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6563发布日期:2019-08-09 21:1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神患者生活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



背景技术:

精神患者通常就就是神经受过刺激,不能自主的控制行为能力的人,精神患者生活用具就是精神患者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工具。

由于精神患者的行为能力不受控制,稍微有一些刺激,就能使得患者做出有害于自身或者其他人的举动,在白天还比较容易观察和注意精神患者,但是到了夜晚,观察的医生或者陪护也需要进行休息,有的精神患者会在半夜起来,但是医生和陪护不能及时的发现,这样对于精神患者和社会危害是很大的,如果有些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患者,通常在睡觉的时候将其固定在床上,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捆绑的力度不能控制,长时间会嘞伤精神患者,精神患者会挣扎,对其也不是一个好的效果,而且传统的精神患者的床上的警报装置,通常都是需要自动按压,如果陪护没有在身边,精神患者情况不好,没有及时的做出警报,对精神患者的实时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造成精神患者的损伤。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夜间防护的承载床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已解决上述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嵌装有支撑板,所述床体下表面边缘处嵌装有两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与支撑板相匹配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表面边缘处开有多个一号条形孔,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且与每个一号条形孔相对处均铰链连接有折形扣架,每个所述折形扣架下表面一端嵌装有短空心柱,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位于每个一号条形孔外侧均开有一号圆形凹槽,每个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均嵌装有与所对应短空心柱相对应的固定圆柱凸起,所述承载板上表面开有五组滑动凹槽,每个所述滑动凹槽内均嵌装有滑动轨道,每个所述滑动轨道上均设有电控移动小车,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上表面中心处均开有二号圆形凹槽,每个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均嵌装有旋转端向上的第一驱动电机,每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旋转端上均套装有与所对应电控移动小车上表面相搭接的条形固定板,每个所述条形固定板上表面中心处均设有水平滑道,每个所述水平滑道上均设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上表面均嵌装有旋转端为水平的第二驱动电机,每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旋转端上均套装有转动收集轮,每相对一组所述转动收集轮上均设有调整紧固带,每个所述调整紧固带上均套装有U形弹性片,每个所述U形弹性片内两端处均嵌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床体上表面一端嵌装有折形支撑杆,所述折形支撑杆上套装有监控盒,所述监控盒前表面嵌装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监控盒内设有数据存取器和WiFi信号发射器,所述床体上表面另一端嵌装有一组L形支撑杆,一组所述L形支撑杆上套装有警报盒,所述警报盒上表面嵌装有两组警报闪灯,所述床体上表面边缘中心处嵌装有一组支撑立柱二号,一组所述支撑立柱二号之间设有弧形固定绳,所述弧形固定绳上套装有摆动臂,每个所述支撑立柱二号内侧表面均嵌装有与摆动臂相对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摆动臂两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所对应第二压力传感器相搭接的触动块。

每个所述支撑立柱下端面上均设有矩形垫片,每个所述矩形垫片下表面嵌装有三组短立柱,每个所述短立柱下端面上套装有强力真空吸盘。

多个所述一号条形孔的数量为8-16个,所述调整紧固带的材质为强力尼龙带。

所述床体侧表面铰链连接有两组固定框架,每个固定框架内均嵌装有一组承重杆。

每个所述支撑立柱侧表面上均设有竖直滑轨,每个所述竖直滑轨上均设有电控小车,每个所述电控小车前表面中心处均嵌装有L形固定杆,两组L形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与两组固定框架相对应的环形固定架。

所述触动块的材质为硬质橡胶,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侧表面上均设有微型红外测距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操作比较简单,对精神患者在夜间控制比较方便,能够了解捆绑的力度,及时的警报,很好的保护精神患者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中滑动轨道、电控移动小车、第一驱动电机、条形固定板、水平滑道、滑块、第二驱动电机、转动收集轮、调整紧固带、U形弹性片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相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病患者用防护床中滑动轨道、电控移动小车、第一驱动电机、条形固定板、水平滑道、滑块、第二驱动电机、转动收集轮、调整紧固带、U形弹性片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相配合的的局部侧视图;

其中:1、床体;2、支撑板;3、支撑立柱;4、承载板;5、折形扣架;6、短空心柱;7固定圆柱凸起;8、滑动轨道;9、电控移动小车;10、第一驱动电机;11、条形固定板;12、水平滑道;13、滑块;14、第二驱动电机;15、转动收集轮;16、调整紧固带;17、U形弹性片;18、第一压力传感器;19、折形支撑杆;20、监控盒;21、微型摄像头;22、数据存取器;23、WiFi信号发射器;24、L形支撑杆;25、警报盒;26、警报闪灯;27、弧形固定绳;28、摆动臂;29、第二压力传感器;30、触动块;31、矩形垫片;32、短立柱;33、强力真空吸盘;34、固定框架;35、承重杆;36、竖直滑轨;37、电控小车;38、L形固定杆;39、环形固定架;40、微型红外测距仪;41、支撑立柱二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如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和两个台电机驱动器和启动开关,以MAM-200型号的控制器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的13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两台电机驱动器、电控移动小车9、滑块13、第一压力传感器18、微型摄像头21、数据存取器22、WiFi信号发射器23、警报闪灯26、第二压力传感器29、电控小车37、微型红外测距仪40和启动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两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14的接线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两组支撑立柱3通过矩形垫片31和矩形垫片31下表面的短立柱32与短立柱32下端面上的强力真空吸盘33与地面进行接触,使得两组支撑立柱3上表面的床体1进行固定,将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床体1上,承载板4通过折形扣架5和折形扣架5上的短空心柱6与支撑板2上表面一号圆形凹槽内固定圆柱凸起7进行配合,使之进行固定,滑动轨道8嵌装在所对应的滑动凹槽内,电控移动小车9通过控制,在所对应的滑动轨道8上进行移动,位于每个电控移动小车9侧表面上的微型红外测距仪40用来测量与患者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控移动小车9进行移动的距离,通过控制使得第一驱动电机10进行转动,将原来与滑动凹槽相对应的条形固定板11摆动到与之垂直,将水平滑道12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条形固定板11上,再通过控制,使得滑块13进行靠近患者肢体方向移动,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4进行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4是否进行转动也要在靠近患者肢体时才进行,之前通过原始状态,将调整紧固带16是平放在承载板4上表面的,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4转动,带动转动收集轮15将调整紧固带16进行调整长度,U形弹性片17防止长时间嘞伤患者,一组第一压力传感器18在感知滑块13靠近患者肢体时的挤压强度,通过水平滑道12的排列。可以针对患者的腹部,手臂和腿部进行有效的固定,将挤压强度通过监控盒20内的WiFi信号发射器23发送到后台监控室内,监控盒20通过折形支撑杆19与床体1上表面进行连接,微型摄像头21用来监控患者的情况,数据存取器22便于暂时存取信息,如果患者在半夜的时候有晃动和挣扎的情况,承载板4、支撑板2和床体1会开始晃动,位于一组支撑立柱二号41上的摆动臂28在所对应的弧形固定绳27上进行左右晃动,通过晃动,使得摆动臂28两侧表面上的一组触动块30接触所对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9通过WiFi信号发射器23将信息传递,及时进行观察患者的情况和进行警报,一组L形支撑杆24上的警报盒25上表面的两组警报闪灯26在接受到信号的时候进行无声的闪灯警报,在患者进行安稳的休息之后,竖直滑轨36固定连接在所对应的支撑立柱3侧表面上,通过控制使得电控小车37通过前表面的L形固定杆38带动环形固定架39进行升降操作,在环形固定架39慢慢上升的过程中将位于床体1侧表面上的两组固定框架34进行上升操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拦截,其中每个固定框架34内的一组承重杆35对患者也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1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9根据需要可以选用同样的型号,可以选ETS1701-100-000的,微型摄像头21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当大小的摄像头,其中此装置比较适合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患病程度较轻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普通的床。

实施例2:U形弹性片17可替换成海绵垫层,同样也能达到保护患者的效果,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