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955发布日期:2019-09-03 20:0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因为传统的刷牙方式很难清除牙菌斑,并且如果刷牙方式不得当,在刷牙的清洁作用大打折扣的同时,又会使我们的牙龈和牙齿备受煎熬,甚至会对我们的牙龈和牙齿造成严重的损伤,而电动牙刷则能够避免这些危害,还能够为人们带来许多乐趣和感受,因此现在电动牙刷在市场上非常的火爆。

与普通牙刷相比,目前市场上的电动牙刷因其体积较为庞大,所以当人们需要携带电动牙刷外出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动牙刷体积庞大导致的携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动牙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电动牙刷,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基座;自锁机构;以及通过自锁机构与基座可枢转地连接的刷柄;在折叠状态下,刷柄通过自锁机构锁定嵌入在基座的容纳腔内;在使用状态下,刷柄从容纳腔中转出后通过自锁机构锁定在使用位置;其中,自锁机构包括按钮、弹簧、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其中,按钮和弹簧连接为一体并贯穿刷柄的穿孔延伸,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设置于刷柄的两侧并相对固定于基座,按钮连接于第一定位块,弹簧连接于第二定位块。

第一定位块具有容纳孔和围绕着该容纳孔设置的轴向伸出的限位墙,按钮穿过该容纳孔延伸,该限位墙具有锁止槽;刷柄的穿孔的侧壁上具有对齐于锁止槽的轴向延伸的导槽;按钮具有径向伸出的限位块;当限位块容纳于锁止槽中时,刷柄被锁定在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当限位块容纳于导槽中时,刷柄围绕着轴向可枢转。

第二定位块具有轴向伸出的安装柱和围绕着安装柱设置的安装墙,安装墙具有狭缝,套设在安装柱上的弹簧容纳在安装柱与安装墙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并通过该狭缝来夹持弹簧的伸出端。

第一定位块具有围绕着限位墙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刷柄的朝向第一定位块的侧面上具有轴向伸出的第一限位键,该第一限位键伸入第一限位槽中配合以对刷柄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和/或,第二定位块具有围绕着安装墙设置的第二限位槽,刷柄的朝向第二定位块的侧面上具有轴向伸出的第二限位键,该第二限位键伸入第二限位槽中配合以对刷柄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

按钮具有限位面,安装墙具有限位壁,限位壁与限位面配合以对按钮的轴向移动深度进行限位。

第一定位块具有轴向凹入的定位孔和卡槽,第二定位块具有轴向突出的定位销和卡扣,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配合,卡扣插入卡槽内配合,以将第二定位块相对固定于第一定位块。

按钮具有用于抵靠第一定位块的内侧壁以防止按钮轴向脱出的防脱块。

刷柄包括柄体和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柄体的一端的刷头。

柄体具有容纳槽,该容纳槽的侧壁上具有凹入部;刷头具有底板,该底板的侧壁上具有凸出部;凸出部卡入凹入部内配合。

柄体具有通孔,底板具有突出的按压头,该按压头伸入该通孔中配合。

基座包括壳体、基板和震动装置,其中,基板卡接于壳体,震动装置容纳于壳体和基板限定出的中空腔内以提供壳体的震动。

震动装置包括机架、印刷电路板、电动马达和电池,其中,印刷电路板、电动马达和电池都承载在机架上以容纳于中空腔内,电池通过印刷电路板与电动马达连接以提供电动马达所需的动力,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壳体连接以提供壳体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刷柄在折叠状态下可通过自锁机构锁定嵌入在基座的容纳腔内,使得牙刷的体积减小而便于携带,特别地,通过自锁机构中的弹簧,该牙刷可以实现自动打开,非常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刷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替换,而且震动通过自锁机构传递给刷头,使得刷牙过程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的刷柄的柄体和刷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第一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的刷柄和自锁机构的配合机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A-1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包括刷柄1、自锁机构2和基座3,其中,刷柄1通过自锁机构2与基座3连接。在如图1A所示的折叠状态下,刷柄1通过自锁机构2锁定嵌入在基座3的容纳腔3a内进行收藏,以方便携带。在如图1B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刷柄1从容纳腔3a中转出后通过自锁机构2锁定在使用位置,以方便使用。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动牙刷的爆炸图,其中,刷柄1包括柄体1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柄体11的一端的刷头12。柄体11的与刷头12相对的另一端形成为膨大部13,该膨大部13通过自锁机构2可枢转地连接至基座3。具体地,该自锁机构2包括按钮21、弹簧22、第一定位块23和第二定位块24,其中,按钮21和弹簧22连接为一体并贯穿膨大部13的穿孔13a延伸,第一定位块23和第二定位块24分别设置于膨大部13的两侧并相对固定于基座3,按钮21连接于第一定位块23,弹簧22连接于第二定位块24,从而通过按钮21和弹簧22可以将膨大部13(即刷柄1)锁定在所需位置。基座3包括壳体31、基板32和震动装置33,其中,基板32卡接于壳体31,两者限定出一中空腔3b,震动装置33容纳于该中空腔3b内以提供壳体31的震动,该震动通过自锁机构2传递给刷柄1以温柔地带动刷头12上的刷毛震动。具体地,震动装置33包括机架331、印刷电路板332、电动马达333和锂电池334,其中,印刷电路板332、电动马达333和锂电池334都承载在机架331上以容纳于中空腔3b内,锂电池334通过印刷电路板332与电动马达333连接以提供电动马达333所需的动力,该电动马达333的输出轴与壳体31连接以提供壳体31的震动。应该理解,该震动装置33还可包括有固定在机架331下方的充电线圈335,以对锂电池334进行充电操作。

图3是图2中的刷柄的柄体11和刷头12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柄体11具有容纳槽111,该容纳槽111的侧壁上具有间隔开的三个凹入部111a;刷头12具有扁平状的底板121,该底板121的侧壁上具有间隔开的三个凸出部121a;通过凸出部121a卡入凹入部111a内配合,可以使得刷头12安装固定于柄体11。另外,结合图2,柄体11具有通孔111b,底板121具有从底面上突出的按压头121b,该按压头121b伸入该通孔111b中配合。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头121b使其从通孔111b中脱出,驱使凸出部121a从凹入部111a中脱出,可以从柄体11拆卸刷头12。

图4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按钮2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钮21具有圆柱状结构,包括相对的按压面21a和限位面21b,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面21a可以驱动按钮21沿着轴向移动。按钮21的圆周壁的中部具有径向伸出的相对的两限位块21c,按钮21的圆周壁的限位面21b附近具有防脱块21d。

图5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第一定位块2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定位块23呈L形结构,由相互垂直的第一基板231和第一延伸板232组成。第一基板231具有容纳孔231a和围绕着该容纳孔231a设置的轴向伸出的限位墙231b,按钮21穿过该容纳孔231a延伸。该限位墙231b具有用于锁止按钮21的相对的两锁止槽231b1。第一基板231还具有围绕着限位墙231b设置的第一限位槽231c,该第一限位槽231c的延伸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一延伸板232具有轴向凹入的彼此间隔开的两定位孔232a,一卡槽232b设置于两定位孔232a之间。

图6是图2中的自锁机构的第二定位块2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定位块24同样呈L形结构,由相互垂直的第二基板241和第二延伸板242组成。第二基板241具有轴向伸出的用于套设弹簧22的安装柱241a和围绕着安装柱241a设置的安装墙241b。安装墙241b包括通过狭缝241b3间隔开的环形壁241b1和限位壁241b2,套设在安装柱241上的弹簧22容纳在安装柱241a与安装墙241b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并通过安装墙241b的该狭缝241b3来夹持弹簧22的伸出端22a(参见图7),以将弹簧22固定连接于第二定位块24。限位壁241b2的高度大于环形壁241b1的高度,用于抵靠按钮21的限位面21b(参见图4)以对按钮21的轴向移动深度进行限位。第二基板241还具有围绕着安装墙241b设置的第二限位槽241c,该第二限位槽241c的延伸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二延伸板242具有轴向突出的彼此间隔开的两定位销242a,一卡扣242b设置于两定位销242a之间。其中,定位销242a插入第一定位块23的定位孔232a内配合,卡扣242b插入第一定位块23的卡槽232b内配合,以将第二定位块24相对固定于第一定位块23。

下面结合图7来详细说明刷柄1和自锁机构2的配合机理。刷柄1的穿孔13a的侧壁上具有对齐于图5所示的第一定位块23的限位墙231b的锁止槽231b1的轴向延伸的导槽13a1,按钮21的限位块21c可以容纳在该导槽13a1内。刷柄1的膨大部13的朝向第一定位块23的侧面上具有轴向伸出的第一限位键13b,该第一限位键13b伸入如图5所示的第一定位块23的第一限位槽231c中以对膨大部13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同理,刷柄1的膨大部13的朝向第二定位块24的侧面上具有轴向伸出的第二限位键(图未示),该第二限位键伸入如图6所示的第二限位槽241c中以配合对膨大部13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在如图1A所示的折叠状态下,按钮21的按压面21a从第一定位块23的容纳孔231a中轴向外伸出,防脱块21d(参见图4)抵靠第一定位块23的内侧壁以防止按钮21轴向脱出。此时,弹簧22具有围绕着轴向的旋转预载力从而使得连接于其上的按钮21具有意欲围绕着轴向进行旋转的趋势,限位块21c容纳于锁止槽231b1内锁止固定,膨大部13的限位键13b位于限位槽231c,241c的一端并在此抵靠定位块23,24实现限位。外力轴向按压按钮21的按压面21a以克服弹簧22的轴向恢复力直至限位壁241b2抵靠图4所示的按钮21的限位面21b以对按钮21的轴向移动深度进行限位,限位块21c脱离锁止槽231b1的限制而进入膨大部13的导槽13a1内,此时,按钮21在旋转预载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驱动膨大部13发生旋转,同时,膨大部13的限位键13b在限位槽231c,241c内移动直至抵达限位槽231c,241c的另一端并在此抵靠定位块23,24实现限位,此时松开按压按钮21的按压面21a的外力,弹簧22的轴向恢复力驱动按钮21轴向向外移动,限位块21c从导槽13a1中进入锁止槽231b1内锁止固定,得到如图1B所示的使用状态。外力轴向按压按钮21的按压面21a以克服弹簧22的轴向恢复力,限位块21c再次脱离锁止槽231b1的限制并进入膨大部13的导槽13a1内,同时在围绕着轴向的周向的切向方向上对柄体11施加外力以克服弹簧22在旋转方向上的恢复力,从而驱动膨大部13发生旋转,同时,膨大部13的限位键13b在限位槽231c,241c内移动直至抵达限位槽231c,241c的一端并在此抵靠定位块23,24实现限位,此时松开驱动柄体11和按钮21的外力,弹簧22的轴向恢复力驱动按钮21轴向向外移动,限位块21c从导槽13a1中进入锁止槽231b1内锁止固定,回到如图1A所示的折叠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