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433发布日期:2019-09-03 20:0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为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病损之一,治疗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彻底刮除囊肿;对于较大的下颌骨囊肿,手术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对于上颌较大的囊肿,手术可能造成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如与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相通,严重影响颌骨的外形和功能。因此,探索一种微创的既能达到手术效果而又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治疗颌骨囊肿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现有技术还缺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颌骨囊肿手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包括介入穿刺套管和可分离穿刺针,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应用范围广泛。可在精准定位下完成经皮质骨穿刺,深达囊腔后,实现微创下的抽吸囊液及注射造影剂、生理盐水、无水乙醇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所述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包括介入穿刺套管和可分离穿刺针。在手术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定向,在DSA引导下,将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介入穿刺套管和可分离穿刺针)准确定位,实现经皮质骨的囊肿穿刺技术。待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穿入囊腔后,可抽出可分离穿刺针。介入穿刺套管末端及连通管可外接针筒,便于囊腔的灌注及冲洗(造影剂、生理盐水、无水乙醇等药物注射)。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中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介入穿刺套管包括针管和T形手柄,T形手柄还包括过渡管、连通管、握持部和外接螺纹部件,针管尾端与过渡管头部相接,过渡管尾部与握持部前端相接,连通管垂直相接于过渡管侧壁,外接螺纹部件设于T形手柄末端中心位置,T形手柄内部设有与针管相通的轴向通孔,连通管与T形手柄内的轴向通孔相通且设有控制阀,外接螺纹部件亦设有轴向通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针管为中空管体,头部为斜针尖,自针尖开始,每10mm设有一刻度标记。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针管为金属材质,长度为40mm-60mm,内径为2-2.2mm。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T形手柄为一体化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可分离穿刺针还包括螺纹吻合帽,所述螺纹吻合帽设于可分离穿刺针的尾部,可分离穿刺针的头部同样为斜针尖,可分离穿刺针从介入穿刺套管T形手柄尾部的外接螺纹部件处插入并贯穿介入穿刺套管,可分离穿刺针的螺纹吻合帽与所述外接螺纹部件配合,将可分离穿刺针固定于介入穿刺套管内形成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当介入穿刺套管和可分离穿刺针配合使用时,介入穿刺套管的斜针尖斜面与可分离穿刺针的斜针尖斜面共面,且可分离穿刺针的头部从介入穿刺套管的头部探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可分离穿刺针为金属材质,可分离穿刺针的螺纹吻合帽为塑料材质,可分离穿刺针的直径为1.8mm-2.0mm。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颌骨囊肿手术装置,可分离穿刺针的设置在赋予介入穿刺套管足够的钢度和穿透力度的同时,使得该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在进行颌骨囊肿穿刺的同时能够实现微创下的抽吸囊液及囊腔的灌注和冲洗,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手术难度,并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另外,介入穿刺套管的T形手柄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在生产T形手柄的同时能一并注塑过渡管、连通管、握持部及外接螺纹部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介入穿刺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可分离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包括介入穿刺套管1和可分离穿刺针2。在手术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定向,在DSA引导下,将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介入穿刺套管1和可分离穿刺针2)准确定位,实现经皮质骨的囊肿穿刺技术。待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穿入囊腔后,可抽出可分离穿刺针2。介入穿刺套管1末端及可调控连通管13可外接标准针筒(5ml),便于抽吸囊液及囊腔的灌注及冲洗(造影剂、生理盐水、无水乙醇等药物注射)。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施例中,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介入穿刺套管1包括针管11和T形手柄12,T形手柄12还包括过渡管17、连通管13、握持部18和外接螺纹部件15,针管11尾端与过渡管17头部相接,过渡管17尾部与握持部18前端相接,连通管13垂直相接于过渡管17侧壁,外接螺纹部件15设于T形手柄12末端中心位置,T形手柄12内部设有与针管11相通的轴向通孔,连通管13与T形手柄12内的轴向通孔相通且设有控制阀14,外接螺纹部件15亦设有轴向通孔。

本实施例中,针管11为中空管体,头部为斜针尖,针管11的长度为50mm、内径为2.2mm,自针尖开始,每10mm设有一刻度标记16,T形手柄12内部轴向通孔内径为2.2mm,外接螺纹部件15外径为10mm,外接螺纹部件15的轴向通孔内径为5mm,连通管13设有可旋转开关的控制阀14,T形手柄12前端至外接螺纹部件15前端的轴向长度为30mm,握持部18宽度为40mm。

本实施例中,可分离穿刺针2还包括螺纹吻合帽21,可分离穿刺针2针尖至与螺纹吻合帽21相接处的总长为82mm,可分离穿刺针2的直径为2.0mm,所述螺纹吻合帽21设于可分离穿刺针2的尾部,可分离穿刺针2的头部同样为斜针尖,可分离穿刺针2从T形手柄12尾部的外接螺纹部件15处插入并贯穿介入穿刺套管1,可分离穿刺针2的螺纹吻合帽21与所述外接螺纹部件15配合,将可分离穿刺针2固定于介入穿刺套管1内形成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当介入穿刺套管1和可分离穿刺针2配合使用时,介入穿刺套管1的斜针尖斜面与可分离穿刺针2的斜针尖斜面共面,且可分离穿刺针2的头部从介入穿刺套管1的头部探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的可分离穿刺针2为金属材质,可分离穿刺针2的螺纹吻合帽21为塑料材质。

本实施例中,针管11和可分离穿刺针2的材质为不锈钢,T形手柄12和螺纹吻合帽21为塑料材质,T形手柄12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在生产T形手柄12的同时一并注塑过渡管17、连通管13、握持部18及外接螺纹部件15。

需要说明的是,在穿刺针领域,穿刺针的针尖所在的一端为前端,也称为头端,相对的一端称为尾端,也可以称为后端或者末端。鉴于头尾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在方位上,使用头尾区分穿刺针轴向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定向,在DSA引导下,将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介入穿刺套管1和可分离穿刺针2)准确定位,并实现经皮质骨的囊肿穿刺技术,在此过程中介入穿刺套管1的斜针尖斜面与可分离穿刺针2的斜针尖斜面共面,且可分离穿刺针2的头部从介入穿刺套管1的头部探出,同时控制阀14处于关闭状态,待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穿入囊腔后抽出可分离穿刺针2,在外接螺纹部件15处外接标准针筒(5ml)进行灌注冲洗(造影剂、生理盐水、无水乙醇等药物注射),待注射完毕打开控制阀14,冲洗液及囊液即可从连通管13处流出,亦可在连通管13处外接标准针筒或者引流装置,用于导出残留液体。本实施例的颌骨囊肿介入穿刺装置避免了反复穿刺,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