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213发布日期:2019-09-03 20:0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介入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动脉导管未闭和房、室间隔缺损等结构性心脏病变,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长发育的先天性畸形,以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周围血管插入导管的介入治疗,为病人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介入治疗较外科手术损伤小,且具有痛苦少、不开胸、不遗留瘢痕、不需要气管插管麻醉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然而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一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慢慢出现。其中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封堵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出现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肺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封堵器脱落的处理原则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目前临床上一旦出现封堵器脱落,有两种措施可以选用:一是通过介入取出;二是手术取出。由于手术取出封堵器存在风险大并容易引起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缺陷。因此现阶段常采用圈套装置等介入器材抓取封堵器。

然而现有的圈套装置对于脱落的封堵器的抓捕成功率并不高,例如中国专利CN201220363426.X公开了一种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圈套器,包括圈套环、镍钛杆、手柄以及高分子热缩管,所述圈套环包括沿垂直于该圈套环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尾端,所述圈套环的尾端与所述镍钛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镍钛杆垂直于所述圈套环所在的平面;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镍钛杆的顶端;所述高分子热缩管紧密地套设于所述镍钛杆的底部和所述圈套环的尾端上。

又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342531.8公开了一种圈套器,包括:圈套环、调节丝、镍钛管、热缩管和手柄。其中圈套环与镍钛管固定连接,热缩管紧密收缩在圈套环与镍钛管上,圈套环远端与调节丝远端固定,调节丝穿入镍钛管内部与手柄拉环连接。镍钛管与手柄连接固定。调节丝伸出镍钛管部分预定型呈半弧形。圈套环和调节丝均由镍钛合金丝组成,具有强的形状保持能力和稳定的强度,且可通过极细的导管。调节丝与圈套环远端固定,近端与手柄拉环固定,通过手柄和手柄拉环配合使用可调节圈套环使其发生形变,以方便心内抓取异物或封堵器。

经研究发现,上述现有的圈套装置抓捕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主要为现有的圈套装置的圈套环直径较大,且在调整圈套环的大小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其原有的角度,即虽然初始时圈套环所处的平面垂直于封堵器螺母的中轴线,但在调整圈套环大小的时候,由于拉扯作用导致圈套环所处的平面不再垂直封堵器螺母的中轴线,甚至会与封堵器螺母的中轴线平行,从而使圈套环不容易与封堵器的螺母套合导致抓捕封堵器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医学圈套装置通过使第一半环件和第二半环件形成的圈套环所处的平面始终垂直于封堵器的螺母的中轴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封堵器的抓捕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包括第一环形件、第一半环件、第一导丝、套管、第二导丝、第二环形件以及第二半环件;其中,

所述第一半环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件连接,第一半环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环形件后与所述第一导丝的远端连接;

所述第二半环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件连接,第二半环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环形件后与所述第二导丝的远端连接,第二半环件与第一半环件形成容纳封堵器螺母的圈套环,该圈套环所在的平面垂直封堵器螺母的中轴线;

所述第一导丝的近端和第二导丝的近端均延伸入所述套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件和第二半环件均由镍钛合金丝定型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均由镍钛合金丝定型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均呈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件和第二半环件均呈半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半环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件,在第二半环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环形件,然后使第一半环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环形件后与第一导丝连接,第二半环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环形件后与第二导丝连接,以使第一半环件和第二半环件形成的圈套环在抓捕封堵器时,圈套环所处的平面始终与封堵器的螺母的中轴线垂直,从而提高封堵器的抓捕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环形件;2-第一半环件;3-第一导丝;4-套管;5-第二导丝;6-第二环形件;7-第二半环件;8-圈套环;9-操控把手;10-合成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以下实施例中,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的医学圈套装置,包括第一环形件1、第一半环件2、第一导丝3、套管4、第二导丝5、第二环形件6以及第二半环件7;其中,

所述第一半环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件6连接,第一半环件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环形件1后与所述第一导丝3的远端连接;

所述第二半环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件1连接,第二半环件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环形件6后与所述第二导丝5的远端连接,第二半环件7与第一半环件2形成容纳封堵器螺母的圈套环8,该圈套环8所在的平面垂直封堵器螺母的中轴线;

所述第一导丝3的近端和第二导丝5的近端均延伸入所述套管4内。

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6可以均呈多边形环状,也可以是圆环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6均呈圆环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件2和第二半环件7均由镍钛合金丝定型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中,第一半环件2和第二半环件7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记忆合金定型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件2和第二半环件7均呈半圆环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丝3和第二导丝5均由镍钛合金丝定型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中,第一导丝3和第二导丝5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记忆合金定型而成。第一导丝3和第二导丝5可以分别穿过套管4,也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即将一根导丝的远端一分为二分别得到所述第一导丝3和第二导丝5;当然还可以是,将第一导丝3和第二导丝5的近端缠绕在一起形成合成导丝10,为方便调整套管4的指向,本实施例中,在套管4的近端固定有操控把手9,操控把手9上开设有供合成导丝10通过的避让孔,从而,通过移动套管4或/和拉拽合成导丝10,即可进行圈套环8的大小的调节,以抓住封堵器的螺母(图中未示出)。

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环形件1、第一半环件2、第一导丝3、第二导丝5、6-第二环形件和第二半环件7收容在套管4内,然后将套管4送入患者体内,在指定部位通过调整套管4末端的操控把手9使套管4的前端指向封堵器的螺母,然后推送合成导丝10的末端,使圈套环8露出套管4的远端,并展开,从而圈套环8套在封堵器的螺母外,然后向与圈套环8所处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套管4并拉拽合成导丝10,以调节圈套环8的大小,使圈套环8套紧封堵器的螺母,将封堵器抓捕。由于圈套环8所处的平面始终与封堵器的螺母的中轴线垂直,即使在调节圈套环8的大小时,圈套环8的角度也不会改变,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封堵器的抓捕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