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4081发布日期:2019-10-13 01:3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一种常用的术后器械,主要用于将人体组织中或体腔内积聚的脓液、血液或其他液体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现有的新型引流管通常为一段式中空管或着是两段式中空管。

一段式中空管,顾名思义就是一根没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这种中空管存在引流效率低下,易挤压变形等问题。

两段式中空管,包括一中空管和一具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具有特殊形状的中空管的径向截面通常为十字形截面,即中空管的内部被分成四个腔室。但是这种中空管在遇到体积较大的成形血块、食物或粪便残渣、以及组织碎屑时,往往会出现堵塞,通常需要人工挤压已将堵塞物碾碎,从而使新型引流管通畅,操作繁琐,需要时刻关注。

因此,亟需一种避免出现堵塞,提高引流效率的新型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中空管;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复数个侧壁管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

复数个所述侧壁管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

相邻两个所述侧壁管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一抗压结构。

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小于或等于1/2。

优选地,所述新型引流管由透明硅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

优选地,所述侧壁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0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三管体包括复数个侧壁槽和复数个第二抗压结构;

复数个所述侧壁槽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的内壁,所述侧壁槽与所述侧壁管一一对应连接;

相邻两个所述侧壁槽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第二抗压结构。

优选地,所述侧壁槽沿所述第三管体螺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三管体螺旋设置。

优选地,所述侧壁槽沿所述第三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管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三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抗压结构沿所述第二管体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管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管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引流管,将引流管呈两段式设计,引流管设置呈两段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管体,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为带有侧壁管的中空管,便于使大体积的血块排出,避免出现因较大血块堵塞传统引流管而需要人工挤压以排出血块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型引流管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设置抗压结构,使得引流管不会出现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问题,保持引流管通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新型引流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新型引流管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管体的径向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新型引流管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侧壁管4;第一抗压结构5;侧壁槽6;第二抗压结构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一体成型。

第一管体1为中空管,其由透明硅胶制成。

第一管体1的内径与第二管体2的内径相等,第一管体1的外径与第二管体2的外径相等。

第一管体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管体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体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体2的长度,且第一管体1的长度与第二管体2的长度之比大于5。

第二管体2包括复数个侧壁管4和复数个第一抗压结构5,复数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第二管体2的内壁,第一抗压结构5设置在第二管体2的内壁或管壁,并在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设置。

第二管体2为中空管,其由透明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侧壁管4为弧形管。

进一步地,侧壁管4的内径与第二管体2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

进一步地,第一抗压结构5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硬质塑料。

进一步地,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二管体2内壁向第二管体2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二管体2内壁向第二管体2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管4的内径为第二管体2的内径的1/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1。

进一步地,侧壁管4的数量至少是两个,优选的数量是三个、四个或五个。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2包括两个侧壁管4和六个第一抗压结构5。

两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分布,呈“吕”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管4的中心与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180°。

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均设置有均匀分布地三个第一抗压结构5。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插入患者身体上的指定位置,第二管体2的第二端设置在一容器内;患者的血液流入第一管体1内,并从第二管体2流出;在血液流量较少时,血液一般沿着第二管体2的内壁从侧壁管4排出;当血液流量较大时,血液沿着第二管体2和侧壁管4流出;当血液中出现大体积血块时,血块从第二管体2的中部排出,部分血液则从侧壁管4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引流管呈两段式设计,第一管体为中空管,第二管体为带有侧壁管的中空管,便于使大体积的血块排出,避免出现因较大血块较大堵塞传统的引流管而需要人工挤压以排出血块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设置抗压结构,使得引流管不会出现因挤压而导致的变形问题,保持引流管通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管体2的结构不同以及包括第三管体3。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管体3的第一端与第二管体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一体成型。

其中,第一管体1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管体1的内径、第二管体2的内径和第三管体3的内径相等,第一管体1的外径、第二管体2的外径和第三管体3的外径相等。

第二管体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管体3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体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体2的长度,第二管体2的长度大于第三管体3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的长度与第二管体2的长度之比为8:1,第二管体2的长度与第三管体3的长度之比为2:1。

如图4~6所示,第二管体2包括三个侧壁管4和九个第一抗压结构5。

三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分布,并呈“品”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管4的中心与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120°。

侧壁管4为弧形管,且侧壁管4的内径为第二管体2的内径的1/10。

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2。

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均设置有均匀分布地三个第一抗压结构5。

第三管体3包括复数个侧壁槽6和复数个第二抗压结构7,复数个侧壁槽6呈环形对称地设置在第第三管体3的内壁,第二抗压结构7设置在第三管体3的内壁或管壁,并在相邻两个侧壁槽6之间设置。

第三管体3为中空管,其由透明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侧壁槽6的数量至少是两个,优选的数量是三个、四个或五个。

进一步地,第三管体3由透明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侧壁槽6为U形槽。

进一步地,侧壁槽6的弧形内径与第三管体3的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5。

进一步地,第二抗压结构7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硬质塑料。

进一步地,侧壁槽6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三管体3内壁向第三管体3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与第二抗压结构6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即由第三管体3内壁向第三管体3的轴心凸起的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槽6的弧形内径为第三管体2的内径的1/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槽6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二抗压结构6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2。

本实施例中,第三管体3包括三个侧壁槽6和九个第二抗压结构7。

三个侧壁槽6呈环形对称分布,呈“品”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槽6的中心与第三管体3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120°。

相邻两个侧壁槽6之间均设置有均匀分布地三个第二抗压结构7。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将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插入患者身体上的指定位置,第三管体3的第二端设置在一容器内;患者的血液流入第一管体1内,并依次从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流出;在血液流量较少时,血液一般沿着第二管体2的内壁进入侧壁管4,然后从第三管体3的侧壁槽6排出;当血液流量较大时,血液沿着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和侧壁管4-侧壁槽6流出;当血液中出现大体积血块时,血块从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排出,部分血液则从侧壁管4-侧壁槽6流出。

本实施例的优点为,通过设置具有开口槽(侧壁槽)的第三管体,使得血液能够从侧壁槽快速排出,增加了血液扩散的面积,以提高血液排出速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与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体2的第二端与第三管体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的长度与第二管体2的长度之比为10:1,第二管体2的长度与第三管体3的长度之比为2:1。

其中,第一管体1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9所示,第二管体2包括四个侧壁管4和十二个第一抗压结构5。

四个侧壁管4呈环形对称分布,呈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管4的中心与第二管体2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90°。

侧壁管4为弧形管,且侧壁管4的内径为第二管体2的内径的1/10。

侧壁管4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一抗压结构5沿第二管体2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2。

相邻两个侧壁管4之间均设置有均匀分布地三个第一抗压结构5。

第三管体3包括四个侧壁槽6和十二个第二抗压结构7。

四个侧壁槽6呈环形对称分布,呈形分布,相邻两个侧壁槽6的中心与第三管体3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90°。

侧壁槽6为U形槽,且侧壁槽6的内径(侧壁槽6的弧形的内径)为第三管体3的内径的1/10。

侧壁槽6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与第二抗压结构7沿第三管体3径向向内延伸的距离之比等于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槽6和第二抗压结构7沿着第三管体3呈螺旋设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2,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