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545发布日期:2019-08-16 22:07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吸唾器。



背景技术:

在口腔治疗时,患者分泌的唾液影响医生的视野,是阻住口腔医学进步的主要因素,为了便于口腔治疗操作,由此有了吸唾器的应用。

目前常规吸唾器仅有吸唾的功能,在吸唾器工作时,牙结石等大颗粒物质会被吸入吸唾器内,造成堵塞,使吸唾器的工作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将阻拦大颗粒物质的吸唾器,以满足工业需求。

一种吸唾器,其包括一个连接管、一个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吸管管体、以及一个设置所述吸管管体径向的开关,所述连接管包括一个管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管体轴向的通孔,以及一个插设在所述管体径向的过滤棒,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包括两个沿轴线对称的穿孔,所述过滤棒的直径等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且所述过滤棒插设在两个所述穿孔内,所述过滤棒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以使所述过滤棒阻挡大颗粒杂质通过该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通孔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管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且所述过滤棒插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

进一步地,所述吸管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唾器还包括四个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以及第四密封圈。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密封圈皆包括两个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吸管管体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吸管管体的自由端端口,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第四密封圈间隔设置在所述吸管管体与所述开关的连接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为所述密封圈的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直径等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径,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等于密封圈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唾器通过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设置两个沿轴线对称的穿孔,所述过滤棒插设在所述穿孔内,且所述过滤棒的直径等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以使所述过滤棒稳定的插设在所述管体上,从而实现吸唾器的阻拦杂质的功能。所述过滤棒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以使该过滤棒将大于所述通孔半径的大颗粒杂质阻拦在该连接管内,从而防止了吸唾器的堵塞,增加了吸唾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唾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吸唾器包括一个连接管10、一个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0连接的吸管管体20、一个设置所述吸管管体20径向的开关30、以及四个密封圈40,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飞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所述连接管10包括一个管体11、一个设置在所述管体11轴向的通孔12,以及一个插设在所述管体11径向的过滤棒13。

在所述管体11的侧壁上包括两个沿轴线对称的穿孔111,所述管体11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管体112、第二管体113,从而所述管体11的外侧纵截面成台阶状,方便与其他装置连接。所述穿孔11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12 的侧壁上,且所述过滤棒13插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12的径向,将所述杂质拦截在所述第二管体113内,防止吸唾器的堵塞,增加了吸唾器的寿命。

所述通孔12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通孔12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12上,所述第二通孔122设置在第二管体 113上,以使所述管体11的内侧纵截面成台阶状,方便所述连接管10和所述吸管管体20之间的连接或拆卸,且在所述过滤棒13的作用下,将杂质拦截在所述通孔12内,进而可通过拆卸所述连接管10,将连接管10杂质清理。

所述过滤棒13的直径等于所述穿孔111的直径,且所述过滤棒13插设在两个所述穿孔111内,从而所述过滤棒13稳定的插设在所述连接管10上。所述过滤棒13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12的直径,以使所述过滤棒13阻挡大颗粒杂质通过该连接管。且所述过滤棒13插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12的径向,由此所述过滤棒1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直径。

所述吸管管体20为吸唾器的主体,该吸管管体20为使用者手持使用,所述吸管管体20的外形符合人体工程学,且所述吸管管体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13连接,实现所述吸管管体20与所述连接管10之间的连接。由于所述吸管管体20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开关30控制吸唾器的开启与关闭,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密封圈40包括第一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2、第三密封圈43、第四密封圈44,以及每个所述密封圈40皆包括两个环形凹槽45。所述密封圈40增强了吸唾器的密封性,以使吸唾器的负压效果增强。

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13与所述吸管管体20连接的位置,从而增强了所述连接管10与吸管管体20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密封圈 42设置在所述吸管管体20的自由端端口,从而增强了所述吸管管体20与外接装置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三密封圈43与第四密封圈44间隔设置在所述吸管管体20与所述开关30的连接位置处,从而增强了所述吸管管体20与开关30 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环形凹槽45包括两个直径依次递增的第一环形凹槽451与第二环形凹槽452。所述密封圈40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51上,所述第二环形凹槽452 为所述密封圈40的容置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51的直径等于所述密封圈40 的内径,所述第二环形凹槽452等于密封圈40的外径,以使所述密封圈40在吸唾器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吸唾器的密封效果,进而增强了负压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唾器通过在所述管体11的侧壁上设置两个沿轴线对称的穿孔111,所述过滤棒13插设在所述穿孔111内,且所述过滤棒13的直径等于所述穿孔111的直径,以使所述过滤棒13稳定的插设在所述管体11上,从而实现吸唾器的阻拦杂质的功能。所述过滤棒13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12的直径,以使该过滤棒13将大于所述通孔12半径的大颗粒杂质阻拦在该连接管10内,从而防止了吸唾器的堵塞,增加了吸唾器的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