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造口简易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5602发布日期:2019-10-09 01:3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婴儿肠造口简易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肠造口的简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肠造口是在腹壁101上开设的肠瘘口(肠瘘口一102及肠瘘口二103),瘘口根据病情需要可为一个或两个,而肠造口需要使用造瘘袋收集排泄物。

参见图2,现有的造瘘袋,在胶体底盘201的中部设置圆形开孔203,胶体底盘背面连接有收集袋202,胶体底盘正面设置粘贴层及其防粘纸,在防粘纸上基于该圆形开孔画出多个同心圆的标线,以便在使用时根据肠瘘口(大、小肠管)剪开。由于底盘背面直接延伸至收集袋,收集袋内排泄物很容易经圆孔逆流至腹壁圆孔区域及瘘口上,影响瘘口的保洁及粘贴层的粘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婴儿肠造口简易收集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袋体内排泄物逆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婴儿肠造口简易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和袋体,主体包括底盘部及支撑部,底盘部的中部设置有贯通孔,底盘部的中部的贯通孔位置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支撑部,袋体的内径比支撑部的外径大,袋体通过其开口套装在支撑部上,袋体与支撑部接触连接位置形成一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距离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一定长度。

其中,还包括粘贴部,底盘部通过粘贴部粘贴于人体的腹壁皮肤上。

作为一选项,粘贴部呈环形的片状结构,且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一剪切口,粘贴部中部有一圆孔,圆孔孔径大于支撑部外径,可以沿着剪切口打开,以覆盖底盘部外周并粘贴于腹壁皮肤上。

作为一选项,袋体上设置有粘贴层,粘贴层设置于开口处,以粘贴在支撑部上。

作为一选项,支撑部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设置于支撑部靠近底盘部端上,以形成卡口。而,袋体上设置有弹力圈,且弹力圈可夹紧于支撑部外壁上,弹力圈设置于袋体开口处,以套装在卡口上。

作为一选项,支撑部呈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支撑部远离底盘端径向收缩,其内有一由贯通孔向外延伸至袋体内的空腔,且其端部凸出袋体内壁延伸面一定长度,排泄物由置于贯通孔内的瘘口经空腔流至袋体内;且,在腹压大的情况下,径向收缩的支撑部外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肠管外翻出来。

作为一选项,支撑部上设置引流口,引流口设置于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上,防止袋体粘在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遮拦,保证排泄物能及时由空腔流至袋体。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支撑部端部凸出袋体容纳排泄物的容置腔内壁面一定长度,可以有效减少沿着袋体内壁流动排泄物逆流至支撑部空腔内;采用卡口与弹力圈结构安装连接,方便快捷;支撑部呈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支撑部远离底盘端径向收缩,在腹压大的情况下,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肠管外翻出来;在支撑部端部设置引流口引流,防止袋体粘在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遮拦排泄物流动,保证排泄物能及时由空腔流至袋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肠瘘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造瘘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部安装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1-腹壁、102-肠瘘口一、103-肠瘘口二、201-胶体底盘、202-收集袋、203-圆形开孔、1-主体、11-底盘部、12-支撑部、13-弧形凸起、2-粘贴部、21-环形凸起、3-袋体、31-弹力圈、32-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3、图4及图6,本实施例的婴儿肠造口简易收集装置,包括主体1和袋体3,主体1包括底盘部11及支撑部12,底盘部11的中部设置有贯通孔,底盘部11的中部的贯通孔位置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支撑部12,袋体3的内径比支撑部12的外径大,袋体3通过其开口套装在支撑部12上,袋体3与支撑部12接触连接位置形成一环形凸起21,该环形凸起21距离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一定长度L。

其中,还包括粘贴部2,底盘部11通过粘贴部2粘贴于人体的腹壁101皮肤上。

粘贴部2可为常用的带状的透明软胶布(如常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透明软胶布),环绕底盘部四周,将透明软胶布粘贴在底盘部的外周区域(底盘部上由其与支撑部外壁交接线至其外边缘区域)上。当然,为了便于粘贴,采用以下结构,参见图3,粘贴部2呈环形的片状结构的透明软粘膜,且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一剪切口,粘贴部中部有一圆孔,圆孔孔径大于支撑部外径,可以沿着剪切口打开,以覆盖底盘部外周并粘贴于腹壁皮肤上,并且在其剪切口位置相互交叉重叠粘贴;此时,可以在粘膜的粘贴面配置防粘纸,使用时,撕开防粘纸再进行粘贴。

袋体3采用粘贴的方式连接在支撑部12的靠近底盘部端上,可以固定袋体并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同时便于可拆除更换。此时,可以先将袋体开口套入支撑部上,然后采用带状的透明软胶布,沿着袋体开口环绕支撑部外周,形成环形凸起(凸结)21,将袋体粘贴在支撑部上,参见图6;当然,也可以在袋体上设置有粘贴层,粘贴层环绕设置于开口处,以粘贴在支撑部上。

支撑部12是底盘部中部围绕贯通孔向外延伸而成,支撑部呈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支撑部远离底盘端径向收缩,其内有一由贯通孔向外延伸至袋体内的空腔;且,在连接好袋体后,袋体3与支撑部12接触连接位置形成一环形凸起21,该环形凸起21距离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一定长度L,参见图6。在袋体连接固定好后,由其与支撑部连接点位置向内形成容置腔32;支撑部远离底盘部端的端面比其与袋体连接位置凸出长度L(即凸出容置腔内壁面长度L),L为0.4-0.7cm,典型如0.4cm、0.5cm、0.6cm。

婴儿平卧时,支撑部12呈竖直放置,排泄物由置于贯通孔内的瘘口经空腔流至袋体内,之后,袋体内排泄物沿着袋体内壁流动,由于支撑部端部凸出袋体容置腔内壁面,可以有效的减少排泄物逆流至支撑部空腔内;同理,婴儿坐立时,支撑部端部水平凸出,能有效减少排泄物沿着袋体内壁逆流至支撑部空腔内。

婴儿哭闹、咳嗽时,腹压变大,可能会导致肠子会从瘘口内直径外翻出来。支撑部至大端(靠近底盘端)内径稍大于肠瘘口外径,支撑部至小端(远离底盘端)内径大于肠口内径且小于瘘口外径,在腹压大的情况下,径向收缩的支撑部外端(远离底盘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肠管外翻出来。

肠瘘口一般凸出皮肤0.4-0.5cm,主体的高度取0.7-1cm(典型如0.8cm、0.9cm),使得支撑部至小端端部与瘘口端的距离a为0.3-0.5cm。

主体1为硅胶制,其形状如标准口径的普通奶嘴状,如可将该普通奶嘴径向收缩后的奶嘴孔端剪掉形成主体;底盘部呈环形结构,由于需要固定在中心轴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在其边缘处可随着远离中心逐渐变薄,以免由于底盘厚度形成较大落差,进而在粘贴部覆盖粘贴时空出较大的缝隙,参见图4及图5;袋体,可采用普通的透明接尿袋,还有避孕套,等。

使用时,先将主体放置于瘘口位置,然后采用粘贴部覆盖底盘部粘贴好,再将袋体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上。

如上述,由于支撑部凸出袋体容纳排泄物的容置腔内壁面一定长度,可以有效减少沿着袋体内壁流动排泄物逆流至支撑部空腔内。

实施例2

参见实施例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支撑部与袋体的安装连接结构,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设置于支撑部靠近底盘部端上,以形成卡口结构,以便对其与袋体连接点位置进行定位,保证其凸出袋体的容置腔,以及利用卡口结构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此时,可以采用如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及方式连接固定袋体。为了更快捷方便的安装,也可以如下结构,在袋体3上设置有弹力圈31,且弹力圈31可夹紧于支撑部12外壁上,弹力圈31设置于袋体3开口处,(带有弹力圈的袋体,如在透明接尿袋开口设置弹力圈,如避孕套);安装时,先向外拉伸弹力圈以穿过弧形凸起,然后放开弹力圈,使其夹紧于弧形凸起和底盘部之间的支撑部外壁的卡口结构上。

如前述,急需使用时,可以将普通奶嘴的奶嘴孔端剪切掉做成主体,利用其固定端的卡口卡住避孕套弹力圈,进而采用胶布粘贴即可,奶嘴、避孕套及胶布的成本较为低廉,且便于即时制作,方便临床使用及推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备排泄物的引流功能,具体如下:

参见图5,可在支撑部12上设置引流口14,引流口14设置于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上,引流口的数量为2个以上,引流口的深度b为0.3-0.5cm(典型如0.4cm),其在支撑部的圆周方向上呈环形阵列状均匀分布,防止袋体粘在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遮拦排泄物流动,保证排泄物能及时由空腔流至袋体;同时结合瘘口凸出皮肤表面的高度及主体的高度,使得引流口底壁低于瘘口端部(或平齐),尽可能的让排泄物直接经引流口及外端口流至袋体内。

如前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部凸出袋体容纳排泄物的容置腔内壁面一定长度,可以有效减少沿着袋体内壁流动排泄物逆流至支撑部空腔内;采用卡口与弹力圈结构安装连接,方便快捷;在支撑部端部设置引流口引流,防止袋体粘在支撑部远离底盘端端部遮拦排泄物流动,保证排泄物能及时由空腔流至袋体。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