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取石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2629发布日期:2019-07-06 11:2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外科取石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镊子,特别涉及一种外科取石镊子,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镊子是较为常用的医疗辅助器械,比如在手术中,需要用镊子夹持物品或者组织,但是现有镊子大都为直板且镊子杆从前到后逐渐加粗,很多时候在深入狭长部位夹取物品或组织时比较困难,不够灵活;在口腔科进行检查治疗时,也需要用到镊子,但是由于镊子的镊子头固定,因而使用过程如果经常会出现角度不对应的问题,给治疗的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现有镊子的外表面过于光滑,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滑落,对医治过程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取石镊子,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科取石镊子,包括两个夹持体,所述夹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体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持体的夹持部能够相互弹性靠近,所述夹持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一曲面、第二平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和第三平面;所述下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四平面、第五平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第六平面、第六曲面和第七平面;其中,所述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和第六曲面为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凹面,所述第三曲面为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第六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23~657mm、212~1111mm、44-123mm、15-33mm、15-33mm、44-123mm。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还上设置有防滑握持部,所述防滑握持部具有沿所述夹持体轴向排列分布的复数个月牙形凸起,所述月牙形凸起倾斜设置。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滑握持部为内凹形成的椭圆形凹槽,所述月牙形凸起设置在所述椭圆形凹槽内。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月牙形凸起的长度大小沿夹持体的轴向方向由中心位置向两侧依次递减。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还设置有至少用于夹持结石的容置槽。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容置槽包括复数个相互连通的圆形槽。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至少用以收纳的悬挂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取石镊子,结构简单,夹持体的连接部的两端面具有多个顺次连接的曲面和平面,在使用时更方便人体手部握持;连接部侧面上排列设置的月牙形凸起增大了握持时的摩擦力;另外,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的容置槽能够更加方便夹取结石,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外科取石镊子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外科取石镊子的反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外科取石镊子的防滑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外科取石镊子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科取石镊子,包括两个夹持体,所述夹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体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两个夹持体的夹持部能够相互弹性靠近,所述夹持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一曲面、第二平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和第三平面;所述下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四平面、第五平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第六平面、第六曲面和第七平面;其中,所述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和第六曲面为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凹面,所述第三曲面为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第六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23~657mm、212~1111mm、44-123mm、15-33mm、15-33mm、44-123mm。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还上设置有防滑握持部,所述防滑握持部具有沿所述夹持体轴向排列分布的复数个月牙形凸起,所述月牙形凸起倾斜设置。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滑握持部为内凹形成的椭圆形凹槽,所述月牙形凸起设置在所述椭圆形凹槽内。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月牙形凸起的长度大小沿夹持体的轴向方向由中心位置向两侧依次递减。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还设置有至少用于夹持结石的容置槽。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容置槽包括复数个相互连通的圆形槽。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至少用以收纳的悬挂孔。

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外科取石镊子,包括两个夹持体,夹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1、连接部2和夹持部3,两个夹持体的固定部1固定连接,两个夹持体的夹持部3能够相互弹性靠近,夹持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夹持体的上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一平面101、第一曲面102、第二平面103、第二曲面104、第三曲面105和第三平面106;夹持体的下端面包括从头到尾依次平顺连接的第四平面201、第五平面202、第四曲面203、第五曲面204、第六平面205、第六曲面206和第七平面207;其中,第一曲面102、第二曲面104、第四曲面203、第五曲面204和第六曲面206为沿第一方向(由下端面指向上端面)形成的凹面,第三曲面105为沿第一方向形成的凸面;其中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第四曲面、第五曲面、第六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23~657mm、212~1111mm、44-123mm、15-33mm、15-33mm、44-123mm;以及,在固定部1上还设置有至少用以收纳的悬挂孔11,在连接部2的外侧面还上设置有防滑握持部23,防护握持部23为内凹形成的椭圆形凹槽,在椭圆形凹槽内具有沿夹持体轴向排列分布的复数个月牙形凸起230,月牙形凸起倾斜设置,且月牙形凸起230的长度大小沿夹持体的轴向方向由中心位置向两侧依次递减;在夹持部3的内侧还设置有至少用于夹持结石的容置槽31,容置槽包括复数个相互连通的圆形槽310,当两个夹持体的夹持部相互靠近接触时,两个夹持部的圆形槽能够相互配合将结石包裹,为了防止夹取的结石掉落,圆形槽31的内侧表面为粗糙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取石镊子,结构简单,夹持体的连接部的两端面具有多个顺次连接的曲面和平面,在使用时更方便人体手部握持;连接部侧面上排列设置的月牙形凸起增大了握持时的摩擦力;另外,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的容置槽能够更加方便夹取结石,不易掉落。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