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5388发布日期:2019-12-20 19:49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唾液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唾液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唾液采集器。



背景技术:

唾液已经被应用于多种人体疾病的检测,如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一般的唾液采集之后需要和保存液混合保存,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现有的唾液与保存液混合的操作是在唾液采集器内完成,具体的是将保存液放置在采集器内,并由薄膜封口,唾液进入采集器后,盖上采集器的盖,采集器的盖内侧有尖刺,采集器的盖关闭后,尖刺将薄膜刺破,保存液流出与唾液混合。这种唾液与保存液混合的方式,存在薄膜被刺破后,破口周围的薄膜会阻挡保存液流出,导致保存液极易产生残留,无法全部流入唾液采集器与唾液混合。因此,由于保存液无法定量,导致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的检测效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唾液采集器,其能够使唾液保存液定量流入留样试管,使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的检测效果准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唾液采集器,包括上下开口的漏斗,漏斗上部铰接顶盖,顶盖能够封闭漏斗上部的开口,漏斗下部设置留样试管,留样试管与漏斗连通,漏斗内壁底部设置平台,平台上放置唾液保存液容器,唾液保存液容器下部一侧开设引流出口,引流出口与唾液保存液容器连通,引流出口内配合设置堵头,堵头能够封闭引流出口,堵头上固定连接拉线的一端,拉线的另一端与顶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漏斗的下部开设内螺纹,留样试管上部开设外螺纹,漏斗与留样试管螺纹连接。所述的留样试管的下部开设外螺纹,留样试管下部螺纹连接管盖,管盖能够与留样试管上部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顶盖的一侧与漏斗上部铰接,顶盖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拉环。所述的唾液保存液容器的外壁两侧分别开设竖直的限位槽,漏斗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竖直的限位条,限位条位于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的留样试管的外壁上设置数个水平的标记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唾液保存液容器内存储定量的保存液,顶盖掀起后,能够通过拉线将堵头由引流出口拉出,唾液保存液容器内的保存液全部经引流出口流出至留样试管内,再将唾液置入留样试管,使唾液与保存液混合。这种结构能够使定量的保存液全部流入留样试管内,使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的检测效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唾液采集器,如图1所示,包括上下开口的漏斗1,漏斗1上部铰接顶盖2,顶盖2能够封闭漏斗1上部的开口,漏斗1下部设置留样试管3,留样试管3与漏斗1连通,漏斗1内壁底部设置平台4,平台4上放置唾液保存液容器5,唾液保存液容器5下部一侧开设引流出口6,引流出口6与唾液保存液容器5连通,引流出口6内配合设置堵头7,堵头7能够封闭引流出口6,堵头7上固定连接拉线8的一端,拉线8的另一端与顶盖2固定连接。唾液保存液容器5内存储定量的保存液,顶盖2掀起后,能够通过拉线8将堵头7由引流出口6拉出,唾液保存液容器5内的保存液全部经引流出口6流出至留样试管3内,再将唾液置入留样试管3,使唾液与保存液混合。这种结构能够使定量的保存液全部流入留样试管3内,使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的检测效果准确。

所述的漏斗1的下部开设内螺纹,留样试管3上部开设外螺纹,漏斗1与留样试管3螺纹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漏斗1与留样试管3安装和拆卸方便。

所述的留样试管3的下部开设外螺纹,留样试管3下部螺纹连接管盖9,管盖9能够与留样试管3上部的外螺纹配合连接。这种结构能够使管盖9在漏斗1与留样试管3连接时,安装在留样试管3的下部,不易丢失。在保存液全部流入留样试管3后,漏斗1与留样试管3拆卸,这时在留样试管3的下部拧下管盖9,并将管盖9拧在留样试管3的上部,使留样试管3始终封闭,避免保存液受外界污染。

所述的顶盖2的一侧与漏斗1上部铰接,顶盖2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拉环10。这种结构能够便于掀起顶盖2。

所述的唾液保存液容器5的外壁两侧分别开设竖直的限位槽11,漏斗1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竖直的限位条12,限位条12位于对应的限位槽11内。这种结构能够使唾液保存液容器5通过限位槽11固定在漏斗1的限位条12上,从而避免顶盖2掀起时,堵头7与引流出口6配合过紧,导致拉线8和堵头7带动唾液保存液容器5的情况发生。

所述的留样试管3的外壁上设置数个水平的标记线。这种结构便于人们通过留样试管3上的标记线进一步确定留样试管3内保存液的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