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2833发布日期:2019-08-03 16:2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外科手术时,经常需要取用标本来进行化验,在标本的取用时,通常采用血管钳从腹腔镜穿刺孔取出,然而,这样的取用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用血管钳钳夹组织过程中极易造成组织的破碎,失去了标本的完整性,为手术后病理诊断带来困扰;2、因组织破碎后造成取物时间延长,无形中延长手术总时间,增加患者术中所用麻药剂量,患者术后康复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包括剪刀架,所述的剪刀架包括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中部通过一根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均通过弹性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一个取物槽,两个所述的取物槽对称设置,且两个取物槽的开口相对开设,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外侧斜向外固定有一根定位杆,所述取物槽的后端在与弹性连接杆连接处的外侧开设有一个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后端外侧均固定有一个握持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取物槽为半圆台型,所述取物槽较大的一端与弹性连接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前小后大的取物槽,方便取物槽穿过腹腔镜穿刺孔取用标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剪刀杆与固定连接在第一剪刀杆上取物槽开口的面的夹角为165-175°,所述第二剪刀杆与固定连接在第二剪刀杆上取物槽开口的面的夹角为165-175°,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在夹紧过程中,两个所述取物槽的前端先触碰到一起,随着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持续夹紧,所述的弹性连接杆产生形变,直至两个所述取物槽的后端相接触,此时,定位杆的外端部顶入定位槽内。

通过弹性连接杆的设置,使得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在夹紧过程中,两个取物槽的前端先触碰到一起,随着所述第一剪刀杆和第二剪刀杆的前端持续夹紧,弹性连接杆产生形变,直至两个所述取物槽的后端相接触,这样有利于标本的取用,同时,通过定位杆与定位槽,实现了标本取用后对取物槽与剪刀架的定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剪刀架的前端设置取物槽,在剪刀架的前端穿过腹腔镜穿刺孔进行取物时,直接将标本置于取物槽中,当两个取物槽的开口相抵,实现对取物槽内标本的封闭,然后再穿过腹腔镜穿刺孔将标本取出,这样不仅能够防止组织破碎,保证标本的完整性,而且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总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腹腔镜标本取物装置,包括剪刀架,所述的剪刀架包括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中部通过一根转轴3连接,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前端均通过弹性连接杆4固定连接有一个取物槽5,两个所述的取物槽5对称设置,且两个取物槽5的开口相对开设,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前端外侧斜向外固定有一根定位杆6,所述取物槽5的后端在与弹性连接杆4连接处的外侧开设有一个与定位杆6相匹配的定位槽7,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后端外侧均固定有一个握持圈8。

所述的取物槽5为半圆台型,所述取物槽5较大的一端与弹性连接杆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剪刀杆1与固定连接在第一剪刀杆1上取物槽5开口的面的夹角为165-175°,所述第二剪刀杆2与固定连接在第二剪刀杆2上取物槽5开口的面的夹角为165-175°,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前端在夹紧过程中,两个所述取物槽5的前端先触碰到一起,随着所述第一剪刀杆1和第二剪刀杆2的前端持续夹紧,所述的弹性连接杆4产生形变,直至两个所述取物槽5的后端相接触,此时,定位杆6的外端部顶入定位槽7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剪刀架的前端夹紧后穿过腹腔镜穿刺孔取用标本,取用标本时,首先打开剪刀架的前端,然后将标本夹在两个取物槽5中,接着剪刀架前端夹紧,使得标本置于两个取物槽5中,最后再将取物槽5穿过腹腔镜穿刺孔取出,从而实现标本的取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防止组织破碎,保证标本的完整性,而且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总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