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6982发布日期:2019-11-05 22: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心电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心电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stethoscope)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听诊器类型目前有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多用听诊器以及最新出现的电子听诊器。一般由听头的不同组合分成多种类型。扁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高音调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低频心音,扩张音和第三音以及第一、第二心音,甚至能听到小儿的心音。钟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低音调杂音,可以听到腹中的婴儿心跳。表式听诊头,常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电听诊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电听诊器,该心电听诊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控制处理器,设置于壳体的容置腔室内;至少两个电极,一端位于壳体的外表面,另一端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振膜拾音器,设置于壳体上,并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振膜拾音器的振膜位于壳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心电听诊器还包括支撑架;以及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极和振膜拾音器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和至少两个绝缘部件,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和至少两个绝缘部件拼接形成用于容置振膜拾音器的孔槽;其中,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分别为至少两个电极,且绝缘部件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极之间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在环绕振膜拾音器的位置处形成有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电极分别固定于至少两个通孔内;其中,至少两个电极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且至少两个电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通孔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极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振膜拾音器设置于第二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朝向彼此的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卡扣和卡槽,且支撑架在对应于卡扣和卡槽的位置处形成有固定通孔,卡扣穿过固定通孔与卡槽相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的侧面向远离壳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凸起,以作为手持架;或者第二壳体在背离第一壳体的端面形成有凸起,以作为手持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极包括两个电极或三个电极,且至少两个电极分别通过连接部件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其中,连接部件包括顶针和/或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上还安装有无线通信部件,用于将心电听诊器采集的人体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心电听诊器,主要包括壳体、控制处理器、至少两个电极和振膜拾音器。其中,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控制处理器设置于壳体的容置腔室内。至少两个电极的一端均位于壳体的外表面,且至少两个电极的另一端均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这样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处理器。而振膜拾音器可以设置于壳体上,并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振膜拾音器的振膜位于壳体的外表面。这样可以采集人体的声信号,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处理器。进而控制处理器可以对心电听诊器采集的各种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这种结构的心电听诊器,不仅可以采集人体的心音、肺音和肠音等声信号,还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这样丰富了听诊器的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人体检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听诊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心电听诊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心电听诊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心电听诊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心电听诊器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听诊器中的支撑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听诊器中的手持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见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心电听诊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心电听诊器可以包括振膜拾音器1、至少两个电极2、控制处理器3和壳体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振膜拾音器1可以设置于壳体4上。其中,振膜拾音器1的振膜可以位于壳体4的外表面。并且如图1所示,振膜拾音器1可以与控制处理器3电连接。这样,在进行人体检测时,可以将壳体4上设置有振膜拾音器1的端面朝向被检测人体。这样,在将心电听诊器与人体接触后,振膜拾音器1的振膜会随着人体器官的运动而产生共振。因此,利用振膜拾音器1便可以采集人体的心音、肺音或肠音等声信号。并可以将这些声信号传输给控制处理器3。

同时,至少两个电极2可以设置于壳体4上,且相互绝缘。如图1和图2所示,电极21和电极22的一端可以位于壳体4的外表面。且电极21和电极22的一端可以与控制处理器3电连接。并且两者互不接触。这样,在进行人体检测时,可以将壳体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2的端面朝向被检测人体。这样,在将至少两个电极2与人体接触后,形成导联,便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并可以将心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处理器3。

需要说明的是,在心电图的专业术语中,通常将记录心电图时电极在人体体表的放置位置及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称为心电图的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常会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此时,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以描记出心电图。也就是说,在将心电听诊器与人体接触后,相当于至少两个电极2放置在人体的至少两点。这样,利用至少两个电极2便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4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腔室。控制处理器3可以设置于壳体4的容置腔室内。同时,控制处理器3可以对心电听诊器采集的信号(如人体的声信号和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例如控制处理器3可以将振膜拾音器1的共振运动转换为电信号,并可以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听诊器,通过设置于振膜拾音器,可以采集人体的心音、肺音或肠音等声信号。同时,通过设置于至少两个电极,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心电听诊器,不仅可以采集人体的心音、肺音和肠音等声信号,还可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这样丰富了听诊器的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人体检测,从而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心电听诊器还可以包括支撑架5。以及壳体4可以包括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42体。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可以分别位于支撑架5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5和壳体4的结构形状、固定方式以及材质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为了保证支撑强度,支撑架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而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

可选地,如图1所示,振膜拾音器1和至少两个电极2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壳体41上。也就是说,第一壳体41背离第二壳体42的端面可以为听诊面。其中,听诊面主要是指用于检测人体的端面。即在进行人体检测时将听诊面朝向被检测人体。而第二壳体42背离第一壳体41的端面可以为非听诊面。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心电听诊器可以有一个听诊面。在使用该心电听诊器时,可以将第一壳体41朝向被检测的人体。这样可以同时采集人体的声信号和心电信号,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这里,第一壳体4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和至少两个绝缘部件。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和至少两个绝缘部件7可以相互拼接形成孔槽。该孔槽可以用于容置振膜拾音器1。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壳体41的至少两个金属部件可以分别为至少两个电极,如电极21、22。同时,绝缘部件7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极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可以保证至少两个电极相互绝缘。也就是说,可以将至少两个电极2复用为第一壳体41的一部分。此时的第一壳体41可以由至少两个电极2和绝缘部件7拼接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声波的传送,在重金属中几乎没有衰减,而在较轻的金属或塑料中容易出现衰减。也就是说,心电听诊器的材质在音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里,至少两个电极2可以采用不锈钢(如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甚至是钛等重金属。这样在保证采集音效的同时,可以使电极更加耐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而且将至少两个电极2作为第一壳体41。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心电听诊器的整体重量,从而有助于改善心电听诊器的拾音效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还可以提升心电听诊器的整体美观性。此外,绝缘部件7所采用的绝缘材料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如可以是塑料、橡胶、硅胶等。

可选地,第一壳体的结构还可以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壳体42。即第一壳体还可以为整体结构,例如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而制造的壳体。此时,第一壳体在环绕振膜拾音器的位置处可以形成有至少两个通孔。即可以在第一壳体的端面上、振膜拾音器的四周位置加工出至少两个通孔。这样,可以将至少两个电极分别固定于至少两个通孔内。

此时,为了保证至少两个电极可以与人体接触,实现检测功能,至少两个电极的一端可以均位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在将电极放入通孔中后,电极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也可以高于(凸出)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并且至少两个电极的另一端可以分别通过其所在的通孔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和通孔的尺寸、形状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此外,为了保证至少两个电极之间相互绝缘,第一壳体可以采用绝缘材料。或者第一壳体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同时在第一壳体与各电极之间设置绝缘材料。例如可以在各通孔中安装绝缘材料。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心电听诊器可以有两个听诊面。例如第一壳体41背离第二壳体42的端面可以为第一听诊面。且第二壳体42背离第一壳体41的端面可以为第二听诊面。此时,至少两个电极2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41(或第二壳体42)上。并且振膜拾音器1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42(或第一壳体41)上。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选择对应的听诊面进行人体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和支撑架5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可以采用常用的机械连接结构。例如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在朝向彼此的端面可以分别形成有卡扣和卡槽。并且支撑架5在对应卡扣和卡槽的位置处可以形成有固定通孔。这样,卡扣可以穿过支撑架5上的固定通孔与卡槽相扣合,从而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41在朝向第二壳体42的端面可以间隔地形成有凸起结构。且在凸起结构上可以形成有卡扣。对应的,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壳体42在朝向第一壳体41的端面可以形成有凹槽结构。并在凹槽结构中对应卡扣的位置处可以形成有卡槽。此时,支撑架5的框架在对应凸起结构的位置处可以间隔地开设有固定通孔。这样,第一壳体41上的各凸起结构可以分别穿过各固定通孔,从而嵌入第二壳体42上的凹槽结构。同时,使得凸起结构上的卡扣与凹槽结构中的卡槽相扣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卡扣(凸起结构)和卡槽(凹槽结构)的位置和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两者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卡扣也可以位于第二壳体,而卡槽也可以位于第一壳体。此外,图1中支撑架5的结构也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支撑架也可以为平板状。此时可以在支撑架的板面上开设固定通孔。再例如,支撑架的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支撑架5可以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边缘形状与第一壳体41的凸起结构处的俯视形状相对应。这样,第一壳体41可以通过支撑架5的中空结构与第二壳体42扣合。且当两个壳体相扣合后,两个壳体之间可以形成用于容置支撑架5的容置槽。其中,容置槽的宽度可以与支撑架5的厚度相同。这样,在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相扣合的同时,可以将支撑架5夹持在两者之间,从而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心电听诊器,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架5的侧面在向远离壳体4的方向上可以形成有凸起6。该凸起6可以作为手持架。也就是说,支撑架5与手持架可以是一体结构。

可选地,在第二壳体42背离第一壳体41的端面为非听诊面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42在背离第一壳体41的端面上可以形成有凸起C。此时,第二壳体42上的凸起C也可以作为手持架。这样也可以方便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手持架的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为了便于用户携带,手持架也可以设计成可调节结构。例如手持架的长度伸缩可调节,或者手持架的位置可调节。而手持架也可以通过螺钉、铰接或焊接等方式与支撑架5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电极2可以包括两个电极或三个电极。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心电听诊器的壳体上设置两个电极或三个电极。并且这些电极可以分别通过连接部件与控制处理器3电连接。这样,连接部件可以将电极采集的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处理器3。其中,连接部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顶针和/或导线。从图3至图5中可以看出,两个顶针8的一端可以分别与电极21、22接触。且两个顶针8的另一端可以与控制处理器3接触。在这里,为了避免容置腔室内的其他部件对顶针8传输的电信号产生干扰,顶针8的外表面还可以包裹有绝缘材料。

此外,控制处理器3上还可以安装有无线通信部件。这里的无线通信部件可以是采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或模块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蓝牙(Bluetooth)、红外通信、ZigBee(紫蜂协议)等等。这样,通过无线通信部件,控制处理器3可以将心电听诊器采集的人体信号发送至接收设备。进而接收设备可以将人体信号通过对应的方式展示给用户。用户便可以获得检测数据。进一步地,用户也可以利用接收设备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在这里,接收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心电图机、存储设备等等。例如,手机上可以安装与心电听诊器相关的第三方应用。这样,在手机和控制处理器3上的无线通信部件连接同一wifi信号时,可以实现手机与心电听诊器的通信连接。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查看心电听诊器的检测数据。再例如,在没有可用wifi的情况下,控制处理器3上的无线通信部件可以创建热点。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与其连接,从而也能实现上述查看心电听诊器的检测数据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处理器3可以与支撑架5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壳体42的内部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点胶方式将控制处理器3与第二壳体42胶粘固定。而为了便于拆装维修或维护,第二壳体42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卡槽或螺纹孔。这样,可以将控制处理器3放置于卡槽中,或可以通过螺钉固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心电听诊器的壳体可以(但不限于)是图中所示的圆形结构。而且听诊面(壳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这是因为,虽然听诊面与人体的接触面越大,拾取的音效越好。但是人体表面是有弧度的。若胸件(拾音部分)过大,会导致不能完全与人体接触。此时,音响不仅不能被很好地拾取,还会从空隙泻漏出去。因此,听诊面的大小应基于临床需要。目前,听诊器胸件的直径几乎都统一在45至50毫米之间。特殊的如儿科胸件的直径一般为30毫米。新生儿胸件的直径则为18毫米。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