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4407发布日期:2019-11-01 21:13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鼻部负压引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操作,一般用于加速引流鼻部术后积水、积液、积血、积脓等。使用时采用负压引流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作用于创面,吸引出腔隙内各种液体,从而有利于鼻部消肿,创面愈合。目前的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加速腔隙内各种液体的排出,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加速创面愈合,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目前鼻整形术后,为了充分引流鼻部渗出物,加速鼻形态的恢复,大部分是需要放置引流的,不同的术式放置位置不同,一般是沿假体下方走行止于鼻根部。鼻整形手术是一个对形态精细化程度较高的手术,但目前所使用的负压引流管管径过粗,放置及取出时,会影响鼻部形态,出现两侧消肿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视觉上存在鼻背偏斜的问题,或是负压过大导致引流管形状变瘪,再或影响假体位置导致假体偏斜的发生,临床上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1.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能很准确的将引流管放置于相应部位,减少了两侧消肿不一致情况的发生,进而避免引流管误放而导致的鼻部假体歪斜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导管、牵引装置、过渡接头、注射器和针头;所述引导管为塑料软管,长度为30cm;所述引导管管壁沿自身轴线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过渡接头为圆筒状结构并且中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手持部;所述注射器插装在所述过渡接头一端,所述引导管后端插装在所述过渡接头另一端;所述引导管前端插装在所述针头上,并且二者为过盈配合,所述过渡接头由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前端的前接头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后端的后接头组成,所述引导管与所述前接头连接,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后接头连接。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管外径为1mm,所述引导管内径为5mm。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管周壁前端开设有若干引流管孔,若干所述引流管孔沿所述引导管周向均匀布置。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前接头长度大于所述后接头长度。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注射器为20ml注射器。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牵引装置为钢丝。

上述的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安装孔沿自身轴线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球形腔。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负压引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引导管和针头能将引流管准确的放置于治疗位置;

(2)通过注射器实现负压均衡,能充分引流出腔隙内的渗出液,减少了鼻腔两侧消肿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了因放置引流管导致鼻部假体歪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引导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鼻整形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导管 1、牵引装置2、过渡接头3、注射器4和针头5;所述引导管1为塑料软管,长度为30cm;所述引导管1管壁沿自身轴线方向开设有安装孔101,所述牵引装置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01内;所述过渡接头3为圆筒状结构并且中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手持部301;所述注射器4插装在所述过渡接头3一端,并且二者为过盈配合;所述引导管1后端插装在所述过渡接头3另一端,并且二者为过盈配合;所述引导管1前端插装在所述针头5 上,并且二者为过盈配合。

所述引导管1外径为1mm,所述引导管1内径为0.5mm,所述引导管1外径小于常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管的直径,增强了所述引导管1 的管壁强度,能更好的避免引导管1的通过负压吸引变扁。

所述引导管1周壁前端开设有若干引流管孔102,若干所述引流管孔 102沿所述引导管1周向均匀布置,通过布置若干所述引流管孔102,增加抽吸面积、提高抽吸效率。

所述过渡接头3由设置在所述手持部301前端的前接头302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301后端的后接头303组成,所述引导管1与所述前接头302 连接,所述注射器4与所述后接头303连接。

所述前接头302长度大于所述后接头303长度,所述前接头302较长,确保所述引导管1较长的插入,防止使用过程中所述引导管1从所述过渡接头3脱落。

所述注射器4为20ml注射器,使用20ml注射器能够满足引导和制造真空的作用。

所述牵引装置2为钢丝,所述牵引装置2可增加所述引导管1的强度,防止所述引导管1在弯曲时出现压扁的情况。

所述安装孔101沿自身轴线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球形腔103,所述牵引装置2在所述球形腔103内折射出来的形状和颜色与所述安装孔101折射出来的形状和颜色不同,因此医务人员可根据所述球形腔103的数量,判断所述引导管1的插入深度。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引导管1与所述过渡接头3和针头5连接,并将所述过渡接头3与注射器4连接,然后,使用所述注射器4抽吸时引流管内腔形成负压,最后,将所述针头5前端伸入伤口中并缝合固定。

以上所述的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