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794发布日期:2019-11-25 22:0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



背景技术:

开放性气胸是由于外伤致胸壁组织全层受损,外界空气可经胸壁创口进出胸腔,使惠侧胸腔负压消失引起肺萎陷及纵隔扑动,从而导致人体严重缺氧及循环功能障碍。目前,传统的开放性气胸急救器结构单一,医护人员无法快速便捷的将开放性气胸急救器与外界现有技术中的负压水封瓶进行连接或分离,极大的耽误了患者的急救进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包括绑带、罩体、连接杆、压板、海绵垫、排气孔、气门阀、放置孔、导向孔、连接板、转动条、压块、扭力弹簧,所述的罩体位于绑带内部中端,所述的罩体四边与绑带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杆贯穿罩体顶部中端,所述的连接杆与罩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压板位于连接杆底部,所述的压板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海绵垫位于压板底部,所述的海绵垫与压板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排气孔位于连接杆内部,所述的排气孔为通孔,所述的气门阀位于连接杆外壁,所述的气门阀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孔位于连接杆内部上端,所述的放置孔与连接杆一体相连,所述的导向孔位于连接杆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向孔为通孔,所述的连接板位于连接杆内部后端上侧,所述的连接板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条位于连接板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转动条与连接板转动相连,所述的压块位于转动条前端,所述的压块与转动条螺纹相连,所述的扭力弹簧位于连接板左右两侧,所述的扭力弹簧一端与连接板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扭力弹簧另一端与转动条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压板内部中端还设有让位孔,所述的让位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罩体顶部中端还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与罩体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密封圈贯穿于连接杆与连接杆滑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罩体罩住患者的创口部位,以此将患者的创口部位与外界处于隔离的状态,医护人员再将绑带绑与患者的胸部,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连接杆,在连接杆与罩体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带动压板连同海绵垫沿着患者的创口部位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压板连同海绵垫对患者的创口部位压迫止血处理,医护人员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以及食指按压连接板后端左右两侧的转动条,以此让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转动条相向而行,此时,转动条带动压块依次由放置孔经过导向孔处移出,同步,扭力弹簧处于变形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另一手将外界现有技术中负压水封瓶的管道插入放置孔内,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手放转动条,通过扭力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使得转动条带动压块依次由导向孔移至放置孔内,此时,压块对放置孔内负压水封瓶的管道进行夹紧处理,以此让负压水封瓶的管道快速的与该装置相连接,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气门阀,再使用负压水封瓶将患者创口处的气体由排气孔排出外界,当气体抽取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用手将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转动条相向而行,以此让压块对负压水封瓶管道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快速的将负压水封瓶的管道从放置孔内取出即可,该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的将该装置与外界现有技术中的负压水封瓶进行连接或分离,确保了医护人员给患者的急救进度,同时,让位孔是为了让出排气孔的工作空间,密封圈是为了确保了连接杆与罩体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连接杆的俯视图;

图3是连接杆的内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绑带1、罩体2、连接杆3、压板4、海绵垫5、排气孔6、气门阀7、放置孔8、导向孔9、连接板10、转动条11、压块12、扭力弹簧13、第一魔术贴101、第二魔术贴102、密封圈201、让位孔4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包括绑带1、罩体2、连接杆3、压板4、海绵垫5、排气孔6、气门阀7、放置孔8、导向孔9、连接板10、转动条11、压块12、扭力弹簧13,所述的罩体2位于绑带1内部中端,所述的罩体2四边与绑带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杆3贯穿罩体2顶部中端,所述的连接杆3与罩体2螺纹相连,所述的压板4位于连接杆3底部,所述的压板4与连接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海绵垫5位于压板4底部,所述的海绵垫5与压板4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排气孔6位于连接杆3内部,所述的排气孔6为通孔,所述的气门阀7位于连接杆3外壁,所述的气门阀7与连接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孔8位于连接杆3内部上端,所述的放置孔8与连接杆3一体相连,所述的导向孔9位于连接杆3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向孔9为通孔,所述的连接板10位于连接杆3内部后端上侧,所述的连接板10与连接杆3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条11位于连接板10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转动条11与连接板10转动相连,所述的压块12位于转动条11前端,所述的压块12与转动条11螺纹相连,所述的扭力弹簧13位于连接板10左右两侧,所述的扭力弹簧13一端与连接板10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扭力弹簧13另一端与转动条1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绑带1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101,所述的第一魔术贴101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1底部右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102,所述的第二魔术贴102与绑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压板4内部中端还设有让位孔401,所述的让位孔401为通孔,所述的罩体2顶部中端还设有密封圈201,所述的密封圈201与罩体2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密封圈201贯穿于连接杆3与连接杆3滑动相连。

该开放性气胸可拆分急救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罩体2罩住患者的创口部位,以此将患者的创口部位与外界处于隔离的状态,医护人员再将绑带1绑与患者的胸部,通过第一魔术贴101和第二魔术贴102相互粘贴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连接杆3,在连接杆3与罩体2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3带动压板4连同海绵垫5沿着患者的创口部位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压板4连同海绵垫5对患者的创口部位压迫止血处理,医护人员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以及食指按压连接板10后端左右两侧的转动条11,以此让连接板10左右两侧的转动条11相向而行,此时,转动条11带动压块12依次由放置孔8经过导向孔9处移出,同步,扭力弹簧13处于变形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另一手将外界现有技术中负压水封瓶的管道插入放置孔8内,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手放转动条11,通过扭力弹簧13回弹力的作用,使得转动条11带动压块12依次由导向孔9移至放置孔8内,此时,压块12对放置孔内负压水封瓶的管道进行夹紧处理,以此让负压水封瓶的管道快速的与该装置相连接,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气门阀7,再使用负压水封瓶将患者创口处的气体由排气孔6排出外界,当气体抽取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用手将连接板10左右两侧的转动条11相向而行,以此让压块12对负压水封瓶管道的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快速的将负压水封瓶的管道从放置孔8内取出即可,同时,让位孔401是为了让出排气孔6的工作空间,密封圈201是为了确保了连接杆3与罩体2连接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