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098发布日期:2019-08-21 00:1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病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



背景技术:

转运病床是用来转移病人的病床,而有的急诊会需要将病人转到内科或者外科楼去治疗,因为急诊的设备并不全,具体的诊断治疗都是要到手术室进行的,但是在下雨天的时候,传统的转运病床无法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挡雨,只能用简单的雨布盖在病人的身上,却无法看清病人的表情了解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情况,且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推动的速度过快,会产生些许颠簸震动,而现有的转运病床不具备良好的缓震功能来减轻转运时震动对病人产生的影响,并且现有的转运病床不方便调节病人的躺姿,无法给病人最好的休息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下雨时无法为病人挡雨,转运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缓震功能,不方便调节病人躺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包括床板、第二连接杆和观察窗,所述床板的右侧设置有把手,且床板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雨板,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挡雨板,所述床板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且床板的左侧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床板的下端,且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并且活动杆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床板的左侧上端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床板的左侧内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左端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观察窗设置在第二挡雨板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雨板与第二挡雨板为嵌套连接,且第一挡雨板通过第一转轴与床板底部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挡雨板与第二挡雨板均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床板为滑动连接,且底座的宽度小于床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关于第二转轴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活动杆与第一弹簧为一体化结构,并且2个活动杆通过第二转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均匀分布有凹槽,且支撑板与支撑杆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床板为滑动连接,且固定杆左侧上端为中空结构,并且固定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撑杆构成弹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

1.设置有圆弧状结构的挡雨板,当使用者在转运过程中遇到下雨的情况时,可手持床板下端的第一挡雨板沿着第一滑槽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到床板的上端,直至第一挡雨板卡合入床板表面的卡槽内,接着根据患者的身体长度将第一挡雨板内的第二挡雨板取出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挡雨,在挡雨时可通过第二挡雨板表面的观察窗由患者的表情了解其身体状况,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设置有通过第一弹簧相连的2个活动杆,该病床在快速转移时所产生的震动效果,将会由床板下端与底座上端的2个活动杆通过弹簧之间的相互挤压而被缓冲掉,避免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受到影响,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3.设置有开设卡槽的支撑板,使用者可先抬起支撑板,接着根据患者需要倚靠的角度移动固定杆的位置,再将支撑板通过其下端的卡槽固定安放在固定杆上端的支撑杆上,即可让患者调整到最舒服的躺姿或坐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挡雨板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把手;3、第一转轴;4、第一连接杆;5、第一挡雨板;6、容置槽;7、第二挡雨板;8、第一滑槽;9、卡槽;10、第二连接杆;11、底座;12、第二转轴;13、活动杆;14、第一弹簧;15、第三转轴;16、支撑板;17、凹槽;18、第二滑槽;19、固定杆;20、第二弹簧;21、支撑杆;2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淋湿功能的转运病床,包括床板1、把手2、第一转轴3、第一连接杆4、第一挡雨板5、容置槽6、第二挡雨板7、第一滑槽8、卡槽9、第二连接杆10、底座11、第二转轴12、活动杆13、第一弹簧14、第三转轴15、支撑板16、凹槽17、第二滑槽18、固定杆19、第二弹簧20、支撑杆21和观察窗22,床板1的右侧设置有把手2,且床板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且第一连接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雨板5,第一挡雨板5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6,且容置槽6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挡雨板7,第一挡雨板5与第二挡雨板7为嵌套连接,且第一挡雨板5通过第一转轴3与床板1底部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挡雨板5与第二挡雨板7均为圆弧状结构,当使用者在病床转运过程中遇到下雨的情况时,可手持床板1下端的第一挡雨板5转动卡合入床板1表面的卡槽9内,接着根据患者的身体长度将第一挡雨板5内的第二挡雨板7取出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挡雨;

床板1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8,且床板1的左侧上表面开设有卡槽9,第二连接杆10设置在床板1的下端,且第二连接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1,底座11与床板1为滑动连接,且底座11的宽度小于床板1的宽度,通过底座11与床板1之间的活动杆13的运作,该设置可让床板1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得到缓冲,且能让与底座11相连的第一挡雨板5转动到床板1的上端进行挡雨;

底座11的上端设置有活动杆13,且活动杆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2,并且活动杆1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14,活动杆13关于第二转轴1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活动杆13与第一弹簧14为一体化结构,并且2个活动杆13通过第二转轴12构成转动结构,该病床在快速转移时所产生的震动效果,将会由床板1下端与底座11上端的2个活动杆13通过第一弹簧14相互挤压而被缓冲掉,避免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影响,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床板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第三转轴15,且第三转轴15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板16,并且支撑板16的下端开设有凹槽17,支撑板16的底面均匀分布有凹槽17,且支撑板16与支撑杆21为卡合连接,在患者需要调整坐姿时,使用者可先抬起支撑板16,接着根据需要倚靠的角度移动固定杆19的位置,再将支撑板16通过其下端的卡槽9固定安放在固定杆19上端的支撑杆21上,即可让患者调整最舒服的躺姿或坐姿;

床板1的左侧内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8,且第二滑槽18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左端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21,固定杆19与床板1为滑动连接,且固定杆19左侧上端为中空结构,并且固定杆19通过第二弹簧20与支撑杆21构成弹性连接,当使用者躺在支撑板16上休息时,通过固定杆19下端第二弹簧20的缓冲效果可给使用者舒适的感觉,让使用者的休息更加舒适,观察窗22设置在第二挡雨板7外表面。

工作原理,根据图1、图2、图5和图6,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需要进行工作的位置,接着检查整体装置的完整性,检查完成后,当该病床上的患者需要在雨天进行跨楼紧急转运时,使用者可手持床板1下端的第一挡雨板5沿着床板1右侧的第一滑槽8通过第一转轴3从床板1的下端转动到床板1的上端,直至第一挡雨板5卡合入床板1左侧表面的卡槽9内,此时第一挡雨板5会将床板1的上表面覆盖遮挡住,接着根据躺在床板1上患者的身体长度将第一挡雨板5内的第二挡雨板7取出对患者的上身进行挡雨,并且在挡雨时医护人员可由第二挡雨板7表面的观察窗22通过患者的表情了解患者的实时状况;

根据图1、图3和图4,由于病床在快速转移时会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影响,此时床板1下端与底座11上端的2个活动杆13将会通过第一弹簧14相互进行挤压来缓冲掉所产生的部分震动效果,避免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有时需要调整躺姿或者坐姿,使用者可先抬起支撑板16,接着根据患者需要倚靠的角度移动床板1右侧固定杆19在其内部的位置,再将支撑板16通过其下端的卡槽9固定安放在固定杆19上端的支撑杆21上,即可让患者调整到最舒服的躺姿或坐姿,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