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1633发布日期:2019-08-31 01:2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术后临床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



背景技术:

在手术过后,需要对病人的血压进行检测,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现有的血压检测装置大都不能够调节高度,而血压检测过程中需要上臂与心脏大致平齐,需要患者或者医务工作者调节坐姿或者手动抬高仪器,过程繁琐,不利于使用。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专利CN204765613U公开的一种便于调整高度的血压检测装置,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容易,精准控制血压计的高度,更准确测量血压。但是该方案使用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套筒高度调节需用手动调节,需要调节时间长并且需要一定的力气才能实现;第二,设备体积大,占用空间,存在使用上的限制;第三,使用过程繁琐,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使用后,利用检测钉上的心率传感器进行收集数据,然后再由控制器进行综合分析,由显示屏显示出来,避免了传统检测器械体积大操作麻烦的问题,不需要病人配合移动身体,避免病人术后随意移动导致伤口破裂,使用方便快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包括主体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表盘、显示屏、控制器、蓄电池、限位槽、移动槽、左表带、限位圈、固定孔、右表带、检测钉、导线管、滑槽,所述显示屏设置在表盘顶部的正中,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表盘内壁顶部的右侧,所述蓄电池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表盘内壁顶部的左侧。

所述限位槽开设在表盘底部的正中,所述限位槽的内腔由底部的槽口与表盘底部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移动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槽开设在表盘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移动槽相对一端的槽口与限位槽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滑槽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开设在右侧移动槽内壁顶部和底部的正中。

所述左表带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表盘的左侧,所述左表带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圈的左侧,所述固定孔开设在左表带左侧的中部,所述固定孔连通左表带的左侧与右侧,所述右表带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表盘的右侧,所述检测钉设置在右表带的底部,所述导线管设置在右表带壁体的内部,所述显示屏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线性连接,所述检测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限位块、左移动块、充电口、把手、右移动块、滑块,所述左移动块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的右侧,所述充电口开设在左移动块底部的正中,所述把手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限位块底部的正中,所述右移动块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的左侧,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右移动块顶部和底部的右侧,所述充电口与蓄电池线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贯穿表盘并延伸至表盘的内部,所述显示屏与表盘的壁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表带底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圈并延伸至左表带的左侧,所述右表带与左表带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检测钉的顶部贯穿右表带并延伸至右表带顶部的外部,所述检测钉与右表带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钉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孔的内部并与固定孔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线管连通检测钉与表盘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的顶部、正面和背面分别与限位槽内壁的顶部、正面和背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底部由限位槽底部的槽口延伸至表盘底部的外部,所述表盘的壁体由限位槽底部的槽口处向内收缩,所述表盘的壁体与限位块的底部相贴合,所述表盘正面和背面的壁体分别与把手的正面和背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左移动块右侧的一端延伸至左侧移动槽的内部并与左侧移动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右移动块左侧的一端延伸至右侧移动槽的内部并与右侧移动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滑块远离右移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并契合滑槽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通过设置的表盘、显示屏、控制器、蓄电池、左表带、限位圈、固定孔、右表带、检测钉、导线管的配合工作,利用检测钉上的心率传感器进行收集数据,然后再由控制器进行综合分析,由显示屏显示出来,避免了传统检测器械体积大操作麻烦的问题,不需要病人配合移动身体,避免病人术后随意移动导致伤口破裂,使用方便快捷。

(2)、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通过设置的表盘、限位槽、移动槽、滑槽、限位块、左移动块、充电口、把手、右移动块、滑块的配合工作,对充电口进行移动收纳,避免长时间的佩戴时被病人的体液浸湿,为充电口提供保护,延长了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性连接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主体机构、11表盘、12显示屏、13控制器、14蓄电池、15限位槽、16移动槽、17左表带、18限位圈、19固定孔、110右表带、111检测钉、112导线管、113滑槽、2移动机构、21限位块、22左移动块、23充电口、24把手、25右移动块、2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包括主体机构1以及移动机构2,主体机构1包括表盘11、显示屏12、控制器13、蓄电池14、限位槽15、移动槽16、左表带17、限位圈18、固定孔19、右表带110、检测钉111、导线管112、滑槽113,显示屏12设置在表盘11顶部的正中,控制器1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表盘11内壁顶部的右侧,蓄电池1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表盘11内壁顶部的左侧,显示屏12的底部贯穿表盘11并延伸至表盘11的内部,显示屏12与表盘11的壁体固定连接,检测钉111的内部设置有心率传感器,并与病人手腕相接触,显示屏12为OLED触摸显示屏,控制器13的型号为NVIDIA Tegra 4,蓄电池14为200mAh锂离子聚合物安全电池,输入电流为25mA输入电压为DC5.0V,心率传感器为PPG心率传感器。

限位槽15开设在表盘11底部的正中,限位槽15的内腔由底部的槽口与表盘11底部的外部相连通,移动槽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槽16开设在表盘11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移动槽16相对一端的槽口与限位槽15的内腔相连通,滑槽113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113开设在右侧移动槽16内壁顶部和底部的正中。

左表带1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表盘11的左侧,左表带17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圈18的左侧,固定孔19开设在左表带17左侧的中部,固定孔19连通左表带17的左侧与右侧,右表带110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表盘11的右侧,检测钉111设置在右表带110的底部,导线管112设置在右表带110壁体的内部,显示屏12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控制器13与蓄电池14线性连接,检测钉111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右表带110底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圈18并延伸至左表带17的左侧,右表带110与左表带17相贴合,检测钉111的顶部贯穿右表带110并延伸至右表带110顶部的外部,检测钉111与右表带110的壁体固定连接,检测钉111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孔19的内部并与固定孔19的内壁相贴合,导线管112连通检测钉111与表盘11的内腔,通过设置的表盘11、显示屏12、控制器13、蓄电池14、左表带17、限位圈18、固定孔19、右表带110、检测钉111、导线管112的配合工作,利用检测钉111上的心率传感器进行收集数据,然后再由控制器13进行综合分析,由显示屏12显示出来,避免了传统检测器械体积大操作麻烦的问题,不需要病人配合移动身体,避免病人术后随意移动导致伤口破裂,使用方便快捷。

移动机构2包括限位块21、左移动块22、充电口23、把手24、右移动块25、滑块26,左移动块22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21的右侧,充电口23开设在左移动块22底部的正中,把手2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限位块21底部的正中,右移动块25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21的左侧,滑块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26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右移动块25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充电口23与蓄电池14线性连接,限位块21设置在限位槽15的内部,限位块21的顶部、正面和背面分别与限位槽15内壁的顶部、正面和背面相贴合,把手24的底部由限位槽15底部的槽口延伸至表盘11底部的外部,表盘11的壁体由限位槽15底部的槽口处向内收缩,表盘11的壁体与限位块21的底部相贴合,表盘11正面和背面的壁体分别与把手24的正面和背面相贴合,左移动块22右侧的一端延伸至左侧移动槽16的内部并与左侧移动槽16的内壁相贴合,右移动块25左侧的一端延伸至右侧移动槽16的内部并与右侧移动槽16的内壁相贴合,滑块26远离右移动块25的一端延伸至滑槽113的内部并契合滑槽113的内壁,通过设置的表盘11、限位槽15、移动槽16、滑槽113、限位块21、左移动块22、充电口23、把手24、右移动块25、滑块26的配合工作,对充电口23进行移动收纳,避免长时间的佩戴时被病人的体液浸湿,为充电口23提供保护,延长了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该术后临床监测用智能血压手环的实用性。

使用时,将表盘11放置在手背一侧的手腕上,将左表带17与右表带110环绕手腕,右表带110穿过限位圈18,按动检测钉111进入固定孔19,使表盘11得以固定,检测钉111紧贴手腕,检测钉111内部的心率传感器收集数据,通过设置在导线管112内部的线路传递给控制器13进行综合分析,在传递给显示屏12显示出来,完成血压的检测,并不需要移动病人的身体,充电时,推动把手24,动力使限位块21推动右移动块25进入右侧移动槽16,左移动块22移出左侧移动槽16,露出充电口23,充电完成,推动把手24,使左移动块22进入左侧移动槽16,对充电口23形成密封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