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501发布日期:2019-09-12 09: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将吸痰导管连接在吸引软导管上,运作吸引器施加负压后将吸痰导管伸入患儿的喉部进行痰液的抽吸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患儿喉部十分脆弱,目前的吸痰导管是前端开口的硬管,容易戳伤患儿的喉部;吸引时无法即时调节负压,需要将吸痰导管取出后调节负压水平再伸入患儿口中,不能由一位操作者根据吸痰导管在患儿喉部的位置随时调节负压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实现在吸痰过程中负压水平的即时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包括负压吸管和套管,套管的下端与负压吸管套接,负压吸管的上端为倒置锥形,套管的上端设有球头,球头上端设有开口,负压吸管的倒置锥形端伸入至球头内腔,球头包括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连接软瓣。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套管通过螺纹与负压吸管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软瓣的个数为3~8个。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软瓣的材质为无毒橡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套管上端球头的开口面积是负压吸管上端的倒置锥形端的锥底面积的一半。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连接软瓣之间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套管沿负压吸管上下移动,负压吸管的倒置锥形端将套管的球头撑开不同的大小,使球头的开口张开不同的直径,实现在吸痰过程中负压水平的即时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瓣式儿科吸痰管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软瓣张开后的图1俯视图;

图中,1-负压吸管,1-1-螺纹,2-套管,3-连接软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分瓣式儿科吸痰管,包括负压吸管1和套管2,套管2的下端与负压吸管1套接,负压吸管1的上端为倒置锥形,套管2的上端设有球头,球头上端设有开口,负压吸管1的倒置锥形端伸入至球头内腔,球头包括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连接软瓣3;套管2沿负压吸管1上下移动,负压吸管1的倒置锥形端将套管2的球头的连接软瓣3撑开不同的程度,使球头的开口张开不同的直径,实现在吸痰过程中负压水平的即时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套管2通过螺纹1-1与负压吸管1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软瓣3的个数为6个。

进一步地,连接软瓣3的材质为无毒橡胶。

进一步地,套管2上端球头的开口面积是负压吸管1上端的倒置锥形端的锥底面积的一半。

进一步地,连接软瓣3之间相互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一种分瓣式儿科吸痰管,包括负压吸管1、套管2、连接软瓣3,其中负压吸管1的顶端是倒置锥形的,负压吸管1的下部设有螺纹1-1,套管2上端是球形,顶端开口并套在负压吸管1顶部,套管2从顶部向下分成六个瓣,每瓣之间采用连接软瓣3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进行吸痰操作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管1连接在吸引软管上并启动吸引器,然后手握负压吸管1将套管2的顶端深入患儿喉部进行吸痰操作。由于套管2的顶端是圆滑的球状,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会减少戳伤患儿的风险;操作人员根据套管2伸入患儿喉部的深度,在需要调整负压水平时,可随时用拇指和食指转动套管2,通过螺纹1-1调节套管相对于负压吸管1顶端的位置,从而使得套管2的顶端六个分瓣张开至不同程度,此时在吸引器负压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吸引面积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在患儿喉部的实际吸引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在吸痰过程中负压水平的即时调节。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