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159发布日期:2019-10-13 00:5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



背景技术:

人体测定血压一般均以右上肢为主。在高血压病人初诊时,需要测试四肢血压。臂间血压差异(IAD)是指双上肢或双下肢肱动脉血压的差值,因为心脏位置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正常右上肢/右下肢血压比左上肢/左下肢高5~10毫米汞柱。一般而言,IAD>10mmHg(无论收缩压及舒张压)则视为异常。IAD明显增大时,往往提示存在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IAD的测量对临床上动脉硬化筛查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双上肢或双下肢的测量一般采用专用血压计测完一边血压,再测试另外一边血压的方式,这样获得的双上肢或双下肢的血压不是同时测得的血压。现有的预适应训练仪同样只能同时测量单臂血压,无法同时进行多臂血压同时测量。由于在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存在血压波动,而臂间血压差异的本身就较小,所以通过非同一时间测得的血压的波动会导致非真实的臂间血压差异,这就导致无法对臂间血压差异进行准确分析。IAD的测试以及分析结果不准确,会进一步降低动脉硬化筛查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能够解决不能同时测量多臂血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包括壳体,还包括:控制单元、多组气路单元和多个充气臂带,

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组所述气路单元,

所述气路单元包括压力调节装置、压力传感器、第一硅胶气管和臂带插座,所述压力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硅胶气管与所述臂带插座相连,所述臂带插座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硅胶气管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充气臂带包括臂带本体、第二硅胶气管和臂带插头,所述臂带本体通过所述第二硅胶气管和所述臂带插头相连,

各所述充气臂带分别通过将各所述臂带插头插入各所述臂带插座与各组所述气路单元相连,各组所述气路单元的压力调节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控制阀、泄气阀和气泵组件,所述控制阀、所述泄气阀和所述气泵组件均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大气泵、小气泵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胶气管为多通硅胶气管,包括气管总路和多个气管支路,多个所述气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管总路的一端相连,多个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所述泄气阀、所述气泵组件相连,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臂带插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多组气路单元包括2~4组。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臂带的类型包括充气上肢臂带、充气下肢臂带和充气踝帯。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上肢臂带的臂带插头内包括第一标识组件,所述充气下肢臂带的臂带插头内包括第二标识组件,所述充气踝帯的臂带插头内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组件和所述第二标识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臂带插座内包括第一识别组件和第二识别组件,所述第一识别组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标识组件,所述第二识别组件用于识别所述第二标识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臂带插座内设置指示灯,当所述第一识别组件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且未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一指示色;当所述第二识别组件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且未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二指示色;当所述第一识别组件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且所述第二识别组件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三指示色。

进一步地,所述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WIFI子单元、蓝牙子单元和蜂窝网络子单元,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显示单元和按键单元,所述壳体内设置电池单元和电源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通过一个控制单元同时控制多组气路单元,各组气路单元分别连接充气臂带,控制单元可以同时控制各组气路单元分别同时对各充气臂带进行充气/泄气,以实现多臂同时测量血压,提高臂间血压差异测试的准确度,提高动脉硬化筛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充气上肢臂带的臂带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充气下肢臂带的臂带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充气踝帯的臂带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臂带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臂带插头插入臂带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控制单元;3:压力传感器;4:第一硅胶气管;5:臂带插座;6:臂带本体;7:第二硅胶气管;8:臂带插头;9:控制阀;10:泄气阀;11:大气泵;12:小气泵;13:无线通讯模块;131:WIFI子单元;132:蓝牙子单元;133:蜂窝网络子单元;14:显示单元;15:按键单元;16:电池单元;17:电源单元;

801:插头本体;802:第一标识组件;803:通孔;804:第二标识组件;501:第一识别组件;502:第二识别组件;503:插座本体;504:气孔;505: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了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包括壳体1,还包括控制单元2、多组气路单元和多个充气臂带,所述控制单元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控制单元2用于控制多组所述气路单元,所述气路单元包括压力调节装置、压力传感器3、第一硅胶气管4和臂带插座5,所述压力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硅胶气管4与所述臂带插座5相连,所述臂带插座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压力传感器3与所述第一硅胶气管4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3将压力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2,所述充气臂带包括臂带本体6、第二硅胶气管7和臂带插头8,所述臂带本体6通过所述第二硅胶气管7和所述臂带插头8相连,各所述充气臂带分别通过将各所述臂带插头8插入各所述臂带插座5与各组所述气路单元相连,各所述气路单元的压力调节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2相连。

本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可以由前壳和后壳组成,前壳和后壳可拆卸连接,前壳和后壳连接组成一腔体结构,容纳控制单元2以及气路单元。

当使用本实施例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进行血压测量时,使用者在双上肢或双下肢上分别佩戴好充气臂带,将臂带插头8插进臂带插座5中,然后启动控制单元2进行双上肢/双下肢血压同时测量,测量时控制单元2通过控制压力调节装置同时向多个充气臂带充气,各个气路单元的压力传感器3分别将各个充气臂带气囊内的压力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再对各个压力信号做出计算,得到各肢的血压测试结果。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2还可以对各肢的血压测试结果进行进一步计算,计算臂间血压差异,并通过在控制单元2内保存预设臂间血压差异阈值,例如设置为10mmHg,如果控制单元2测试得到使用者的臂间血压差异大于预设臂间血压差异阈值,则提醒使用者可能患有动脉硬化,并提示使用者按照预适应训练治疗仪给定的步骤进行日常的适应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动脉硬化筛查功能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通过一个控制单元2同时控制多组气路单元,各组气路单元分别连接充气臂带,控制单元2可以同时控制各组气路单元分别同时对各充气臂带进行充气/泄气,以实现多臂同时测量血压,提高臂间血压差异测试的准确度,提高动脉硬化筛查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控制阀9、泄气阀10和气泵组件,所述控制组件9、所述泄气阀10和所述气泵组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2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硅胶气管4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阀9用来控制气泵组件和泄气阀10的关闭和打开,控制阀9可以采用的类型包括匀速阀、二通阀、三通阀等。当充气臂带需要充气时,控制单元2向控制阀9发送充气指令,使得控制阀9打开气泵组件,并关闭泄气阀10,气泵组件向充气臂带充气;当充气臂带需要泄气时,控制单元2向控制阀9发送泄气指令,使得控制阀9打开泄气阀10放气,并关闭气泵组件。压力传感器3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2,再由控制单元2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大气泵11和小气泵12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预适应训练治疗仪测量多臂血压时,使用小气泵12向相应的充气臂带充气,能够更加精准测量血压值;当使用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时,使用大气泵11向相应的充气臂带充气,能够在短时间迅速将充气臂带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第一硅胶气管4为多通硅胶气管,包括气管总路和多个气管支路,多个所述气管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气管总路的一端相连,多个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9、所述泄气阀10、所述气泵组件相连,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臂带插座5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多组气路单元3包括2~4组。

本实施例中,多组气路单元包括2~4组,可以同时对双上肢、双下肢、双踝或四肢进行血压测量,提高臂间血压差异测试的准确度,提高动脉硬化筛查的准确性;此外也方便同时对两肢或四肢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以达到更有效的预适应训练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臂带的类型包括充气上肢臂带、充气下肢臂带和充气踝帯。

本实施例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可以用于上肢血压测试、下肢血压测试和/或踝部血压测试。由于上肢血压测试、下肢血压测试和踝部血压测试时所使用的充气臂带的尺寸、充气压力和测量算法等均不一样,因此需要对充气臂带的类型进行区分。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充气上肢臂带的臂带插头8内包括第一标识组件802,参照图3,所述充气下肢臂带的臂带插头8内包括第二标识组件804,参照图4,所述充气踝帯的臂带插头8内包括所述第一标识组件802和所述第二标识组件804。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充气上肢臂带的臂带插头8包括插头本体801和第一标识组件802,所述插头本体801内部设置贯穿的通孔803用于通气,第一标识组件802设置于插头本体801的端部。

参照图3,所述充气下肢臂带的臂带插头8包括插头本体801和第二标识组件804,插头本体801内部设置贯穿的通孔803用于通气,第二标识组件804设置于插头本体801的外壳凸台的端部。

参照图4,所述充气踝帯的臂带插头8包括插头本体801、第一标识组件802和第二标识组件804,插头本体801内部设置贯穿的通孔803用于通气,第一标识组件802设置于插头本体801的端部,第二标识组件804设置于插头本体801的外壳凸台的端部。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充气上肢臂带、充气下肢臂带、充气踝帯的臂带插头8内的标识组件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换,例如充气上肢臂带内包括第一标识组件和第二标识组件,充气下肢臂带内包括第一标识组件,充气踝帯内包括第二标识组件,以此类推的组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述臂带插座5内包括第一识别组件501和第二识别组件502,所述第一识别组件501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标识组件802,所述第二识别组件502用于识别所述第二标识组件804。

本实施例中,所述臂带插座5包括插座本体503、第一识别组件501和第二识别组件502,插座本体503上设置气孔504,第一识别组件501和第二识别组件502设置于插座本体503的不同位置处。具体地,第一识别组件501和第二识别组件502可以采用霍尔器件,第一标识组件802和第二标识组件804可以采用磁铁。

参照图6,插头本体801按照指定方向插入插座本体503内,如果第一识别组件501识别到第一标识组件802,且未识别到第二标识组件804,则判定当前连接的臂带类型为充气上肢臂带;如果第二识别组件502识别到第二标识组件804,且未识别到第一标识组件802,则判定当前连接的臂带类型为充气下肢臂带;如果第一识别组件501识别到第一标识组件802,且第二识别组件502识别到第二标识组件804,则判定当前连接的臂带类型为充气踝帯。通孔803与气孔504相通,形成气体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臂带插座5内设置指示灯,当所述第一识别组件501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802,且未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804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一指示色;当所述第二识别组件502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804,且未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802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二指示色;当所述第一识别组件501识别到所述第一标识组件802,且所述第二识别组件502识别到所述第二标识组件804时,所述指示灯呈现第三指示色。

本实施例中,第一识别组件501和第二识别组件502通过电路板505将识别充气臂带类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一方面根据充气臂带类型选择合适的充气方案,控制单元2另一方面控制指示灯表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上述第一指示色可以是红色,上述第二指示色可以是绿色,上述第三指示色可以是黄色。这样使用者可以很直观地通过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当前连接的充气臂带类型为充气上肢臂带、充气下肢臂带还是充气踝帯。

进一步地,所述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13,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3与所述控制单元2相连,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3包括WIFI子单元131、蓝牙子单元132和蜂窝网络子单元133,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显示单元14和按键单元15,所述壳体1内设置电池单元16和电源单元17。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13可以将测试结果上传到云服务器,对于不同的场景,可以选择使用WIFI子单元131、蓝牙子单元132或蜂窝网络子单元133进行数据传输。

当臂带插座5上都插有相应的充气臂带时,控制单元2在显示单元14上显示各个充气臂带对应的通道,在每个相应的通道上显示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臂间血压差异等数值,控制单元2将计算结果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按键单元15用于控制预适应训练治疗仪的关闭和打开,以及进行模式选择等。壳体1内的电源单元17用于供电,当电源单元17没有接到电源时,可使用电池单元16供电。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进行动脉硬化筛查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者将两个充气臂带佩戴在左右两个上肢上(或左右两个下肢、或左右两脚踝上),将两个充气臂带分别插在臂带插座5上,臂带插座5通过识别到第一标识组件802还是识别到第二标识组件804来自动识别臂带类型;

(2)启动预适应训练治疗仪,控制单元2控制两个气路单元同时进行加压,同时进行双上肢/双下肢/双踝的血压测试;

(3)根据示波法原理,控制单元2同时分别算出左右两臂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控制单元2自动将计算结果(双上肢/双下肢/双踝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保存至本机存储器;

(4)间隔指定时间后(如1min),重复步骤(2)~(3)进行多次血压测试,一般设定为3次,测试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5)控制单元2计算三次测试的平均结果(双上肢/双下肢/双踝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搏),并将平均结果在显示单元14上的对应通道进行显示,同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3将平均结果上传至云服务器;

(6)控制单元2计算双上肢/双下肢/双踝的臂间血压差异,将臂间血压差异与预设臂间血压差异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使用者的臂间血压差异大于预设臂间血压差异阈值,则判定使用者患有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较高,对用户进行患病风险提醒。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还可以提供针对动脉硬化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训练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当同时或分别对四肢进行预适应训练时,四个大气泵11可同时或先后启动,对应的四个泄气阀10关闭,四个大气泵11分别向充气臂带迅速充气加压,各组气路单元上对应的压力传感器3实时检测充气臂带上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2,当充气臂带上的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值后,控制单元2同时或分别控制四个大气泵11关闭,恒压保持预设时间,控制单元2启动泄气阀10放气,当充气臂带上的压力值下降到预适应训练治疗仪设定的压力下限值时,控制单元2重新启动大气泵11,补充气压,同时关闭泄气阀10,反复循环预设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