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6644发布日期:2019-12-13 18:32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口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科病人做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手术后,容易形成关节内强直,导致病人术后开口困难,因此在术后恢复阶段需要进行口腔开口度的练习,以使病人的口腔开口度能够恢复至满足正常生活需求的状态。

目前使用的常规开口器如附图5所示,包括底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杆,l形杆的长边背靠背贴合,l形杆的短边的端部与底座铰接,底座上设置有贯通的螺孔,螺孔中心线与两个l形杆的对称中心重合,该开口器还包括螺钉,螺钉与螺孔螺接,螺钉远离l形杆的一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拧动部。该开口器的使用方法是,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将该开口器的l形杆的长边的端部插入患者口中,然后一手扶住底座,另一手旋转拧动部,使螺钉朝向l形杆所在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螺钉的端部抵推l形杆的拐角位置,由于短边的端部与底座铰接,长边在螺钉的抵推作用下,以铰接点为中心偏转,两个l形杆分别抵住患者口腔的上部与下部,使患者口部张开,从而达到训练患者口腔开口度的目的。

但是该开口器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不便于患者自己使用,需要依靠他人(例如医护或者患者家属)帮忙,操作不够便捷,且使用过程中,如果患者与操作者如果配合不好的话,会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另外,该开口器使用过程中,只能单一的拉伸口腔两侧的肌肉,对口腔两侧的肌肉锻炼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既能够有效的锻炼病人口腔的开口度,又具有较好的舒适度,且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呈u形;下支撑架,呈u形,所述下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上支撑架的两端铰接固定,所述上支撑架与所述下支撑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抵推工位;至少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设置在所述抵推工位中,且用于抵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充气单元,与所述充气式抵推单元可拆卸的连接,向所述充气式抵推单元中充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抵推工位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充气式抵推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支撑架包括上本体,所述上本体采用磁性不锈钢制作,上本体呈扁平状,上本体的上侧包覆有食品级的上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本体的上侧、内侧及外侧均包覆有食品级的上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支撑架包括下本体,所述下本体采用磁性不锈钢制作,下本体呈扁平状,下本体的下侧包覆有下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本体的下侧、内侧及外侧均包覆有下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充气式抵推单元包括气袋,气袋的纵向截面大致呈矩形,气袋上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气袋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磁体和下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抵推工位,并使用高度逐步递增的充气式抵推单元作为病人开口度的驱动装置,既能够有效的锻炼病人口腔的开口度,还能够锻炼口腔两侧的肌肉,具有较好的舒适感,另外,该装置留在病人口中的部分小巧,不妨碍病人做其他的动作,操作简单,能够单人操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放入抵推工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未充气状态);

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放入抵推工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充气状态),高度为h1;

图4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放入抵推工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充气状态),高度为h2,且h2>h1;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开口器的示意图。

其中,1-下支撑架,1a-下本体,1b-下硅胶层;

2-上支撑架,2a-上本体,2b-上硅胶层;

3-抵推工位;

4-充气式抵推单元,4a-气袋,4b-上磁体,4c-下磁体,4d-充气口,4e-放气阀;

5-导气管;

6-充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均呈u形,与人体口腔中的牙齿排列相适配,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的两端铰接固定,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有两个抵推工位。该口腔开口度训练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充气式抵推单元和一个用于给充气式抵推单元充气的充气单元,充气单元通过导气管与充气式抵推单元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充气单元为充气囊。

具体的,如图2-4所示,上支撑架包括上本体,上本体采用磁性不锈钢制作,例如马氏体不锈钢或铁素体不锈钢,具体牌号如430、420或410。上本体呈扁平状,上本体的上侧包覆有食品级的上硅胶层,进一步的,上本体的上侧、内侧及外侧均包覆有食品级的上硅胶层。下支撑架包括下本体,下本体采用磁性不锈钢制作,例如马氏体不锈钢或铁素体不锈钢,具体牌号如430、420或410。下本体呈扁平状,下本体的下侧包覆有下硅胶层,进一步的,下本体的下侧、内侧及外侧均包覆有下硅胶层。硅胶材质无毒、质软,因此硅胶层的设置能够使患者的牙齿受力均匀,而不是接触点受力,有利于保护患者牙齿,且硅胶层还能够减轻对患者口腔黏膜的刺激。

如图2-4所示,充气式抵推单元包括气袋,气袋的纵向截面大致呈矩形,气袋上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阀,充气状态下,不同的充气式抵推单元的气袋的宽度相同,高度递增。为了使充气式抵推单元能够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更好的固定连接,且便于拆卸,气袋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磁体和下磁体,通过上磁体与上本体及下磁体与下本体的相互吸附,使充气式抵推单元能够很好的固定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根据患者口腔初始能够张开的幅度选择一个合适的充气式抵推单元,并将该充气式抵推单元通过导气管与充气单元连接,然后再将其放置进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的一个抵推工位上,然后将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放入患者口中,且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分别与患者的上齿与下齿相适配,操作充气单元缓慢的向充气式抵推单元中充气,充气式抵推单元缓慢膨胀,分别抵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从而使患者的口腔缓慢的张开,进而达到锻炼患者口腔开口度的目的,同时,由于充满气的充气式抵推单元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患者口腔两侧的肌肉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松弛与绷紧,既能够锻炼患者口腔两侧的肌肉,也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另外,该充气式抵推单元充满气后,可以将充气单元拆卸下,留在患者口中的部分体积小巧,不影响患者移动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当患者完全适应这种程度的开口度时,选择高度递增的另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将其连接上充气单元后,再放置进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的另一个抵推工位上,然后重复上述充气步骤,使充气式抵推单元充气膨胀,进一步的对患者口腔的开口度进行锻炼,再将前一个充气式抵推单元取下,以便后续放置更高的充气式抵推单元。重复上述更换高度递增的充气式抵推单元以及充气的步骤,即可实现对患者口腔开口度的锻炼。

需要说明的是,抵推工位和/或充气式抵推单元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抵推工位为一个时,更换不同高度的充气式抵推单元时较为不便捷,但是不影响使用,当充气式抵推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时,开口度的调节高度固定,调节效果不如多个充气式抵推单元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抵推工位,并使用高度逐步递增的充气式抵推单元作为病人开口度的驱动装置,既能够有效的锻炼病人口腔的开口度,还能够锻炼口腔两侧的肌肉,具有较好的舒适感,另外,该装置留在病人口中的部分小巧,妨碍病人做其他的动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