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痛胃镜咬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34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痛胃镜咬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痛胃镜咬口。



背景技术:

静脉全身麻醉是目前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常用麻醉方法,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舌后坠的情况,导致呼吸道梗阻,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胃镜检查前患者口中要含牙垫以方便胃镜软管插入口腔中,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舌后坠的状况时,医生无法向患者口中置入传统的口咽通气道,只能依靠麻醉医生抬起患者的下颌,这会分散麻醉医生的精力,而且传统无痛胃镜检查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各管道分布较为密集、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缺氧,无痛胃镜检查时一旦发生胃反流误吸风险较大,引流管、口咽通气道干涉胃镜软管操作,致使胃镜软管操作不灵活,而且胃反流无法及时吸出,患者存在误吸危险。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设计一种便于胃镜软管、引流管以及口咽通气道操作的咬口装置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痛胃镜咬口,在胃镜检查中,辅助口咽通气道更好的打开呼吸道、避免舌后坠呼吸道梗阻,辅助吸痰通道第一时间将口腔和胃反流物吸出,避免患者误吸危险,胃镜检查灵活性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痛胃镜咬口,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沿和牙垫部,所述挡沿和牙垫部之间为连通的胃镜通道,该挡沿两端为松紧带,所述胃镜咬口一侧设置有通气道和吸痰通道,所述通气道与胃镜咬口隔开,所述吸痰通道与胃镜咬口隔开。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吸痰通道开设在挡沿上。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吸痰通道在挡沿上形成凸部,且该凸部靠近口腔一侧。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的进入口表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的进口端凸起且延伸至口腔外;所述吸痰通道的进口端凸起且延伸至口腔外。

优选的,所述吸痰通道设于通气道一侧,且依次排列为胃镜通道、通气道、吸痰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无痛胃镜咬口,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知的,在胃镜检查中,沿着胃镜咬口通道将胃镜软管伸入胃中、医生能够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对微小的病变,目前临床胃镜检查中,无痛胃镜在麻醉后会出现呼吸道梗阻和舌后坠,针对临床遇到的困难,进而出现了胃镜咬口,但是,无痛胃镜检查中,由于人体自然条件反射、胃镜软管伸入胃中时,会出现胃反流误吸危害,而且位于人体咽喉内的分泌液、口腔内的唾液以及胃反流物会使胃镜探头变得模糊,影响医生观察、判断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是否出现病变,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将口咽通气道、引流管直接伸入口腔中,或者通过胃镜咬口通道伸入口腔中,口咽通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防止舌后坠,引流管能够将口腔唾液和胃反流物吸出,本方案中,临床胃镜检查时,多数患者取左侧卧位,根据临床经验所得,左侧卧位更便于胃镜进入胃内,而通气道位于胃镜通道一侧,麻醉后,口咽通气道推入口腔中,口咽通气道将呼吸道打开并防止舌后坠,能够避开胃镜软管防止与其发生干涉,保证胃镜检查时具有足够的空间、灵活性更好。而位于通气道一侧的吸痰通道在麻醉后,将引流管沿着吸痰通道一同推入口腔中,第一时间将胃反流物、口腔唾液吸出,避免胃镜检查中胃反流物误吸危害以及增加胃镜探头检测肠道、胃的清晰度,由于吸痰通道位于通气道一侧,因此也能够避开胃镜软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痛胃镜咬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无痛胃镜咬口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挡沿;2、牙垫部;3、胃镜通道;4、松紧带;5、通气道;6、吸痰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无痛胃镜咬口,包括相互连接的挡沿1和牙垫部2,挡沿1和牙垫部2之间为连通的胃镜通道3,该挡沿1两端为松紧带4,胃镜咬口一侧设置有通气道5和吸痰通道6,通气道5与胃镜咬口隔开,吸痰通道6与胃镜咬口隔开。

于本实施例中,在胃镜检查中,沿着胃镜咬口通道将胃镜软管伸入胃中、医生能够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对微小的病变,目前临床胃镜检查中,无痛胃镜在麻醉后会出现呼吸道梗阻和舌后坠,针对临床遇到的困难,进而出现了胃镜咬口,但是,无痛胃镜检查中,由于人体自然条件反射、胃镜软管伸入胃中时,会出现胃反流误吸危害,而且位于人体咽喉内的分泌液、口腔内的唾液以及胃反流物会使胃镜探头变得模糊,影响医生观察、判断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是否出现病变,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将口咽通气道5、引流管直接伸入口腔中,或者通过胃镜咬口通道伸入口腔中,口咽通气道5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防止舌后坠,引流管能够将口腔唾液和胃反流物吸出,本方案中,临床胃镜检查时,多数患者取左侧卧位,根据临床经验所得,左侧卧位更便于胃镜进入胃内,而通气道5位于胃镜通道3一侧,麻醉后,口咽通气道5推入口腔中,口咽通气道5将呼吸道打开并防止舌后坠,能够避开胃镜软管防止与其发生干涉,保证胃镜检查时具有足够的空间、灵活性更好。而位于通气道5一侧的吸痰通道6在麻醉后,将引流管沿着吸痰通道6一同推入口腔中,第一时间将胃反流物、口腔唾液吸出,避免胃镜检查中胃反流物误吸危害以及增加胃镜探头检测肠道、胃的清晰度,由于吸痰通道6位于通气道5一侧,因此也能够避开胃镜软管,本案中,口咽通气道以及吸痰通道6是专门为这款咬口设计的,符合人的口咽腔弧度,具有一定柔韧性,适合将口咽通气管和引流管沿着通气道5和吸痰通道6轻松推入口咽腔。

通气道5和吸痰通道6开设在挡沿1上;于本实施例中,通气道5和吸痰通道6是位于挡沿1上的,也就是说,避免通气道5内的口咽通气管和吸痰通道6内的引流管之间与胃镜软管接触,保证胃镜软管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胃镜软管的操作更加灵活。

通气道5和吸痰通道6在挡沿1上形成凸部,且该凸部靠近口腔一侧;凸部是延伸至口腔内的,麻醉医生操作时,能够将口咽通气管和引流管内延伸的凸部伸入口腔内,对口咽通气管和引流管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架设固定作用,便于麻醉医生操作、灵活性更好。

通气道5的进入口表面为弧形面;防止锐边戳伤麻醉医生。

通气道5的进口端凸起且延伸至口腔外;吸痰通道6的进口端凸起且延伸至口腔外,避免直接接触病人唇齿带来不适造成伤害;便于麻醉医生操作。

吸痰通道6设于通气道5一侧,且依次排列为胃镜通道3、通气道5、吸痰通道6,术中,病人常取左侧卧位,首先是将胃镜软管沿着胃镜通道3深入人体咽喉、肠道以及胃中,为了便于胃镜检查,同时将口咽通气管、引流管一同伸入口腔中,由于在挡沿上开设有通气道5、吸痰通道6,口咽通气管能够于通气道5内伸缩滑动,麻醉医生首先固定好咬口器后,再将口咽通气管沿着通气道5管壁一通推入空腔中,也就是说,口咽通气管能够于通气道5内滑动的方式自由伸缩运动,麻醉医生可自由调整口咽通气管伸入病人口腔的长度直至保证呼吸道通畅即可,操作较为灵活。同理,引流管同样能够于吸痰通道6内滑动,灵活性好、吸痰效率高。由于胃镜检查中,容易引起胃反流,以及咽喉、口腔容易分泌唾液、引流管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唾液、胃反流吸出、及时解决病人误吸危险,口咽通气管保证了呼吸道通常、防止病人缺氧,病人左侧卧位中,吸痰通道6和通气道5实际处于胃镜通道3下方,麻醉医生操作便捷,吸痰、胃反流吸出效果达到最佳,于本实施例中,引流管的负压不易不大,防止缺氧。

于本实施例中,挡沿2上设置了通气口,以便于病人呼吸,保证呼吸道通畅,辅助供氧。

以上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