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6756发布日期:2019-08-09 21:1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儿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儿童不能主动配合检查体位,支气管镜不能够顺利的插入到儿童的支气管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由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儿童的头部,使儿童在卧姿状态下头部后仰姿态以便支气管镜插入。强行按压会使得患儿不舒适,患儿在不舒适的情况下会反复扭动导致体位的变化,从而导致检查不能顺利进行,且易发生支气管粘膜损伤等并发症。传统的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往往需要多个医务人员协同配合进行头部、肢体的按压,增加人员投入的同时,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多集中在保持患儿体位上,耗费体力的同时往往忽视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不利于患儿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采用卧姿并可以进行姿势调整和头部固定的支气管镜检查床,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用于辅助支气管镜检查。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的床板的一端设有开口,对应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一,支撑板一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有圆轴一,两个所述圆轴一分别固定在所述滑槽一内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一的一侧铰接支撑板二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二的两端分别设有十字形滑槽,两个所述十字形滑槽内分别设有十字形滑块,两个所述十字形滑块上侧分别固定有夹板,两个所述十字形滑块下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滑块,两个所述圆柱形滑块分别设置在滑槽二内,两个连板上分别设有所述滑槽二,两个所述连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圆轴二上,两个所述圆轴二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二下侧,两个所述连板下端中部铰接连杆二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同轴铰接在圆轴三的下端,所述圆轴三的上端固定连接在T形滑块的下侧,所述T形滑块设置在T形滑槽内,所述T形滑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二下侧中部,丝杠二螺纹连接所述T形滑块,所述丝杠二的一端铰接在所述T形滑槽的一端,所述丝杠二的另一端铰接穿过所述支撑板二固定连接圆盘二,所述支撑板二的两侧外端分别铰接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一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床体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矩形块下端铰接丝杠一的一端,所述丝杠一的另一端穿过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床体前侧的两个床腿的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丝杠一螺纹连接螺纹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螺纹块上侧铰接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一的下侧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检查床的初始状态为:两个夹板分开且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患者头部直径,支撑板一的上表面和支撑板二的上表面与床体的上表面共面。使用本检查床时,首先让患者躺在床体,患者头部放置在两个夹板之间的支撑板二的上侧,转动转盘一带动丝杠一转动,丝杠一带动螺纹块向靠近矩形块的方向移动,螺纹块带动连杆一向上摆动,连杆一带动支撑板二向上摆动,支撑板二带动支撑板一的一端向上摆动,支撑板一带动两个滑块在对应的滑槽一内滑动,支撑板一带动两个夹板、丝杠二和两个连板等向上摆动,使患者的背部被支撑板一托起,患者的头部被支撑板二托起,使患者的身体姿态呈仰头状,使患者的呼吸道变直,停止转动转盘一,支撑板二和支撑板一的位置被固定,转动圆盘二带动丝杠二转动,丝杠二带动T形滑块在T形滑槽内滑动,T形滑块带动圆轴三移动,圆轴三带动两个连杆二摆动,两个连杆二分别带动连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摆动,两个连板分别设有的滑槽二分别带动圆柱形滑块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圆柱形滑块在对应的滑槽二内滑动,两个圆柱形滑块分别带动对应的十字形滑块在对应的十字形滑槽内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两个十字形滑块带动对应的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待两个夹板将患者头部夹持固定后,停止转动圆盘二,两个夹板的位置固定,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即可,检查完成后,反向转动圆盘二,使两个夹板离开患者头部,反向转动转盘一使支撑板一的上表面和支撑板二的上表面与床体的上表面共面,让患者离开检查床。本检查床在保持卧姿的状态下使患者头部后仰一定角度确保支气管镜的顺利插入,并且对患者头部具有良好的限制固定作用,避免检查过程中患儿体位变化,减少医护人员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七。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八。

图中:1、床体,2、支撑板一,3、夹板,4、支撑板二,5、十字形滑槽, 6、十字形滑块,7、滑槽一,8、圆盘二,9、横杆,10、转盘一,11、矩形块, 12、丝杠一,13、连杆一,14、螺纹块,15、T形滑槽,16、圆轴三,17、T形滑块,18、连杆二,19、连板,20、滑槽二,21、圆柱形滑块,22、圆轴一,23、开口,24、圆轴二,25、丝杠二,2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板的一端设有开口23,对应所述开口23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一7,支撑板一2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有圆轴一22,两个所述圆轴一22分别固定在所述滑槽一7内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一2的一侧铰接支撑板二4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二4的两端分别设有十字形滑槽5,两个所述十字形滑槽5内分别设有十字形滑块6,两个所述十字形滑块6上侧分别固定有夹板3,两个所述十字形滑块6下侧分别固定有圆柱形滑块21,两个所述圆柱形滑块21分别设置在滑槽二20内,两个连板19上分别设有所述滑槽二20,两个所述连板19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圆轴二24上,两个所述圆轴二24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二4下侧,两个所述连板19下端中部铰接连杆二18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18的另一端同轴铰接在圆轴三16的下端,所述圆轴三1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T形滑块17的下侧,所述T形滑块17设置在 T形滑槽15内,所述T形滑槽15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二4下侧中部,丝杠二25 螺纹连接所述T形滑块17,所述丝杠二2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T形滑槽15的一端,所述丝杠二25的另一端铰接穿过所述支撑板二4固定连接圆盘二8,所述支撑板二4的两侧外端分别铰接滑块26,两个所述滑块26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一7内。

所述床体1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块11。

所述矩形块11下端铰接丝杠一12的一端,所述丝杠一12的另一端穿过横杆9的中部固定连接转盘一10的中部。

所述横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床体1前侧的两个床腿的中部。

所述丝杠一12螺纹连接螺纹块14。

所述螺纹块14上侧铰接连杆一13的一端,所述连杆一1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一2的下侧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本检查床的初始状态为:两个夹板3分开且两个夹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患者头部直径,支撑板一2的上表面和支撑板二4的上表面与床体1的上表面共面。使用本检查床时,首先让患者躺在床体1,患者头部放置在两个夹板3之间的支撑板二4的上侧,转动转盘一10带动丝杠一12 转动,丝杠一12带动螺纹块14向靠近矩形块11的方向移动,螺纹块14带动连杆一13向上摆动,连杆一13带动支撑板二4向上摆动,支撑板二4带动支撑板一2的一端向上摆动,支撑板一2带动两个滑块26在对应的滑槽一7内滑动,支撑板一2带动两个夹板3、丝杠二25和两个连板19等向上摆动,使患者的背部被支撑板一2托起,患者的头部被支撑板二4托起,使患者的身体姿态呈仰头状,使患者的呼吸道变直,停止转动转盘一10,支撑板二4和支撑板一 2的位置被固定,转动圆盘二8带动丝杠二25转动,丝杠二25带动T形滑块 17在T形滑槽15内滑动,T形滑块17带动圆轴三16移动,圆轴三16带动两个连杆二18摆动,两个连杆二18分别带动连板19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摆动,两个连板19分别设有的滑槽二20分别带动圆柱形滑块2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圆柱形滑块21在对应的滑槽二20内滑动,两个圆柱形滑块21分别带动对应的十字形滑块6在对应的十字形滑槽5内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两个十字形滑块6带动对应的夹板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待两个夹板3将患者头部夹持固定后,停止转动圆盘二8,两个夹板3的位置固定,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即可,检查完成后,反向转动圆盘二8,使两个夹板3离开患者头部,反向转动转盘一 10使支撑板一2的上表面和支撑板二4的上表面与床体1的上表面共面,让患者离开检查床。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