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345发布日期:2019-07-17 05:5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药物的种类多种多样,药物的保存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药物采用瓶子盛装,有的药物采用袋装,有的药物采用盒装等。药瓶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药液盛装容器,通常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瓶体,瓶盖与瓶体的端口采用螺纹结构连接,实现瓶盖的旋紧和开启。然而在利用药瓶盛装碘液这类容易染色的药液后,如果药瓶出现倾斜或者倒立等情况,打开瓶盖使用瓶体内的药液时,瓶盖上附着的药液便会沿着瓶盖外流,容易污染瓶体,使用者拿取药瓶时也会造成手部污染,不但造成药液的浪费,而且会给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包括瓶体和盖体,所述瓶体螺接在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盖体包括盖颈以及与所述盖颈活动连接的盖顶,所述盖颈的顶面设有出液口,围绕所述出液口邻接有高度高于盖颈表面的凸台,所述盖颈的前端设有启瓶缺口,所述盖颈的后端通过铰接件安装有所述盖顶,所述盖顶的内部固设有圆环形封口柱可与所述出液口过盈配合,所述封口柱的内壁固还设有两个间隔且相对分布的硬质锁销,所述封口柱的前端面固接有硅胶材料制成的引液槽,且所述引液槽位于所述铰接件的前方,所述引液槽的下部开设有两个卡孔可分别与封口柱内的两个锁销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的内侧壁上固接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锁销,并且可与所述引液槽上的两个卡孔卡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引液槽的左侧至右侧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定型通道,在此定型通道内嵌设有定型铁丝。

进一步地,所述锁销头部为球形,其根部直径小于头部,所述卡孔为与所述锁销头部配合的3/4球形。

进一步地,围绕所述盖颈侧壁设有一周防滑凸起棱;所述盖颈的下边缘固接有一周外延裙边,所述外延裙边与盖颈边缘之间形成有环形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卡接有吸附棉圈。

进一步地,所述盖顶的上端固接有垂直于所述盖顶的启瓶块,所述启瓶块的高度为0.8~1.5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可染色的这类药液盛装在瓶体内,再将盖体与瓶体螺接。使用时,打开与盖颈铰接的盖顶,暴露出出液口,使用者可用棉签在出液口内蘸取药液进行使用。关闭盖顶时,盖顶内的封口柱卡入出液口内紧密配合,盖颈上端面与凸台之间的此部分与盖顶边缘卡接固定。包装药瓶时,在封闭盖顶前,需要将软质的引液槽翻折向封口柱内,利用锁销卡入引液槽的卡孔中,从而将软质的引液槽固定在圆环形封口柱内,以免引液槽影响药瓶的包装。倾斜和或者倒立瓶体后再开启盖顶,附着的药液流向与铰接件相邻的此部分封口柱内并堆积,将被翻折固定在封口柱内的引液槽从锁销中取下,直接伸入出液口内。此时,利用位于铰接件前方的引液槽的引流,将残留液体引导流向出液口内。可避免残留在盖体上的药液外流向瓶体污染环境,不会造成使用者手部残留。药瓶开封使用后,由于引液槽固设在封口柱前端,因此在盖顶处于封闭状态时,引液槽是位于封口柱的下端,不会干涉盖顶封闭出液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瓶体、200-盖体、210-盖颈、211-出液口、212-凸台、213-启瓶缺口、214-外延裙边、220-盖顶、221-封口柱、222-启瓶块、300-铰接件、400-锁销、500-引液槽、510-定型通道、600-吸附棉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盛装药液的防污染药瓶,包括瓶体100和盖体200,所述瓶体100螺接在所述盖体200的下方。所述盖体200包括盖颈210以及与所述盖颈210活动连接的盖顶220,所述盖颈210的顶面设有出液口211,围绕所述出液口211邻接有高度高于盖颈210表面的凸台212,所述盖颈210的前端设有启瓶缺口213,所述盖颈210的后端通过铰接件300安装有所述盖顶220。所述盖顶220的内部固设有圆环形封口柱221可与所述出液口211过盈配合,所述封口柱221的内壁固还设有两个间隔且相对分布的硬质锁销400,所述封口柱221的前端面固接有硅胶材料制成的引液槽500,且所述引液槽500位于所述铰接件300的前方,所述引液槽500的下部开设有两个卡孔(图中未示出)可分别与封口柱221内的两个锁销400卡接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将可染色的这类药液盛装在瓶体100内,再将盖体200与瓶体100螺接。使用时,打开与盖颈210铰接的盖顶220,暴露出出液口211,使用者可用棉签在出液口211内蘸取药液进行使用。关闭盖顶220时,盖顶220内的封口柱221卡入出液口211内紧密配合,盖颈210上端面与凸台212之间的此部分与盖顶220边缘卡接固定。包装药瓶时,在封闭盖顶220前,需要将软质的引液槽500翻折向封口柱221内,利用锁销400卡入引液槽500的卡孔中,从而将软质的引液槽500固定在圆环形封口柱221内,以免引液槽500影响药瓶的包装。倾斜和或者倒立瓶体100后再开启盖顶220,附着的药液流向与铰接件相邻的此部分封口柱221内并堆积,将被翻折固定在封口柱221内的引液槽500从锁销400中取下,直接伸入出液口211内。此时,利用位于铰接件300前方的引液槽500的引流,将残留液体引导流向出液口211内。可避免残留在盖体200上的药液外流向瓶体100污染环境,不会造成使用者手部残留。药瓶开封使用后,由于引液槽500固设在封口柱221前端,因此在盖顶220处于封闭状态时,引液槽500是位于封口柱221的下端,不会干涉盖顶220封闭出液口211。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液口211的内侧壁上固接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锁销400,并且可与所述引液槽500上的两个卡孔卡接。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药液,可将引液槽500的两个卡孔,卡入出液口211内壁上的两个锁销400中,从而固定软质的引液槽500,在移动状态下也能方便软质的引液槽500保持伸入出液口211内的状态。

沿所述引液槽500的左侧至右侧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定型通道510,在此定型通道510内嵌设有定型铁丝(图中未示出)。软质引液槽500伸入出液口211后,为了让引液槽500形状更便于引流,可用无菌工具(例如无菌棉签、无菌镊子等)辅助将定型铁丝弯曲呈圆弧状结构,便于引液槽500保持圆弧状,从而使引流更顺利方便。

所述锁销400头部为球形,其根部直径小于头部,所述卡孔为与所述锁销400头部配合的3/4球形。将锁销400的头部卡入卡孔内,能够更牢固的固定软质的引液槽500。

围绕所述盖颈210侧壁设有一周防滑凸起棱(图中未示出),可以防滑。所述盖颈210的下边缘固接有一周外延裙边214,所述外延裙边214与盖颈210边缘之间形成有环形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卡接有吸附棉圈600。外延裙边214相当于在盖颈210底部边缘添加一道防污染的保护机构,如果药液过多不慎从盖顶220位置外流,可染色的液体会流向外延裙边214与盖颈210之间形成的收集槽内,收集槽内设吸附棉圈600围绕盖颈210边缘一周来吸附药液,避免药液流向瓶体100造成瓶体100以及放置位置的污染。

所述盖顶220的上端固接有垂直于所述盖顶220的启瓶块222,所述启瓶块222的高度为0.8~1.5cm。盖顶220处于闭合状态后,单手握持瓶体100,大拇指在启瓶缺口213位置向上推动启瓶块222,由于启瓶块222垂直于盖顶220,并且高度为0.8~1.5cm,可轻易单手就能开启盖顶220,方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