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逆流膜储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957发布日期:2019-11-05 22:4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带防逆流膜储液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逆流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是用于体外引流和收集体内液体的医疗用品。使用时,引入管通过引流接口与引流处连通,将排放的体内液体引流到贮液袋中,在积累一定量的液体后,打开排放开关,贮液袋中的液体就通过排出管排出。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医用引流袋中的液体可能因为病人体位活动而发生变化,身体内部或手术局部压强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出现负压现象,引出的渗血积液会逆流。若使用者不慎挤压也可能发生逆流,造成溢出污染甚至影响到病人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引流袋内液体反流、气体反流的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防逆流膜储液袋,包括进液管、排液管、贮液袋、防逆流膜本体和吊带,所述防逆流膜本体为两片相同的防逆流膜片叠置组成的复合袋装结构,所述两片防逆流膜片侧边热压粘合在一起,在左右两侧边形成两条封边,所述两片防逆流膜片间经条形隔楞固定连接,所述防逆流膜本体内,与封边垂直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封边平行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隔楞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在靠近封边左右两侧,竖直方向上,所述防逆流膜本体一端两片防逆流膜片间经分流点固定连接,所述设有分流点的一端为出液口,防逆流膜本体另一端为进液口,当引流液正常流动时,防逆流膜片进液口张开,引流液进入进液口,并且可通过出液口流出,不影响积液流动,当引流液逆向回流时,防逆流膜片出液口位置自动贴紧在一起,封闭进液口,阻止积液回流。

所述贮液袋为上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排液管插入贮液袋的下端中部,排液管外表面与贮液袋的下端内表面贴合,贮液袋的下端连同排液管外表面进行热压粘合密封,在下端形成下热合端,排液管的进液口一端外表面在下热合端内,排液管的进液口与贮液袋内腔连通。

进液管插入贮液袋的上端中部进液管外表面与贮液袋的上端内表面贴合,贮液袋的上端连同进液管外表面进行热压粘合密封,在上端形成上热合端,进液管的出液口一端外表面在上热合端内,所述防逆流膜本体设置在贮液袋内,防逆流膜本体一端两片防逆流膜片之间与贮液袋内腔连通,防逆流膜本体的另一端外表面分别与贮液袋的前侧面、后侧面的上端内表面密封连接,并且空腔内进液管的出液口设置在防逆流膜本体另一端的两片防逆流膜片之间,除进液口和出液口外,使其贮液袋为封闭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吊带设置在贮液袋的上热合端上,所述吊带两端与上热合端外表面热压粘合,并且形成热合点,所述热合点分别设置在进液管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贮液袋的上热合端两侧设有圆形绑带孔,所述绑带孔分别设置在热合点左右两侧。

贮液袋上的吊带的作用是便于挂放固定,圆形绑带孔可通过此绑带孔将贮液袋绑在床边。

进一步的,所述隔楞为由两片相同防逆流膜片热熔粘合构成的条形固定连接部,所述分流点为由两片防逆流膜片热熔粘合构成的条形固定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点不少于一个,均匀分布在防逆流膜本体一端上,所述条形分流点与封边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隔楞不少于两个,所述左右各侧隔楞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右两侧封边,并且左右两侧的隔楞沿防逆流膜本体平行于封边的中线对称。

进一步的,竖直方向上,所述隔楞的宽度与封边长度比为1:60-80,所述隔楞长度与逆流膜本体宽度比为2:5-10。

进一步的,所述防逆流膜片的厚度为30-50丝。

优选的,竖直方向上,所述隔楞的宽度与封边长度比为1:70,所述隔楞长度与逆流膜本体宽度比为4:15。

优选的,所述隔楞为四个,任意封边上靠近分流点的隔楞到防逆流膜本体一端的直线距离与防逆流膜本体长度比为1:5-6,所述任意封边上两隔楞之间的距离与防逆流膜本体长度比为1:5-6。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地防止引流袋内液体及气体的反流,有效地保障了引流过程的顺利进行,防逆流膜装置的采用,使意外情况发生时不会对引流过程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当引流液正常流动时,经防逆流膜间的通道连通贮液袋,将通道进行分隔,一方面,体液能顺利进入贮液袋,另一方面,在逆流方向,防逆流膜片自动贴紧在一起,由于限制了膜片间的通道大小,膜片会受压闭合,封闭进液口,防止了逆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防逆流膜本体的主视图

图中:

1、进液管 2、贮液袋 3、排液管

21、上热合端 22、防逆流膜本体 23、下热合端

211、绑带孔 212、热合点 213、吊带

221、防逆流膜片 222、封边 223、隔楞

224、分流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防逆流膜储液袋,包括进液管1、排液管3、贮液袋2、防逆流膜本体22和吊带213,所述防逆流膜本体22为两片相同的防逆流膜片221 叠置组成的复合袋装结构,所述两片防逆流膜片221侧边热压粘合在一起,在左右两侧边形成两条封边222,所述两片防逆流膜片221间经条形隔楞223固定连接,所述防逆流膜本体22内,与封边222垂直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封边222平行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隔楞223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在靠近封边222左右两侧,竖直方向上,所述防逆流膜本体22一端两片防逆流膜片221间经分流点224固定连接。

所述贮液袋2为上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贮液袋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进行热压粘合,在上下两端形成上热合端21和下热合端23,所述在下热合端23设有排液管3,排液管3插入贮液袋2,并与贮液袋2内腔连通;

所述在上热合端21中部设有进液管1,进液管1的出液口插入贮液袋2,所述防逆流膜本体22设置在贮液袋2内,防逆流膜本体22一端两片防逆流膜片221之间与贮液袋内腔连通,防逆流膜本体22的另一端外表面分别与贮液袋2的前侧面、后侧面的上端内表面密封连接,并且空腔内进液管1的出液口设置在防逆流膜本体22另一端的两片防逆流膜片221之间。

所述吊带213两端与上热合端21外表面热压粘合,并且形成热合点212,所述热合点212分别设置在进液管1左右两侧。

所述贮液袋2的上热合端21两侧设有圆形绑带孔211,所述绑带孔211分别设置在热合点212左右两侧。

所述隔楞223为由两片相同防逆流膜片221热熔粘合构成的条形固定连接部,所述分流点224为由两片防逆流膜片221热熔粘合构成的条形固定连接部。

所述分流点224为一个,均匀分布在防逆流膜本体22一端上,所述条形分流点224 与封边222平行,并且在防逆流膜本体22平行于封边222的中线上。

所述隔楞223为四个,所述左右各侧隔楞223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左右两侧封边 222,并且左右两侧的隔楞223沿防逆流膜本体22平行于封边222的中线对称。

所述防逆流膜片221的厚度为40丝。

竖直方向上,所述隔楞223的宽度与封边222长度比为1:70,所述隔楞223长度与逆流膜本体22宽度比为4:15。

所述隔楞223任意封边222上靠近分流点224的隔楞223到防逆流膜本体22一端的直线距离与防逆流膜本体22长度比为6:35,所述任意封边222上两隔楞223之间的距离与防逆流膜本体22长度比为13:7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