5可以设置在透明粘贴带2的左上方,符合操作规范。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