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662发布日期:2019-11-15 21:4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胃管组件。



背景技术:

在重症患者中,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多数患者放置鼻胃管经胃营养后存在胃潴留,大大增加了返流误吸的风险,且无法满足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延长病程,增加医药负担。过幽门喂养有利于减少返流误吸的发生,且能有效的进行营养支持,但临床上盲插鼻肠管成功率较低,不易过幽门,常需借助内镜或x线,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病人的痛苦及医务人员x线下的暴露。

随着超声的广泛应用,可借助b超放置鼻肠管,但现有的胃管在超声下显影不清,较难判断导管位置,等同于盲插,费时较长且置管成功率低。因此非常需要一种能使胃管在超声下显影的装置,以便于临床通过胃管过幽门实现鼻肠管的功能,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降低置管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胃管超声下显影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胃管在超声下显影的装置,便于临床医师放置胃管过幽门实现鼻肠营养。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胃管组件,它包括了管体、气泵或氧源、水泵,管体为透明软管,可置入胃管内,管体前端无引流口,管体中为纵向通道i和纵向通道ii组成的双腔管体,纵向管体i和纵向管体ii在管体前端相通,在管体其余部位互不相通,纵向管体i入口处设置两个端口,其中一个可连接气泵或氧源,另一个可直接连接水泵,两个端口同时分别注入水和气,水气在纵向管体i中混合后从纵向管体i经过管体前端进入至纵向管体ii中,从纵向管体ii端口处流出,纵向管体ii端口处可连接延长管,排出的废液可引流至水泵中以便循环利用,因带有气泡的流动液体可使胃管在b超下清晰的显影,因此本组件置入胃管后实现了b超下清晰定位胃管位置的功能,可帮助医师判断胃管位置,有无在胃内盘旋。

本实用新型的胃管组件为实现胃管过幽门提供了便利,无需借助胃镜或x线放置鼻肠管,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以及减少医务人员x线下的暴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胃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气泵或氧源接口,2-水泵接口,3-纵向通道i,4-纵向通道i和纵向通道ii相通处,5-纵向通道ii,6-废液回收引流口,7-废液回收接口,8-水泵出水口,9-水泵,10-气泵出口,11-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管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1-气泵或氧源接口:可直接连接病房中常用氧源延长管接口或可外接10气泵接口;2-水泵接口:直接连接8水泵接口;3-纵向通道i,4-纵向通道i和纵向通道ii相通处,5-纵向通道ii,6-废液回收引流口:直接连接7废液回收接口;7-废液回收接口;8-水泵出水口;9-水泵;10-气泵出口;11-气泵。

本实用新型在置管前,先将本胃管组件置入胃管内,1号接口连接氧源或气泵,同时2号接口连接水泵,同时打开水泵和气泵,使水气在纵向通道i中混合,流经纵向通道ii,从6号引流口流出至水泵后循环利用。带有气泡的流动液体可使胃管在b超下清晰的显影,因此,临床医师可在b超下清晰的定位胃管位置,进一步判断胃管是否过幽门及有无在胃内盘旋,大大降低了鼻肠管放置费用、缩短放置时间、减少病人做胃镜的痛苦以及医师在x线下的暴露机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