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6844发布日期:2019-12-13 18:3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熏蒸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



背景技术:

熏蒸床是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型医疗设备,中药熏蒸治疗床不仅在风湿骨伤皮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凸现中医特色及特长而且在养生康复强身壮体消除疲劳克服亚健康等方面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熏蒸舱内温度会不断升高,传统的熏蒸床对舱内温度调控并不是很准确,当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对舱内温度进行调控,当温度过高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检测熏蒸舱的温度,并能够对舱内温度进行智能调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包括熏蒸床体,所述熏蒸床体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熏蒸床体上方设置有熏蒸罩,所述熏蒸床体和熏蒸罩之间形成熏蒸舱,熏蒸床体顶部设置有蒸汽口,熏蒸床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熏蒸床体前端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顶端设置有数码管,所述数码管下方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左侧设置有开关,控制柜内部设置有mcu控制器,所述mcu控制器连接有加热装置、信息输入端和数码管驱动单元,所述数码管驱动单元与数码管连接,所述熏蒸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mcu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mcu控制器还连接有蜂鸣器。

优选地,所述蒸汽口为条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数码管驱动单元为etk6201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熏蒸舱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防止熏蒸舱内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伤害;(2)通过mcu控制器对熏蒸舱内温度进行智能调控,保证熏蒸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一致性;(3)数码管的实时显示以及蜂鸣器的报警提示,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控制框图;

图中:1、熏蒸床体,2、万向轮,3、熏蒸罩,4、熏蒸舱,5、蒸汽口,6、蒸汽反生装置,7、控制柜,8、数码管,9、按钮,10、开关,11、mcu控制器,12、信息输入端,13、数码管驱动单元,14、温度传感器,1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舱内温度可控的熏蒸床,包括熏蒸床体1,所述熏蒸床体1底端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熏蒸床体1上方设置有熏蒸罩3,所述熏蒸床体1和熏蒸罩3之间形成熏蒸舱4,熏蒸床体1顶部设置有蒸汽口5,熏蒸床体1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6,熏蒸床体1前端设置有控制柜7,所述控制柜7顶端设置有数码管8,所述数码管8下方设置有按钮9,所述按钮9左侧设置有开关10,控制柜7内部设置有mcu控制器11,所述mcu控制器11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6、信息输入端12和数码管驱动单元13,所述数码管驱动单元13与数码管8连接,所述熏蒸舱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mcu控制器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mcu控制器11还连接有蜂鸣器15,所述蜂鸣器15用于设备停止工作提醒以及设备故障提醒,增加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安全性,所述蒸汽口5为条形形状,所述条形形状蒸汽口5均匀分布,便于对人体进行均匀熏蒸,所述数码管驱动单元13为etk6201芯片,用于驱动数码管8的显示,所述信息输入端12与按钮9对应设置,所述按钮9用于对熏蒸舱4内温度进行设定,以及对熏蒸时间进行设定,数码管8用于实时显示当前熏蒸温度及剩余熏蒸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启动开关10,通过按钮9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进行设定,即设定熏蒸温度及熏蒸时间,通过蒸汽发生装置6制造蒸汽,通过条形形状蒸汽口5将蒸汽传输至熏蒸舱4内,从而对人体进行熏蒸,在熏蒸过程中,熏蒸舱4内温度不断升高,同时设置在熏蒸舱4内的温度传感器14对熏蒸舱4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温度高于mcu控制器11的设定温度,则蜂鸣器15会发出报警提示,同时mcu控制器11控制蒸汽发生装置6停止工作,当熏蒸舱4内温度低于mcu控制器11的设定温度时,则mcu控制器11会控制蒸汽发生装置6继续工作,整个熏蒸过程中,mcu控制器11实时通过数码管驱动单元13控制数码管8对熏蒸舱4内的温度以及剩余熏蒸时间进行显示,当熏蒸过程结束时,蜂鸣器15会发出停止提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