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6485发布日期:2019-10-15 18: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中医诊断过程进行信息采集的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的进步越来越缓慢,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停滞不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中医医师退休或离世前没能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进行传承和发扬。因此,申请人设计一种能够在中医医师进行诊断过程时将其诊断过程信息进行采集的系统,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6778018A所公开的中医病案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摄像单元,舌像采集单元,脉象采集单元,扫描单元,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中医病案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案信息以及中医医师诊断信息的采集与存储,收集中医医师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历的诊断方法、诊断步骤等信息,以备后续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达到中医医师的医术得以保存和传承的目的。在使用时,该系统能够通过主摄像单元采集中医医师为患者诊断的场景影像、声音信息。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主摄像单元仅能够实现自转调节摄录角度,给中医病案采集造成较多限制,不能够较为灵活地调节摄录方位,无法从多角度进行摄录采集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主摄像单元能够转动,从而能够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摄录的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包括主机,在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设置有一安装座,一圆形的安装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在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并位于远离所述安装板轴线的位置竖直向下设置有一安装杆,主摄像单元位于所述安装杆的下端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一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的窗口;所述安装板包括设置于侧壁上部并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檐,所述檐搭在所述窗口边缘上方。

在所述檐的下边缘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辊轮。

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安装板旋转的初始角度和终止角度。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限位凸块、位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二限位凸块和第三限位凸块。

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之间的弧度在60°~120°之间。

所述支撑部为一升降杆,所述主摄像单元能够在所述升降杆的带动下进行升降。

所述主机包括舌像采集单元、脉象采集单元、扫描单元、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在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台板,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台板的后方;在所述台板下方设置有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路由器以及所述蓄电系统,所述主摄像单元、舌像采集单元、脉象采集单元、扫描单元分别通过路由器连接于中央处理单元,所述蓄电系统用于向主机供应电能。

所述柜体下方设置有多个脚轮,至少一个脚轮设置有刹车踏板。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中医病案采集装置,由于主摄像单元位于所述安装杆的下端部,安装杆安装于安装板上并能够与安装板同步转动,同时通过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安装板旋转,因此在进行中医病案采集时能够将主摄像单元旋转至不同的方位,从而实现对角度的摄录,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病案采集的灵活性以及保证了摄录信息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壳体被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在现有的中医病案采集系统上进行改进,将主摄像单元在原有的固定位摄录的基础上改为能够进行旋转摄录的结构。所述新型中医病案采集装置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包括舌像采集单元、脉象采集单元、扫描单元、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在所述主机1上还设置有台板8,在所述台板8下方设置有柜体9,在所述台板8的后方设置有支撑部2,支撑部2上设置有主摄像单元6;所述柜体9内设置有路由器以及所述蓄电系统,主摄像单元、舌像采集单元、脉象采集单元、扫描单元分别通过路由器连接于中央处理单元,所述蓄电系统用于向主机供应电能。

所述支撑部2为一升降杆,在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一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圆形的窗口31;一圆形的安装板4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内,在所述安装板4下端面并位于远离所述安装板4轴线的位置竖直向下设置有一安装杆5,主摄像单元6位于所述安装杆5的下端部;所述安装座3上还设置有一驱动电机7,所述安装板4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主摄像单元6位于所述安装杆5的下端部,安装杆5安装于安装板4上并能够与安装板4同步转动,同时通过驱动电机7能够驱动安装板4旋转,因此在进行中医病案采集时能够将主摄像单元6旋转至不同的方位,从而实现对角度的摄录,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病案采集的灵活性以及保证了摄录信息的完整性。

所述安装板4包括设置于侧壁上部并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檐41,在所述檐41的下边缘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辊轮42,如图6所示。所述檐41搭在所述窗口边缘上方,使安装板4转动时所述辊轮42能够在窗口边缘上方滚动。

在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安装座3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安装板4旋转的初始角度和终止角度。具体地,如图4、5所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4上的第一限位凸块43、位于所述安装座3上的第二限位凸块32和第三限位凸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限位凸块32和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之间的弧度在60°~120°之间,从而使安装板4的转动角度也在60°~120°之间。

所述柜体9下方设置有多个脚轮10,至少一个脚轮10设置有刹车踏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