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蜜膏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748发布日期:2019-11-12 22:25阅读:4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蜜膏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蜜膏药贴。



背景技术:

膏药主要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外治方法,古称“薄贴”,主要是用植物油或者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布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贴于体表的膏药能够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以达到消肿、消炎和阵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在申请号为CN201120174118.8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需使用兽皮的膏药,主要采用无纺布来作为药体承托载体的膏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膏药,包括药体,所述药体摊涂在无纺布上。所述无纺布周边上设有用于黏结的胶黏剂,所述药体位于无纺布的中间部位,所述胶黏剂与药体在无纺布的同一面上。药体所在的无纺布的面上设有保护层,所述药体和胶黏剂位于保护层与无纺布的中间部位。所述胶黏剂为压敏胶。

目前,传统的膏药主要依靠马来胶和油质基质来作为载体以粘接皮肤,而且传统的基质载药量较小,透气性不佳,影响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治疗效果不显著。

而且,现有的膏药在使用过程中,底纸不易剥离,而且在剥离后容易导致粘贴层产生褶皱,影响膏药与表皮的贴合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蜜膏药贴,该膏药贴将药物作为载体,加入炼制过的蜂蜜作为粘合剂,与湿膏药块中的药物相辅相成,延缓药物的溶出吸收,增进疗效,将湿膏药块粘合于载体底层的中部,便于贴合皮肤使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蜜膏药贴,该膏药贴的两侧均贴有防护层,且在两层防护层上均交错设有剥离部,使该膏药贴能够得到较好的密封,且容易剥离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蜜膏药贴,包括有膏药本体,所述膏药本体包括有载体底层、湿膏药块和保护层,所述膏药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层,所述每层防护层靠近所述膏药本体的一侧上均设置有黏胶层,所述每层防护层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剥离部,且彼此交错分开。

进一步,所述防护层包括有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的相对一侧上均设置有黏胶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上设置有第一剥离部,所述第二防护层上设置有第二剥离部,所述第一剥离部与第二剥离部彼此交错分开。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层设置在载体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层设置在保护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尺寸等于第二防护层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防护层的尺寸大于所述膏药本体的尺寸,且所述膏药本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层的中部;所述防护层的材料为离型纸。

进一步,所述膏药本体的厚度约为5-15mm。

进一步,所述载体底层包括有远红外层和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为具有黏胶层的无纺布,所述远红外层设置在所述粘贴层上远离湿膏药块的一侧。

更进一步,所述远红外层的尺寸等于所述粘贴层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膏药本体上还包括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载体底层连接,且位于所述载体底层的中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载体底层共同围合形成有凹槽,所述湿膏药块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限位环的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圆形或者四边形,所述湿膏药块的形状与所述限位环的形状一致。

更进一步,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载体底层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蜂蜜膏药贴,该膏药贴将药物作为载体,加入炼制过的蜂蜜作为粘合剂,与湿膏药块中的药物相辅相成,延缓药物的溶出吸收,增进疗效,将制备好的湿膏药块粘合于载体底层的中部,便于贴合皮肤使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同时该膏药贴的两侧均贴有防护层,且在两层防护层上均交错设有剥离部,使该膏药贴能够得到较好的密封,且容易剥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蜂蜜膏药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蜂蜜膏药贴,包括有膏药本体1,膏药本体1包括有载体底层2、湿膏药块3和保护层4,膏药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层5,每层防护层5靠近膏药本体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黏胶层6(如图4),每层防护层5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剥离部51,且彼此交错分开。

湿膏药块3的尺寸小于载体底层2的尺寸,载体底层2的尺寸等于保护层4的尺寸,使湿膏药块3很好地容纳于载体底层2与保护层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湿膏药块3作为载体,代替了传统的马来胶以及其他油质基质,以提高载药量,通过加入炼制过的蜂蜜作为粘合剂,与湿膏药块3中的药物相辅相成,延缓药物的溶出吸收,增进疗效。

将制备好的湿膏药块3粘合于载体底层2的中部,在使用过程中,便于贴合皮肤使用,且不会粘黏皮肤而导致湿膏药块3分散,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同时该膏药贴的两侧均贴有防护层5,且在两层防护层5上均交错设有剥离部51,使该膏药贴能够得到较好的密封,且容易剥离使用。

在此,防护层5上的剥离部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根据需求单独设计形状,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防护层5包括有第一防护层52和第二防护层53,第一防护层52与第二防护层53的相对一侧上均设置有黏胶层6,第一防护层52上设置有第一剥离部521,第二防护层上设置有第二剥离部531,第一剥离部521与第二剥离部531彼此交错分开。

其中,第一防护层52设置在载体底层2的一侧,第二防护层53设置在保护层4的一侧,且第一防护层52的尺寸等于第二防护层53的尺寸。

此时,该蜂蜜膏药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层52、载体底层2、湿膏药块3、保护层4和第二防护层53,保护层4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膜层,透明保护膜层的设置可以对湿药膏块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湿膏药块3中的有效成本被氧化或者散失,以及对来自外部的细菌等污染起到防护作用。

优选地,防护层5的尺寸大于膏药本体1的尺寸,且膏药本体1设置在防护层5的中部;防护层5的材料优选为离型纸。膏药本体的厚度约为5-15mm。将膏药本体1密封于较大尺寸的防护层5内,有助于对膏药本体1进行密封保存。

双层防护作用,能够更好地避免膏药本体1中的药物有效成分散失或者被氧化,以及避免来自外部的污染,提高防护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载体底层2包括有远红外层21和粘贴层22,粘贴层22为具有黏胶层的无纺布,远红外层21设置在粘贴层22上远离湿膏药块3的一侧。

优选地,远红外层21的尺寸等于粘贴层22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层21与粘贴层22之间通过导热胶层23连接,远红外层21可以选择远红外磁布,具有保暖升温与保健的作用,远红外辐射,可以使该蜂蜜膏药贴在与皮肤贴合时,使人体的体感温度升高1-5℃,与湿膏药块3配合,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远红外辐射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还具有活化细胞,增加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通过增加远红外层21,以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微温的触感还可以给客户较好的用户体验度。

优选地,膏药本体1上还包括有限位环7,限位环7与载体底层2连接,且位于载体底层2的中部,限位环7与载体底层2共同围合形成有凹槽8,湿膏药块3设置在凹槽8内。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7的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圆形或者四边形,湿膏药块3的形状与限位环7的形状一致。其中,限位环7的外径尺寸小于载体底层2的宽度。

限位环7的材质为硅胶材料,重量较轻,主要起固定湿膏药块3的作用,使湿膏药块3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且能保证每份湿膏药块3的用量一致,达到膏药用量均一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见图4所示,该蜂蜜膏药贴,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有第一防护层52、黏胶层6、远红外层21、导热胶层23、粘贴层22、黏胶层6、限位环7、限位环7内的湿膏药块3、保护层4、黏胶层6和第二防护层53。该蜂蜜膏药贴的整体厚度约为5-15mm,在第一防护层52上设有黏胶层6,第二防护层53下设有黏胶层6,便于两层防护层的贴合固定,使膏药本体1位于两层防护层之间,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远红外层21与粘贴层22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23,方便热量的传递,且有助于远红外层21与粘贴层22之间的贴合固定,粘贴层22上设有黏胶层6,方便固定限位环7以及限位环7内的湿膏药块3。保护层4贴于湿膏药块3上,第二防护层53贴于保护层4之上。

其中,第一防护层52与第二防护层53的尺寸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防护层52上的第一剥离部521以及第二防护层53上的第二剥离部531的位置,两者交错分开设置,便于使用时第一防护层52与第二防护层53的剥离。

而且,第一防护层52的尺寸大于远红外层21和粘贴层22的尺寸,远红外层21的尺寸等于粘贴层22的尺寸,限位环7的外径尺寸小于粘贴层22的宽度,湿膏药块3容纳于限位环7与粘贴层22围合形成的凹槽8内,便于固定湿膏药块3。

参见图1和图3,限位环7优选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的需求。防护层5上的剥离部51优选为方形或者椭圆形,以便于使用者用手轻拉剥离部,即可分离防护层5,使用较为方便快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