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压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611发布日期:2019-11-05 22:4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耳压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耳压镊,属于医用镊子领域。



背景技术: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

现有技术中,耳穴压豆需要借助比较多的工具,且存在耗时较长、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耳压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耳压镊,包括第一镊体、第二镊体和棒体;第一镊体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工作端,第二镊体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工作端,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且相对设置,第一镊体的连接端与第二镊体的连接端相互连接;棒体的一端设有压球、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连接端上,棒体、第一镊体和/或第二镊体上设有长度刻度。

在进行耳穴压豆时,先利用长度刻度,进行初步定穴,再利用棒体上的压球进行准确定穴,压球挤压的痛点则为穴位的准确位置,然后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工作端夹取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于小块胶布中央,再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在穴位的准确位置。准确定穴后,可用长度刻度测量记录位置,以缩短了下次准确定穴的时间。

上述多功能耳压镊,还可用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长度刻度的起始位置是压球。也即长度刻度从压球起逐渐增大。

为了方便单粒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的夹取,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工作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个半球形凹槽,第一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和第二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相向设置,也即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工作端端部各设有一个半球形凹槽,且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位置相对、且分别位于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内侧。这样可以利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来夹取,避免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在夹取过程中的滑落,提高了效率。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向背的一侧为外侧。

为了方便夹取,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从连接端到工作端的方向上,均包括依次相接的连接段、握持段、过渡段和夹取段,其中,过渡段和夹取段的夹角为145-165°,夹取段端部(镊尖)为15-25°尖角结构。

为了方便使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上,从连接段到握持段宽度逐渐增大,从握持段到过渡段宽度逐渐减小,从过渡段到夹取段宽度逐渐减小;握持段套有弹性套,弹性套上设有圆形凸起。

为了方便使用,同时保证耳压镊的结构强度和使用稳定性,棒体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压球,第二棒体一端连接压球、另一端连接第一棒体,压球直径为1-2mm,与压球相连一端的第二棒体的外径小于压球的直径,第一棒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棒体的外径,第一棒体一端与第二棒体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连接端。

为了便于使用,同时节约成本,多功能耳压镊的长度为130-140mm。

为了更加便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上述实用多功能耳压镊,还包括直角镊体,直角镊体包括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位置相对的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镊体,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镊体均包括相接的套筒段和镍尖段,套筒段和镍尖段的夹角为85-100°,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的套筒段分别活动套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工作端上。直角镊体状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当套筒段和镍尖段的夹角为85-100°时,更利于观察伤口和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操作时镊子对伤口的阻挡。

为了提高使用稳定性,第一镊体的过渡段和夹取段位于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内,第二镊体的过渡段和夹取段位于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内。

为了保证直角镊体的使用稳定性,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段活动套在第一镊体的工作端上,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段和第一镊体的工作端的螺栓固定;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段活动套在第二镊体的工作端上,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段和第二镊体的工作端的螺栓固定。

作为另一种方案,套筒段的一端与镍尖段相接、另一端设有绑带,可利用绑带对直角镊体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拆装方便。前述套筒段包括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段。

为了方便操作,最大化地减少镊体对视线的阻挡,同时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方便性,镍尖段的宽度为1.5-3mm,镍尖段的端部为圆弧面的钝头结构。钝头的设置是为了防止使用时对组织的伤害。

为了更加方便探知伤口深度,镍尖段上设有自镊尖段的端部起的长度刻度,也即自镍尖端部起长度刻度逐渐增大。这样能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耳压镊,可同时实现定穴、取豆和标记的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可用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进一步通过结构的改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镊子对伤口的阻挡,更加方便了探知伤口深度;使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多功能耳压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多功能耳压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第一直角镊体或第二直角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多功能耳压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镊体,11为第一镊体的连接端,12为第一镊体的工作端(镊尖或夹取段端部),13为连接段,14为握持段,15为过渡段,16为夹取段,2为第二镊体,3为棒体,31为压球,32为第一棒体,33为第二棒体,4为长度刻度,5为半球形凹槽,6为第一直角镊体或第二直角镊体,61为套筒段,62为镍尖段,621为镍尖段的端部,63为螺栓孔,64为螺栓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耳压镊,包括第一镊体、第二镊体和棒体;第一镊体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工作端,第二镊体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工作端,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且相对设置,第一镊体的连接端与第二镊体的连接端相互连接;棒体的一端设有压球、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连接端上,棒体、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上设有长度刻度,长度刻度的起始于压球。

在进行耳穴压豆时,先利用长度刻度,进行初步定穴,在利用棒体上的压球进行准确定穴,压球挤压的痛点则为穴位的准确位置,然后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工作端夹取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于小块胶布中央,再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在穴位的准确位置。准确定穴后,可用长度刻度测量记录位置,以缩短了下次准确定穴的时间。

上述多功能耳压镊,还可用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方便夹取,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从连接端到工作端的方向上,均包括依次相接的连接段、握持段、过渡段和夹取段,其中,过渡段和夹取段的夹角为155°,夹取段端部为18°尖角结构。为了方便使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上,从连接段到握持段宽度逐渐增大,从握持段到过渡段宽度逐渐减小,从过渡段到夹取段宽度逐渐减小;握持段套有弹性套,弹性套上设有圆形凸起。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方便使用,同时保证耳压镊的结构强度和使用稳定性,棒体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压球,第二棒体一端连接压球、另一端连接第一棒体,压球直径为1mm,与压球相连一端的第二棒体的外径小于压球的直径,第一棒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棒体的外径,第一棒体一端与第二棒体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连接端。为了便于使用,同时节约成本,多功能耳压镊的长度为135mm。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方便单粒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的夹取,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工作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个半球形凹槽,第一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和第二镊体上的半球形凹槽相向设置。这样避免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在夹取过程中的滑落,提高了效率。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更加便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上述实用多功能耳压镊,还包括直角镊体,直角镊体包括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位置相对的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镊体,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镊体均包括相接的套筒段和镍尖段,套筒段和镍尖段的夹角为90°,第一直角镊体和第二直角的套筒段分别活动套在第一镊体和第二镊体的工作端上,第一镊体的过渡段和夹取段位于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内,第二镊体的过渡段和夹取段位于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内;镍尖段的宽度为1.5-3mm,镍尖段的端部为圆弧面的钝头结构;镍尖段上设有自镊尖段的端部起的长度刻度。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保证直角镊体的使用稳定性,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段活动套在第一镊体的工作端上,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一直角镊体的套筒段和第一镊体的过渡段的螺栓固定;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段活动套在第二镊体的工作端上,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二直角镊体的套筒段和第二镊体的过渡段的螺栓固定。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套筒段的一端与镍尖段相接、另一端设有绑带,可利用绑带对直角镊体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拆装方便。

上述各例的多功能耳压镊,可同时实现定穴、取豆和标记的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可用于伤口换药,探知伤口深度;进一步通过结构的改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镊子对伤口的阻挡,更加方便了探知伤口深度;使用性强,易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