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458发布日期:2019-10-19 03:0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结构,一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
背景技术
:尿毒症患者目前临床治疗都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顺利开展的前提则是有有效的血管通路,但是高龄、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以及自身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无法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血管时,需应用人造血管建立“U”形人造血管内瘘。“U”形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操作有严格的规定:在“袢”的两侧向心方向穿刺,每次穿刺应距上一次穿刺点至少5mm,阶梯式安排每次的穿刺点,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水平方向相距1~2cm。2015年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指南明确穿刺部位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绳梯式穿刺,避免在吻合口附近及袢形转角处穿刺。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手臂上没有标记,而且每天清洗手臂,无法用水笔留下记号,护士往往弄不清这一次应该穿刺哪个点,也不能严格执行每次穿刺间隔5mm的要求,使人造血管的使用维护存在隐患。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能用来在穿刺时标记准确的位置,安全而方便。这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包括静脉穿刺条、动脉穿刺条和连接条,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为长条形的薄片,并有与人造血管相同的弧度,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在长度方向各有一排等距离的圆孔,每个圆孔边上有一个编号,每个圆孔的外侧有一条刻度线,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的下端各有一个凸柱,连接条为圆弧形的薄片,连接条上有数对相对称的连接孔,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下端的凸柱分别嵌入连接条上的两个互相对称的连接孔中。将这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贴合在患者的“U”形人造血管内瘘表面,操作者即可按照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上的圆孔或刻度线确定穿刺位置,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为血液透析治疗指明正确的穿刺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的结构图;图2为动脉穿刺条的结构图;图3为连接条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包括静脉穿刺条1、动脉穿刺条10和连接条4。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为长条形的薄片,并在长度方向有与人造血管相同的弧度,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形状结构相同而互相对称。如图1和图2所示,静脉穿刺条或动脉穿刺条在长度方向各有一排等距离的圆孔2、8,每个圆孔边上有一个编号,每个圆孔的外侧有一条刻度线3、9,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的下端各有一个凸柱5、7。如图3所示,连接条4为圆弧形的薄片,连接条上有数对相对称的连接孔6,图中为三对连接孔。静脉穿刺条1和动脉穿刺条10下端的凸柱分别嵌入连接条4上的两个互相对称的连接孔中,成为U形结构,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分别为U形的两臂。人造血管是埋在手臂皮下的,外表有很明显的条状突起,可将这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贴合在患者的手臂上,对准血管,可将静脉穿刺条和动脉穿刺条下端的凸柱5、7嵌入连接条上不同的连接孔6中来改变间隔宽窄和弧度,方便用于不同粗细的手臂。操作者即可按照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上的圆孔或刻度线确定穿刺位置,在皮肤上做好标记,然后进行穿刺操作。这种人造血管穿刺标记卡可用硬质纸片或塑料来制作,参考尺寸为:静脉穿刺条1和动脉穿刺条10长13cm,宽1cm,厚1mm,相邻的两个圆孔2或8之间的距离为5mm,穿刺条上不同区域的圆孔还可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例如,静脉穿刺条1上的孔①~⑥为蓝色,孔⑦~⑩为红色,动脉穿刺条10上的孔①~④为红色,孔⑤~⑩为蓝色;连接条长6cm,宽1cm,厚1mm,弧度约为110度。穿刺操作可按下表的计划循环进行:穿刺次数动脉位点静脉位点第一次A⑥V①第二次A⑦V②第三次A⑧V③第四次A①V⑦第五次A②V⑧第六次A③V⑨第七次A⑥V①第八次A⑦V②第九次A⑧V③第十次A①V⑦第十一次A②V⑧第十二次A③V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