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540发布日期:2020-05-06 23:2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内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在换床、做检查移动到检查床时十分困难,往往由家属或护工拉住褥单的四角拖拽患者,即不方便,更不安全,尤其是外伤,甚至怀疑脊柱损伤的患者,只能平行推移,转运搬动难度更大。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患者床间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移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患者床间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可拆卸安装在护理床床头和床尾的滑轨,并在两根滑轨之间滑接一块床板,该床板作为病人卧躺的位置,其中,在每一根滑轨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作为滑轨与护理床之间的连接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第一连接部与护理床之间采用合抱方式实现滑轨与护理床之间的锁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护理床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床腿,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条,且在每根连接条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半圆形,与床腿的外侧面相匹配。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条之间设置有一根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连接条的一端,其中,两根连接条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其中,床板嵌装于滑槽内,且该滑槽的两端均处于开放式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床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软质拉环。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其中,若干根加强筋呈阵列结构设置,且若干根加强筋下表面与护理床床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滑轨下表面与护理床床面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两根滑轨的一端连接有一个防风防雨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防风防雨结构包括一根转轴,且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与滑轨的端部相连,其中,在滑轨上缠绕有雨披,且在雨披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挂钩。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转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与一个与滑轨端部的第一连接部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二连接部与护理床的床腿嵌套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雨披上开设有一个较大的缺口,当雨披在展开状态下,该缺口的位置与卧床病患的头部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中,在雨披的两侧进行加厚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在每一张护理床的床头和床尾分别安装有滑轨,且在两滑轨之间设置有一个床板,当卧床病患需要在床间转移时,只需拉动或者推动床板,即可实现卧床病患跟随床板的同步转移,提高了卧床病患在转移时的安全性,避免病患在转移过程中发生额外的擦伤或者挫伤,另外,该床间转移的操作,仅需一个,至多两个医护人员即可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滑轨;110、滑槽;200、床板;210、软质拉环;220、加强筋;300、第一连接部;310、连接条;311、安装孔;320、弹性件;400、防风防雨结构;410、转轴;420、支架;430、挂钩;440、雨披;450、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可拆卸安装在护理床床头和床尾的滑轨100,并在两根滑轨100之间滑接一块床板200,该床板200作为病人卧躺的位置,其中,在每一根滑轨10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300,作为滑轨100与护理床之间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床病人的移动装置,在每一张护理床的床头和床尾分别安装有滑轨100,且在两滑轨100之间设置有一个床板200,当卧床病患需要在床间转移时,只需拉动或者推动床板200,即可实现卧床病患跟随床板200的同步转移,提高了卧床病患在转移时的安全性,避免病患在转移过程中发生额外的擦伤或者挫伤,另外,该床间转移的操作,仅需一个,至多两个医护人员即可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00与护理床之间采用合抱方式实现滑轨100与护理床之间的锁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护理床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床腿,其中,第一连接部3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条310,且在每根连接条310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半圆形,一般护理床的床腿呈柱状结构设置,使得连接条310上的半圆形与床腿紧密贴合,从而避免滑轨100在护理床上相对移动或者相对转动,进而提高卧床病患在床间转移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条310之间设置有一根弹性件320,且弹性件3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连接条310的一端,其中,两根连接条310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311,且两个安装孔311同轴设置。通过弹性件320,改变两根连接条310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该第一连接部300适用于不同护理床上不同规格的床腿,提高移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沿滑轨10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110,其中,床板200嵌装于滑槽110内,且该滑槽110的两端均处于开放式结构,使得卧床病患在床间转移时,床板200可以左移或者右移,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提高了移动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床板20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软质拉环210,提高床板200在床间移动时的便捷性。进一步优选地,在床板200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220,其中,若干根加强筋220呈阵列结构设置,且若干根加强筋220下表面与护理床床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滑轨100下表面与护理床床面之间的距离,即加强筋220的下表面与滑轨100下表面处于不同水平面上,且加强筋220的下表面高于滑轨100的下表面,一方面,在床板200上增设加强筋220,能够提高床板200的强度;另一方面,当病患卧躺于床板200上时,床板200会发生略微的变形,使得加强筋220的下表面恰好与护理床床面相贴合,避免卧躺于床板200上的病患处于悬空状态,提高卧床病患使用的舒适性;第三,当卧床病患需要进行床间转移时,该加强筋220可以作为床间转移的导向部位,避免床板20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移动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两根滑轨100的一端连接有一个防风防雨结构400,当卧床病患在床间转以后,需要在不同主楼之间穿梭时,如果遇上下雨天气或者风沙较大的天气时,通过防风防雨结构400,将其覆盖于卧床病患的身体表面,避免卧床病患被雨淋湿或者被风吹,提高了移动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防风防雨结构400包括一根转轴410,且转轴410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420与滑轨100的端部相连,其中,在滑轨100上缠绕有雨披440,且在雨披440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挂钩430。当遇上恶劣天气(刮风下雨)时,通过挂钩430拉动雨披440,使得缠绕于转轴410上的雨披440展开,而后通过挂钩430与护理床床面之间的卡接,完成雨披440的固定,防止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雨披440被吹离或者吹高病患的身体表面,提高防风防雨结构400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转轴410的两端各设置有与一个与滑轨100端部的第一连接部300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部450,其中,该第二连接部450与护理床的床腿嵌套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雨披440上开设有一个较大的缺口,当雨披440在展开状态下,该缺口的位置与卧床病患的头部位置相对应,利于病患的呼吸。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雨披440的两侧进行加厚处理,避免雨披440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被吹离病患的身体表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