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7113发布日期:2019-08-09 21:2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



背景技术:

受水容器是眼部冲洗操作中经常使用的器具。传统的受水容器由患者自持或他人扶持,经常因与皮肤贴合不紧密导致冲洗液外流,扩大污染面积并造成患者不适。另外,部分眼部酸、碱烧伤的患者,需立即使用大量冲洗液不间断冲洗。但传统的受水容器因其容积有限,使用时需反复倾倒冲洗液,易浪费的时间,耽误急诊患的最佳救治时机,且会增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包括受水容器、连通设置于所述受水容器底部的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管底部连接的连接套头、与所述连接套头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插头、连通设置于所述连接插头底部的引流管及设置在所述受水容器的与人脸接触的一侧上的粘贴条。

优选的是,所述粘贴条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贴层、抗菌层和防水层。

优选的是,所述受水容器为受水杯或受水袋。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套头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柱孔、锥孔及连通所述锥孔和连接管的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密封软胶管,所述密封软胶管的外周与所述连通孔之间密封。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插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锥体管段、柱体管段及主管段,所述引流管与所述主管段底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锥体管段的上端密封,中间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连通设置有连通头。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头顶端呈弧形,且内部中空,所述连通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至其内部的导液孔。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套头底部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环形铁片,所述连接插头的上端面外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环形铁片吸合的环形磁铁片。

优选的是,所述柱体管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片,所述柱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弧形弹片配合的弧形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软胶管在连通头未插入的状态下,其内部保持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通过在受水容器上设置粘贴条,能与患者脸部皮肤紧贴,既能很好的固定受水容器,减去手持受水容器的工作量,又能防止冲洗液外流而污染患者皮肤;通过设置引流管,能及时将受水容器中的冲洗液排出,能保障不间断冲洗,节省了因反复倾倒冲洗液或调整握持受水容器浪费的时间,能为此类急诊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机。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插头与连接套头,当连接插头未插入连接套头中时,连接套头内能保持密封,此时可单独使用受水容器,方便冲洗液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当连接插头插入连接套头中时,两者连通,能通过引流管及时将冲洗液排出,适用与冲洗液量大的持续冲洗操作中;两种状态方便切换,大大提高了受水容器使用的便利性,提高其使用效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插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插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头与连接插头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受水容器;2—连接管;3—连接套头;4—连接插头;5—引流管;6—粘贴条;30—柱孔;31—锥孔;32—连通孔;33—密封软胶管;34—环形铁片;35—弧形凹槽;40—锥体管段;41—柱体管段;42—主管段;43—开孔;44—连通头;45—导液孔;46—环形磁铁片;47—弧形弹片;60—粘贴层;61—抗菌层;62—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眼科冲洗用受水引流器,包括受水容器1、连通设置于受水容器1底部的连接管2、与连接管2底部连接的连接套头3、与连接套头3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插头4、连通设置于连接插头4底部的引流管5及设置在受水容器1的与人脸接触的一侧上的粘贴条6。

连接插头4插入连接套头3内后,受水容器1、连接管2、连接套头3、连接插头4、引流管5依次连通。使用时,受水容器1通过侧部的粘贴条6粘附在患者的脸部,眼部冲洗的冲洗液流入受水容器1,再依次经连接管2、连接套头3、连接插头4、引流管5排入到废液收集装置中。

粘贴条6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贴层60、抗菌层61和防水层62。粘贴层60与皮肤接触,再向下依次是抗菌层61和防水层62。抗菌层61能起到很好的抗菌作用,保证患者健康;防水层62能防止冲洗液经粘贴条6外漏。粘贴条6能与患者脸部皮肤紧贴,既能很好的固定受水容器1,减去手持受水容器1的工作量,又能防止冲洗液外流而污染患者皮肤。

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插头4底部的引流管5与受水容器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且当连接插头4未插入连接套头3中时,连接套头3内保持密封(通孔内的密封软胶管33保持密封),此时受水容器1不连接引流管5也可进行使用,冲洗液由受水容器1盛装,此种情况适用于冲洗液量比较少的情况,此时不连接引流管5能使受水容器1操作更为方便。当连接插头4插入连接套头3中时,连接套头3与连接插头4之间连通(连通头44插入密封软胶管33,从而连通连接管2和连接插头4),冲洗液进入受水容器1后通过引流管5排入到废液收集装置中,此种情况适用与冲洗液量大的持续冲洗操作中,避免了因反复倾倒冲洗液或调整握持受水容器1浪费时间。通过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之间快捷方便的可拆卸连接,能很好的适应上述两者使用情况,大大提高了受水容器1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套头3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柱孔30、锥孔31及连通锥孔31和连接管2的连通孔32。连通孔32内设置有密封软胶管33,密封软胶管33的外周与连通孔32之间密封。密封软胶管33在连通头44未插入的状态下,其内部保持密封。连接插头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锥体管段40、柱体管段41及主管段42,引流管5与主管段42底部连接。锥体管段40的上端密封,中间设置有开孔43,开孔43上连通设置有连通头44。连通头44顶端呈弧形,且内部中空,连通头44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至其内部的导液孔45。使用时,连接插头4插入连接套头3内,锥体管段40、柱体管段41依次插设在连接套头3内的锥孔31和柱孔30中,锥体管段40上端的连通头44插入连通孔32内的密封软胶管33中并向上穿出,伸入到其上端的连接管2内,密封软胶管33被撑开后解除密封状态,连接管2内的冲洗液经连通头44上的导液孔45进入连通头44内部,并向下流入到锥体管段40中,再向下依次经柱体管段41、主管段42进入引流管5,最终排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锥体管段40、柱体管段4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密封层,以保证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后的密封性。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套头3底部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环形铁片34,连接插头4的上端面外周上设置有用于与环形铁片34吸合的环形磁铁片46。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连接后,环形铁片34与环形磁铁片46吸紧,能提高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连接的紧密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柱体管段41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弹片47,柱孔30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弧形弹片47配合的弧形凹槽35。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连接后,弧形弹片47配合卡入弧形凹槽35内,从而使连接插头4与连接套头3连接牢固,能防止使用过程中连接插头4从连接套头3中脱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受水容器1为受水杯,采用受水杯时,受水杯可重复使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受水容器1为受水袋,采用受水袋时,受水袋收集液体后可直接抛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