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结构及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827发布日期:2019-11-15 21:4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胆结构及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柜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胆结构及消毒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毒柜内的内胆主体在与内胆背板装配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也就是需要人工自行对正内胆主体和内胆背板,然后在进行点焊,将内胆主体和内胆背板装配在一起,这样装配内内胆主体和内胆背板的时候不仅效率低、大量耗费劳动力,同时在将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装配的过程中,由于是人工操作,造成两者之间的定位效率低,而且内胆主体的边缘由于毛刺较多非常容积将操作人员的手划伤。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胆结构及消毒柜,通过在内胆背板上设置折边,改变内胆主体和内胆背板的装配方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胆主体与内胆背板装配过程中由于内胆背板边缘毛刺较多划伤操作人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内胆结构,包括内胆主体,内胆主体相对的两端敞口设置;内胆主体的后侧敞口端经内胆背板对应密封扣合,内胆背板上设置有一圈包覆于内胆主体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折边,折边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重叠处经冲压处理以对应重叠贴合,重叠处设有在内胆主体径向方向上具有凹凸变化的压型部。

进一步,所述压型部在内胆主体径向方向上、向内胆主体的内侧或外侧凸出延伸;或者,所述压型部为在内胆主体径向方向上贯穿折边、和折边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重叠处的镂空状结构。

进一步,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上与折边的重叠处设置有贯穿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镂空部,折边经冲压形成对应伸入镂空部的弯折部,令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内胆背板上设置有一圈对应伸入第一敞口端内部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外周壁与第一敞口端的内周壁对应重叠贴合,第一折边远离第一敞口端的一端设置有包覆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敞口端的外壁夹持在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第一折边、第二折边以及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三者的重叠处经冲压压型形成压型部,令内胆主体与内胆内板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压型部包括经冲压压型在第一折边上形成的第一压型部、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上形成的第二压型部以及在第二折边上形成的第三压型部,所述第一压型部位于第二压型部内部、第二压型部位于第三压型部内部,或者第三压型部位于第二压型部的内部、第二压型部位于第一压型部内部。

进一步,内胆主体包括u型件和顶板,所述u型件包括两块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侧板,侧板的下侧设置有与两块侧板垂直的底板,所述底板靠近两块侧板的侧边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u型件由一块板材弯折形成,板材相对的两侧向垂直于板材且远离板材的方向弯折形成两块平行且相对的侧板,两块侧板的弯折方向相同,两侧板之间相距一定距离,两侧板之间的板材为底板。

进一步,顶板对应扣合在底板的相对侧,并固定在u型件上,u型件垂直于底板和侧板的相对两侧的边缘与处于同侧的顶板的边缘、分别围成内胆主体的第一敞口端和第二敞口端,第一敞口端的外壁对应伸入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

进一步,顶板靠近侧板的边缘、向垂直于顶板且远离u型件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顶板上靠近两块侧板的第一翻边、分别与两块侧板的相对侧接触固定,令顶板固定在u型件上;顶板上设置有向远离u型件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平行于底板且垂直于侧板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凸起部由顶板自身弯折构成。

进一步,两块侧板的相对侧上在远离底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应凸起部的挡板,两挡板分别对应扣合在凸起部在垂直于两侧板的方向上的两端,令凸起部的两端经挡板扣合密封;挡板远离顶板一端的边缘、向平行于侧板且远离内胆主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两块侧板的相对侧接触固定,令挡板固定在u型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消毒柜,所述消毒柜壳体内部安装有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内胆结构,且令内胆主体上与第一敞口端相对的第二敞口端对应消毒柜的门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的装配方式,利用机器冲压压型取代人工点焊的装配方式,减轻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中在内胆背板上设置折边,利用机器冲压压型使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装配在一起,避免了内胆背板或者内胆主体的边缘毛刺划伤操作人员手指。

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机器冲压压型的方式取代人工电焊装配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提高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装配的定位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背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背板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结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敞口端与折边配合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型部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情况压型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敞口端与折边配合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压型部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型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中:1-内胆背板;11-折边;111-第一折边;112-第二折边;113-弯折部;1131-第一弯折部;1132-第二弯折部;2-内胆主体;21-u型件;211-侧板;212-底板;22-顶板;221-凸起部;222-第一翻边;223-第三翻边;23-挡板;231-第二翻边;24-第一敞口端;25-第二敞口端;26-镂空部;3-压型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胆结构及消毒柜,包括内胆主体2,内胆主体2相对的两端敞口设置,内胆主体2的后侧敞口端经内胆背板1对应密封扣合,内胆背板1上设置有一圈包覆于内胆主体2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折边11,折边11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重叠处经冲压处理以对应重叠贴合,重叠处设有在内胆主体径向方向上具有凹凸变化的压型部3,令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利用压型机挤压折边11使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装配在一起的方式,不仅可以取代人工装配内胆主体2和内胆背板1,采用机器冲压将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装配的精度,同时,这种装配方式也避免了人工装配内胆主体2与内胆背板1时,由于内胆主体2和/或内胆背板1的边缘的毛刺划伤操作人员手指的危险。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背板1上设置有一圈包覆于内胆主体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折边11,折边11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重叠处经冲压压型形成凹凸变化的压型部3,令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所述内胆背板1为矩形板,所述内胆背板1的四边边缘向第一敞口端24的方向弯折形成折边11,且四边的边缘弯折形成的折边11之间互不连接,便于压型机挤压折边11,同时折边11与内胆背板1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此角度为锐角,便于压型机在挤压折边11时好操作,同时锐角的设置也使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在装配时,内胆主体2与内胆背板1之间好定位。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压型机进行冲压时,使折边11和折边与第一敞口端的外周壁的重叠处形成压型部3,令内胆主体2与内胆背板1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型部3为沿内胆主体2径向方向向内胆主体2内侧或外侧凸出延伸;优选的,所述压型部3为贯穿折边11、和折边11与第一敞口端外周壁重叠处的镂空状结构。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与折边11的重叠处设置有贯穿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镂空部26,折边11经冲压形成对应伸入镂空部26的弯折部,令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胆主体2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内胆背板1对应扣合在内胆主体2的一个敞口端,该敞口端为第一敞口端24,第一敞口端24的外周壁对应出伸入内胆背板1上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第一折边对应伸入内胆主体2的内部。第一折边111的设置,便于压型机挤压内胆背板与内胆主体,便于操作,同时也使内胆主体2在于内胆背板1装配的时候,便于第一敞口端的外周壁插入第一折边111与第二折边112之间,利于内胆主体2与内胆背板1之间的定位,提高两者之间的装配精度。内胆主体2是一体成型结构,为两端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便于内胆主体2与内胆背板1之间的装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背板1上设置有一圈对应伸入第一敞口端24内部的第一折边111,所述第一折边111的外壁与第一敞口端24的内周壁对应贴合,第一折边111远离第一敞口24端的一端设置有包覆于第一敞口端24外周壁的第二折边112,所述第一敞口端24的外壁夹持在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以及第一敞口端24外周壁三者的重叠处经冲压压型形成压型部3,令内胆主体2与内胆内板1固定在一起,内胆背板上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的设置使第一敞口端24的外周壁更好的与内胆背板1进行装配,同时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的设置,提高了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装配时的精度和装配效率。同时便于压型机挤压内胆背板1和内胆主体2形成压型部,使两者更好的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型部3包括经冲压压型在折边上形成的第一压型部311、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上形成的第二压型部312以及在第二折边上形成的第三压型部313,所述第一固定311部位于第二压型部312内部、第二压型部312位于第三压型部313内部,令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连接;或者第三压型部313位于第二压型部312的内部、第二压型部312位于第一压型部311内部,令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连接。第一压型部311、第二压型部312、第三压型部313三者的凹陷或者是凸起方向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与折边11的重叠处设置有贯穿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的镂空部26,折边11经冲压形成对应伸入镂空部26的弯折部113,令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内胆背板1上设置有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第一敞口端24的外周壁对应伸入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压型机进行冲压时,将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向内胆主体2上的镂空部26内部弯折形成弯折部,第一折边111向镂空部内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131,第二折边112向镂空部26内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1132,第一弯折部1131和第二弯折部1132将内胆背板1和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三

如图10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胆主体2包括u型件21和顶板22,所述u型件21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两侧板的下侧设置有一与两侧板垂直的底板212,所述底板212靠近两侧板的边缘分别与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2设置在底板212的相对侧。内胆主体2也可以由u型件21和顶板22拼接而成,所述u型件21包括侧板211和底板212,可以是相互独立并固定连接构成u型件21,优选的,所述u型件由一块板材弯折形成,板材相对的两侧向垂直于板材且远离板材的方向弯折形成两块侧板211,两块侧板211的弯折方向相同,两侧板之间相距一定距离,两侧板之间的板材为底板212;u型件21的两侧板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底板212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两侧板、置于两侧板的底部,底板212的相对的两边边缘与两侧板的底边边缘分别固定连接构成u形的u型件21。顶板22对应扣合在底板212的相对侧,并与两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构成内胆主体2。顶板22对应扣合在底板212的相对侧,并固定在u型件21上,u型件21垂直于底板212和侧板211的相对两侧的边缘与处于同侧的顶板22的边缘、分别围成内胆主体2的第一敞口端24和第二敞口端25,第一敞口端24的外壁对应伸入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顶板22靠近两侧板的相对的两侧边缘向垂直于顶板22向远离底板212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翻边222,所述第一翻边222抵制于两侧板的相对侧,令顶板22平行于底板212固定在u型件21上。第一翻边222上设置有安装孔,两侧板上在对应第二翻边231上的安装孔的位置上相应的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侧板和第二翻边231上的安装孔将顶板22与u型件21固定在一起,使顶板22和u型件21构成内胆主体2。

本实施例中,内胆背板1对应扣合在内胆主体2的第一敞口端24时,第一敞口端24的顶板22边缘以及侧板211边缘,底板212边缘对应伸入内胆背板1的相应侧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使内胆背板1对应卡合在内胆主体2上,之后再卡用压型机挤压折边11,在第一折边111、第一敞口端外周壁、第二折边112上分别形成第一压型部311、第二压型部312、第三压型部313,使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当将内胆背板1对应扣合在内胆主体2的第一敞口端24时,顶板22靠近内胆背板1的一侧侧边对应伸入内胆背板1上侧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两侧板靠近内胆背板1的侧边对应伸入内胆背板1平行于两侧板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底板212靠近内胆背板1的一侧侧边对应伸入内胆背板1下侧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之间,采用压型机挤压第一折边、第二折边以及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以产生压型部3,使内胆背板1与内胆主体2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内胆上与内胆背板1相对的敞口端为第二敞口端25,所述第二敞口端25的四周边缘,向外弯折形成第三翻边223,顶板22在第二敞口端25的侧边边缘向垂直于顶板22向远离底板212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第三翻边223,侧板211向垂直于侧板211向远离第二敞口端25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第三翻边223,底板212在第二敞口端25的侧边边缘向垂直于底板212且远离顶板22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第三翻边223,所述第三翻边223上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2上设置有向远离顶板22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221,所述凸起部221沿垂直于两侧板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凸起部221由顶板22自身弯折构成。两侧板的相对侧上对应分别设置有对应凸起部221的挡板23,两挡板23分别对应扣合在凸起部221在垂直于两侧板的方向上的两端,挡板23的形状与凸起部221的截面形状相同,挡板23对应扣合在凸起部221的两个敞口端,令顶板22卡合在u型件2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221的设置可以扩大消毒柜内部的空间,凸起部221向上凸出扩大的空间使为了安装紫外灯管,凸起部221上侧设置有贯穿供紫外灯管安装的压型部3;凸起部221的设置使紫外灯管的安装并不占用内胆的空间,同时凸起部221的设置还可以使紫外灯管在照射内胆内部时,凸起部221将紫外光进行反射,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远离顶板22的一端的边缘向平行于侧板211、且远离内胆主体2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第二翻边231,所述第二翻边231分别与两侧板的相对侧接触固定u型件21上。所述挡板23的设置使顶板22能够在挡板23的配合下稳定的固定在u型件21上,且挡板23的设置使顶板22与u型件21之间缝隙连接,保证顶板22与u型件21之间装配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的形状与凸起部221的截面形状相同,挡板23的设置使凸起部221在垂直于两侧板方向上的两端被挡板对应覆盖,凸起部221在垂直于两侧板的方向上的两端敞口设置,两个挡板对应覆盖在凸起部221的两端,使顶板22与内胆之间能够保证密封连接,也保证了凸起部221内侧设置的紫外灯管在正常工作时能够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不会由于凸起部221的两端敞口而影响杀毒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装配在消毒柜的壳体内部,且令内胆主体的第二敞口端朝向消毒柜的门体;消毒柜壳体对应第三翻边223上的安装孔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内胆第三翻边223上的安装孔和壳体上的安装孔将内胆固定在消毒柜壳体内部。

本实施例中,采用压型机对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第一敞口端外周壁与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的重叠处,以在三者上产生压型部3的这种组装方式,能够机器取代人工,提高装配效率,人工操作将内胆主体2和内胆背板1进行焊接固定时,由于内胆背板1和/或内胆主体2在制造过程中在其边缘会产生毛刺,毛刺会划伤操作人员手指,机器工作使内胆背板1和内胆主体2装配时避免了这个问题。同时人工装配时,需要在内胆背板1和内胆主体2上设置定位孔,插入定位销之后进行焊接,而机器冲压压型无需设置定位孔,提高装配精度和速度,无需打孔,简化装配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